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当家——让规则来自于孩子
规则与规矩是同一个含义,都是关于人的行为方式的标准或准则的规定。任何行为都有它的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有不少人认为规则应该由成人给孩子制定,之后他们遵守就可以了。实际上,因为活动的主体是孩子,如果不尊重他们的意见,那可能会是一种强迫命令,甚至成为压制、约束孩子合理要求和愿望的手段。所以说,规则的制定应尽量来自于孩子,只有孩子自己制定的规则,孩子才会快乐接受、主动遵守。下面我就我班在区域活动规则制定方面谈一谈体会:
一、“‘星星舞台’的两次搬家”
开学初,我们利用班级的空间规划好了很多的区角,让孩子进行自主的区域活动,原以为我们想得非常周到,划分得也合情合理。但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却发现了问题。因为我们班有一个小阁楼,为了充分地利用好这个阁楼,我们就把这个阁楼的上层设计成了“星星舞台”,作为一个区域让孩子表现、表演。另外,阁楼的下层显得非常隐秘,我们想给孩子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的交流氛围,所以就把下层设计成了“悄悄话”的自由交往区。我们当时也曾暗自为自己的设计而得意。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都沉浸于自己区域的活动中,都尽情地表现着自己的才能。“星星舞台”的孩子们在阁楼上又唱又跳,好不快乐。可是,悄悄话的孩子可有意见了,他们都说上面的“星星舞台”太吵了,吵得他们都不能静下心来说悄悄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和讨论,大家都建议“星星舞台”最好搬家,搬到一个不影响其他区域的地方。孩子们都说搬到午睡室的“小建筑师”旁边去,和教室里的区域隔开。
于是,“星星舞台”第一次搬家了。可是过了没多长时间,有一次在进行活动评价时,“小建筑师”的一个孩子“告状”说,他们组里有的孩子不认真,没有和他们一起合作,而是自顾自地去“星星舞台”看演出了,还说“星星舞台”的孩子太吵了,把别人都吸引过去了。又是“星星舞台”的麻烦,看来这个麻烦不解决不行了。那怎么办呢?经过大家一起商量,孩子们决定,干脆,把“星星舞台”搬到教室外的走廊里,那里既能自己尽情地表演,又不影响别人,真是一个好地方。于是,“星星舞台”第二次搬家了。经过了这两次搬家,“星星舞台”的孩子们再也没有被其他区域的孩子告状了,他们活动得既快乐又满足。我们可以发现,孩子有自己的标准,经过他们之间协商制定的规则,他们愿意也较为容易接受,并且知道怎样去遵守,还能够判断违规行为。孩子的规则可不象成人为孩子制定的规则那样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他们的生活和认识活动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
二、“给材料找家”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随意性导致他们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孩子把这个区的材料拿到了那个区中去活动,到后来两个区的材料就搞在了一起;有的孩子操作完后往往就随意放在顺手的地方,也不去管它整不整齐……,这个材料摆放的问题一直是令老师非常头疼的。于是,我们就设计了“给材料找家”这个游戏,让孩子来设计每个区的“家”和每一个“家”的“门牌标志”,孩子们的兴致可高了,有的说用“花”做标记;有的说用“太阳”做标记,后来经过商议讨论后,他们他们一致决定给不同的区域设计不同颜色的彩色苹果标记,并按照自己的意愿给每个区选了自己喜欢的颜色,如美工区是红苹果、生活区是蓝苹果、智力区是黄苹果……,同时在“彩色苹果家”的每一层都贴上门牌号码,另外在相应的材料盘上也贴上相同的标记,这样孩子玩好了就能对号入座。孩子对游戏的形式非常感兴趣,同时又是自己决定什么区是什么颜色的苹果标记,他们很快地记住了,也能为自己操作的材料很快地找到“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我们也可以发现,由孩子自己制定的规则容易执行,而且执行这些规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种负担,也不需要别人时常提醒。对于他们来讲,活动规则和活动本身就如同睡觉时要闭上眼睛一样自然。
三、“我来选区域”
在一些事情上,也许规则本身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所形成的规则本身中的民主成份以及执行规则中的信任程度。我们可能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每次区域活动前老师总要花很长时间、甚至很大力气来分配或调整孩子选择的活动区。为了更好地节省时间,更好地体现孩子的自主选择的权利,更有效地实现孩子当家做主的愿望,我们就设计了每区一个“奇妙的口袋”。每天早晨一来幼儿园,孩子就可以把写有自己姓名的牌子插入这个“奇妙的口袋”并进此活动区玩,到晚上收起来。这样轮回后觉得既不费力又不费时,又让孩子明确地知道今天在哪个区玩,明天又可以到哪个区了,也杜绝了一处拥挤一处闲的现象。孩子在每天有计划的自选区域活动中获得了更丰富的经验,也享受到了自选活动的快乐和成功。
四、“我来‘画’规则”
区域活动刚开始的阶段,孩子的规则意识不是很强。我们经常在口头上不断地提醒、重复,来让孩子遵守规则,但是,再怎么唠叨,违反规则的事情还是频频发生,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具有规则意识呢?我们觉得还是必须由孩子自己来制定规则,而且应由口头的规则变为显性的规则才能主动遵守。于是,我们组织孩子进行讨论,让孩子来说说区域活动应该制定哪些规则。孩子们七嘴八舌,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说出一、两条规则。怎样让这些说过的规则不忘记、不违反呢?孩子们说了很多方法,有的说记在心里,有的说让老师写出来,还有的说可以小朋友自己画下来、贴出来,就记住了,真是一个好办法,孩子们说干就干。他们表现出来的东西让我们也惊叹不已:有的孩子很富情节性的画了两个说悄悄话的孩子表示“轻声交流”的规则:有的孩子很形象地画了一个很整齐的柜子表示“玩好后整理物品”的规则;有的孩子画了各种颜色的苹果标记表示“按标记归放物品”的规则……。
我们把他们画的规则图贴到了醒目的地方,让孩子们在说说画画的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规则意识,同时相信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一看到这个老师和孩子共同设计制定的图文并茂的规则图,一定会更好地遵守规则。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在这个与老师共同讨论做出某些规定的过程中,既能建立适当的规则,又能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并产生一种责任感和义务感,让孩子真正地感觉到自己是规则的制定者,自己是当家作主的小主人。
总之,良好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习惯,是孩子高质量生活的一种体现。我们应主动吸引孩子参与到有关规则的制定中来,让孩子来当家作主,树立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幼儿园 赵菊)
手工材料
关键词:规则
-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规则教育 2013/02/14
- 幼儿园规则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及思考 2013/02/04
- 简析幼儿园规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13/01/17
- 试论幼儿园规则教育与自由的关系 2013/01/02
- 美国幼儿园规则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2012/12/30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