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规则意识形成
幼儿规则意识形成(forming young children’s regulation consciousness) 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之一。幼儿的规则意识是指幼儿对为什么环境中必须存在规则,规则有什么内容,规则有哪些作用以及应该怎样执行规则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所以,教师应首先着眼于使幼儿知道任何集体活动都是有规则的;其次让幼儿了解参加活动的人都必须遵守规则,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再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学会怎样商定活动规则,并按规则开展活动。
个体规则意识的形成、发展是与其思维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在幼儿阶段,个体规则意识的发展尚处于依从和认同阶段。在依从阶段,幼儿虽然还不能确切理解为什么必须遵守规则,但是为了避免惩罚或得到奖励,幼儿往往既不违背也不反抗。在认同阶段,幼儿因为怀有强烈的想要成为与榜样(教师)一样的人的愿望,从而模仿榜样,表现出与榜样相同的行为。在此阶段幼儿遵守规则是因为对榜样的崇拜而产生的模仿,而不是对权威命令的屈从。
从幼儿规则意识的内容和发展特点出发,教师可利用多种方法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①教导法。教师向幼儿讲解制定规则的原因,执行规则的意义,并引导幼儿根据相应的环境、条件来自行讨论制定规则,变教师所想为幼儿所想,变教师要教为幼儿自己要学,变教师要幼儿做为幼儿自己要做。②榜样示范法。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榜样,应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以身作则示范规则行为,或者表扬其他幼儿的规则行为,促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积极模仿榜样而加深对规则的理解。③及时强化法。当幼儿出现遵守规则的行为时,教师应即时给予鼓励、表扬,以进一步强化幼儿遵守规则的愿望。④情绪激发法。在幼儿执行规则之后,教师应注重引发幼儿积极的、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做到不仅晓之以理更动之以情,促进幼儿对规则的真正内化。⑤情境熏陶法。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在班集体中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氛围,利用群体的遵规行为促使每个幼儿遵规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创设秩序井然的教室、活动、生活情境,利用环境的约束力来促使幼儿作出规则行为,深化幼儿对规则的认识。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①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②在各科教学中渗透规则意识的教育内容。③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规则意识的专题教育活动。④与家庭教育配合,形成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合力。途径和方法应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可在同一途径中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可在不同途径中用同样的方法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手工材料
关键词:规则
-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规则教育 2013/02/14
- 幼儿园规则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及思考 2013/02/04
- 简析幼儿园规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13/01/17
- 试论幼儿园规则教育与自由的关系 2013/01/02
- 美国幼儿园规则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2012/12/30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