小班幼儿数学教学的无穷乐趣:生活化 形象化 游戏化
曾有不少教师认为小班数学没什么可教的,谈不上感不感兴趣。以前,我也如此认为,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偏重发展幼儿的计算技巧,而忽视了最基本的数概念教学和培养幼儿思维的正确性、灵活性、敏捷性。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小班数学教学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同时,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影响幼儿在今后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它还影响着幼儿今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因此,小班的数学教学同样应该受到重视,特别是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教具以及环境方面。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1、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利用平时观察接触到的直接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按物点数时,多数幼儿不能把嘴里数的和手指点的物一致起来,原因在于大多数父母在教孩子数数时,没有和实物配合起来,或者说配合不紧。这样就影响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我注意利用自然角中的动物和植物作为教材。秋天到了,丰收的季节给自然角里带来了许多果实,有干果、有水果。自然角里一下子琳琅满目,小朋友对此很赶兴趣,在认识这些果实的同时,我也随机让小班幼儿学着数数,让幼儿手里边随便拿一样东西,点一个数一个,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时,我就用手在被数的物体周围重重地点一下,帮助幼儿理解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是几就是这些东西的总数。由于幼儿对这些实物很感兴趣,因此学习的劲头很足,很快掌握了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按指定的数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了。正是因为活动内容是幼儿平时所观察接触到的直接生活经验,故幼儿在跟教师数数时态度非常积极,接受很快,效果很好。另外,小班幼儿在区别多、少、一样多时常常受物体大小、疏密的影响。在教学时,必须让幼儿学会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如重叠法。我在午餐前,让幼儿分发碗和勺子时,就引导幼儿发一只碗后就在碗里放一把勺子;做操时,一个小朋友站在一个点上等等。又如:并放法。先让幼儿去伺养角观察小兔,同时要给小兔喂食。喂时要注意一只兔子放一个萝卜,两只兔子放两个萝卜,以此类推。通过这些有意识的活动使幼儿在比较中理解和形成多、少、一样多的概念。又如在户外活动时可以让幼儿边拍球边数数,手、口、眼一致地数,自己数,同伴数,一个人数,大家数,此时,教师就可以教给幼儿一些描述数量的词汇。如多、少、多些、少些、比-------多、比-------少、一样多、不一样多等。围绕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件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幼儿能随时随地学,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
2、在活动过程中,必须具有便于操作、富有美感的教具,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我在设计活动时,对示范的教具都讲究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如:小班幼儿在认识“圆形、三角形”时,我做了一个直径为60厘米------70厘米的铁丝环(绕皱纹纸)以及三边长约3米的三角形(红、黄、绿三色皱纹纸)。我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形状竖起来放,就是形象的山洞;拿在手里可以当示范教具讲解圆形、三角形最基本的形状、特征;放在地上就成了小动物的“家”;挂在高处,幼儿可将圆形、三角形沙包分类投入,既形象又简单明了,且同一种教具可作不同的用处,使小班幼儿在反反复复的活动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同一种形状的外形特征,从而提高了教具的实用性,减少了上课时的忙乱现象,集中了不容易坐定的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为了便于小班幼儿复习圆形、三角形并将这些图形顺利地进行分类排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采用的积木、分类盒、三角形以及圆形,分别使用了粉红、粉黄、粉蓝、粉绿色,让幼儿在深绿色的地毯上进行简单的有规律的排序,如拿蓝圆形的幼儿与拿三角形的幼儿在一起排序,可能会出现蓝、蓝、黄、蓝、蓝、黄----当许多幼儿在一起排序时,地毯上就出现一条条排列有规律的美丽的“彩虹”,组合成一幅色彩艳丽精美的图案,由此达到一种整体上的和谐统一的美,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和富有感官美的教具作用下,学习气氛浓烈,心情相当愉快。学习兴趣一下子提高了许多。
