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内容提要〕生活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它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契机。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增强了数学教育的活力,也降低了数学教育的难度。让幼儿在生活中探索发现数学的奥秘,在体验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这便是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本文拟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一些做法,以期进一步加深对《纲要》的理解。
关键词: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的生活环境
新的课程理念不断地启发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关注幼儿的生活,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实践能力。特别在数学教学中,我有意识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个会思考的头脑给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空间,让幼儿受到感染,从而使枯燥乏味的数量、抽象的逻辑关系和难于理解的数概念融入游戏中生活里,获得了良好地教育功效。正如《纲要》所要求的那样让幼儿的数学学习从生活中来,在实践中体验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契机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如果你有心,你会发现生活中数学的影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契机。有一次,小朋友在玩滑梯,结束后在回教室的路上,望望小朋友说:“我今天滑了六次滑梯。”霖霖小朋友接着说:“我滑了七次”…… 孩子的对话立刻启发了我,让我想到这不正是孩子们理解数概念的契机吗?从此以后我很留意身边形形色色的事物,因为它们都能提供给我们诸多的数学信息。如果我们能及时抓住这些信息引导孩子去关注、去体验,孩子们就会在不经意中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不仅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得到了锻炼,思维也由此而变得敏捷起来。以后我在日常活动中特别注重这一点。如我带小朋友走过草坪围栏时,我会说:“上次我走了一百七十八步”。小朋友听了都会争先恐后的去数一数并把自己数的数量争相告诉老师和同伴。上学期我班来了一对双胞胎,我让他们猜一猜谁是姐姐谁是妹妹,她们那里长得不一样?孩子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在不自觉间提高了。一有机会,我就请孩子们找找我们周围环境中那些物品上有数字?教室里都有那些形状的东西?量一量桌子有几只手大,教室里有几步长……通过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材料向幼儿渗透数学意识,使幼儿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孩子们在自身体验和动手操作中感受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无比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激发幼儿对生活中数学的探究欲望
探究欲是认识活动不可少的主观前提,它不仅能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识活动成为快乐的事。幼儿的认识活动更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和控制,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依赖生活中对具体的事物的反复探索和亲身体验,通过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来达到数学经验的内化。例如: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方位这个数学内容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的,如果仅仅寄予一堂教育活动来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挖掘生活中的教育信息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难题就不攻而破。一次豆豆小朋友说:“妈妈说爸爸是左撇子”。我把孩子的这句话拿到班上讨论。“什么叫左撇子?平时我们都用哪只手吃饭?你的右手会做什么事?”讨论结束后我请孩子们回家找找什么事一定是在右边的。小朋友说:写字要用右手;电脑上的时间是在电脑的右边;走路要靠右走;幼儿园的上下楼梯的小脚印是在右边的……接下来我和孩子们玩起“左右手的游戏”时轻松快乐多了,孩子们还会联想创造出很多有趣的游戏如:“摸摸右边的脸,拍拍左边的肩”、“嘴巴向右边歪一歪”、“你把左脚抬一抬”等等,孩子们陶醉在自发的游戏中不亦乐乎。
孩子们在熟悉的环境中有意无意地触及数学知识,作为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的老师应该积极地从中提取数学信息,正确引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让孩子们的探究火花灵动而不熄灭。
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迁移数学经验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幼儿的数学学习内容不仅仅是以会数多少个数、会做多少以内的加减为标准的,让孩子在现实的生活经验中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使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逐减形成幼儿的数概念和数学意识,才是根本所在。有一次,小朋友吃小西红柿,我告诉他们:每人吃五个。多数的孩子能拿对,但也不乏拿错的孩子。小朋友来报告老师。这时候我会问他们:怎样才知道你吃了几个?孩子们纷纷答到:数一数。我请他们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拿对。小朋友基本能退回或补上多拿或少拿的小西红柿。建构区柜子里的大型积木有十多种,孩子们每次收放时都显得凌乱不堪。在引导孩子们熟悉形状的组合分解后,他们很容易找到了积木收放的方法,整齐有序地摆放。为了更好地感知数量的分合,我会请家长带孩子到超市去购买整数价格的物品,让孩子与真实的物品打交道,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学习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获得真实的认识和体验。
四、创设适宜的生活化的数学环境
《纲要》中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
生活化的游戏情境采用模拟的形式再现现实生活的情境,引导幼儿在情境中学习,这样可以让幼儿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便于数学活动的开展。如我在班里为孩子做了个自动柜员机创设“银行”情境,让孩子自己取钱练习点数、认识人民币,学习数量的分合、加减,感知数量的守恒概念。创设“娃娃餐厅”的情境,引导幼儿分类摆放餐具,并要求一一对应。创设“食品加工厂”在幼儿制作点心的时候启发幼儿设计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多种形状的点心。创设“我爱我家”的情境,让幼儿有意识地将图书按不同特征有规律地排序摆放,整理小书柜来学习排序规律,同时理解体验上下、左右、里外等空间关系。这些生活化的游戏情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了学习和操作的载体,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环境创设的支持者。老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帮助他们扩展自己的想法和经验,给予及时有效地指导和帮助。这样才会让幼儿在具有生活气息的游戏情境中,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意识,学会了解决问题。
2、创设生活化的墙饰和区域游戏
生活化的墙饰和区域材料不仅能让幼儿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还能使幼儿获得新的信息。创设包含数学韵味的环境对于幼儿数、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等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如幼儿过生日,老师与幼儿一起动手制作生日书,使幼儿不仅认识了数字1——12,还懂得了一年有十二个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等;过年时,小朋友带来的圣诞帽、鞭炮挂饰、灯笼、中国节等,让幼儿对圆锥体、菱形、圆柱体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装饰教室的彩带可以按颜色不同排放,来帮助幼儿感知规律和排序;窗户上用几何图形拼贴出的动物形象具有亲切可感的特点,也充满了数学教育的契机。又如老师与幼儿一起动手制作棋类游戏、拼图游戏,鼓励孩子自己动手画迷宫。这样,孩子们玩起来兴趣盎然,并在与同伴的学习互动中,感知、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些难懂的抽象概念、逻辑关系在这里一一化解。
3、挖掘家庭数学教育资源
家庭到处都有蕴涵着数学信息的生活环境,我们要充分利家长这一教育资源的作用,有效地形成合力。从而使幼儿的数学教育向家庭延伸,不断扩展幼儿的数学空间,让幼儿在数学的氛围中体味生活的美好。如可以让幼儿找一找家里那些东西上面有数字;家里的家具、电器都有哪些形状;家里哪些东西是在变化的;家里哪个房间最大、哪个最小,你是怎样知道的;看一看鞋架上的鞋子是怎样摆放的;吃饭时请孩子数一数盛饭用几个碗、装菜用几个盘子,算算桌子上一共有几个碗个盘子;看一看钟表上的长针指到几《新闻联播》开始……对于幼儿来说,数学就在他们每天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就在他们身边,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观念让我们改变了仅仅通过教学这单一途径来学习数学。
生活中蕴涵着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生活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契机,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念,也把数学教育推向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增强了数学教育的活力,也降低了数学教育的难度。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使抽象的数字与生动的生活相连,使枯燥的逻辑关系与丰富的环境相融。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奥秘,在体验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这便是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始终遵循着《纲要》的精神,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善于发现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具有教育价值的事物,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学习数学中体验生活,从而使幼儿真正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朱红梅)
手工材料
关键词:数学
- 数学活动《魔法机器》 2014/10/08
- 数学教学活动《装在哪里最合适》 2014/10/08
- 数学活动《春天的花》教学反思 2013/03/03
- 制作数学学具的体会 2013/02/22
- 如何消除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焦虑情绪 2013/02/2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