3、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环境,设计清晰的活动过程,诱发幼学习的兴趣。幼儿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丰富的环境刺激幼儿的感知,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活动相适应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特定的环境可使人产生相应的态度,情绪、情感。创设好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产生某种情绪的态度,强化人的某种行为,从而产生情景效应。例如:一次复习几何图形的数学教育活动,我是这样开始的:“小朋友,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玩具商店,里面有好多的玩具在等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小朋友的兴致来了,都好奇地望着我,似乎在说:“有些什么呢?快快带我们去吧!”幼儿思维的机器开动了。教室里的气氛安静且带点神秘。我慢慢掀开预先精心设计制作的图片,展现在幼儿面前的是一幅色彩鲜艳童话般的画面。我欢快地说“玩具点到了,这里的汽车、汽球、布娃娃、手枪、动物多漂亮呀!他们都是用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小朋友快找一找,都有些什么图形呀?”小朋友的兴趣很高,都认真地观察讨论起来:汽球是圆形的、汽车是长方形的、手枪是三角形的------帮助幼儿复习已学过的几何图形的目的很快地实现了。又如:教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度。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设计《铺路》活动时,主要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儿,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捉迷藏”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来讲,我们用吹塑纸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片作为铺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图形转换的内容选取了几种图形转换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以适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平。这一内容的练习是在完成“铺路”任务遇到困难时进行的,它不仅使幼儿再次明确了某些图形的转换关系,而且使他们在完成铺路任务后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这比单纯的练习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4、在游戏中激发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幼儿最喜欢游戏,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很多时间都生活在游戏的环境之中。寓数学知识的学习于游戏之中,使整个教育过程极富情趣,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小班幼儿更是如此。为此,在平时教育活动中,应着力于幼儿熟悉的游戏中,渗透数学内容,使他们在游戏中吸收新的数学知识。例如:一天在做体育游戏“小青蛙捉害虫吃”时,我发现许多扮“害虫”的幼儿故意不逃,愿意被小青蛙捉住,因为被捉住“害虫”可以和“小青蛙”互换角色,小朋友都不愿意做“害虫”。我灵机一动,把游戏改了一下,“小青蛙”将抓到的“害虫”关到筐里,这样一来,“害虫们”谁也不愿意被抓住,逃起来可快了。游戏结束后,我正要放出筐中的“害虫”,突然,一个念头在我脑中闪过:何不借此机会帮助幼儿复习数数,数一数,一共捉了几只“害虫”?于是,我说:“小害虫们,小青蛙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青蛙共捉到几只‘害虫’好不好?”幼儿兴致很高,一数正好是五只,全班幼儿都数出了总数。一次体育游戏,孩子们先是抓害虫,再数害虫,玩得可开心了。通过这次游戏,我想,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要多动脑筋,在适当的时候,可将一些教学内容巧妙地、合理地融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之中。
5、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情绪愉快,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得到较大的发展。例如:在教小班幼儿认识正方形时,我为幼儿提供了大大小小数张正方形的纸,让幼儿自己去折叠,边与边对折,角与角对折,边对准中线,角对准中线等。幼儿通过自己折叠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认识长方形时我同样采取这种方法,并把长方形与正方形作比较,从而得出长方形的特点。然后我又为幼儿提供大量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实物。如:饼干、毛巾、手帕、长桌、方桌、长凳、方凳等,让他们说出它们的形状。这样的操作活动不需要老师重复讲述,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发现,因而幼儿学得积极、主动,对知识的理解也较准确,还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综上所述,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运用恰当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法,不管是大班还是小班的孩子都是在数学的王国中自由自在地探索,愉快地学习,从而感到无穷的乐趣。
手工材料
关键词:数学
- 数学活动《魔法机器》 2014/10/08
- 数学教学活动《装在哪里最合适》 2014/10/08
- 数学活动《春天的花》教学反思 2013/03/03
- 制作数学学具的体会 2013/02/22
- 如何消除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焦虑情绪 2013/02/2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