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对幼儿科学探究的策略
新《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定位,使我们感到科学教育不应局限在让幼儿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乐于探索的意识和相应的探索能力。那么,教师作为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对待幼儿的科学探究呢?
一、关注平常,引发探究
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调动幼儿兴趣,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对于幼儿来说是极其重要和富有价值的。探究作为一种天生的本能,并不是一种从无到有要去学习发现事物,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探究内部的结构、如何表达他们的发现,他们天生是“频繁的”提问者、“无心的”破坏者、“烦人的”争论者。("为什么在阳光下人有影子?”“种子里面有什么神奇的东西?”“小蝌蚪光喝水就能长大吗?”……)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科学秘密。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关注平常,敏锐地觉察到幼儿随处可即的有趣现象和关注的事物,引发幼儿探究,也可以生成系列的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或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随机教育活动。从而,满足幼儿探究欲望,引发幼儿时刻关注生活,留心生活中的种种有趣现象或事物,在平常时刻就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更多地让探究活动在一日活动中随机生成。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幼儿更好地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或有趣事物?首先教师要为幼儿搭建一个到处充满神秘科学的平台。如种植角、科学区、科学发现室等等。教师可以有组织、有意识的指导幼儿,观察或实践,引导他们更加投入,更加仔细的探索发现,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再次,教师要利用多种渠道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环境的变化。如:春天来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去远足,观察一下公园内植物的变化,人民广场上人们的活动等,一起寻找春天的足迹。有的孩子发现桃花开了,有的孩子发现公园有绿绿的柳条,有的孩子看见广场上有人放风筝……于是,孩子们便对春天有了自己的理解。“春天到底在哪里呢?”孩子们更加关注身边的一切变化,如春天人们穿的衣服变少了,春天天气变暖和了,冬眠的小动物都活动起来了……于是,在孩子们的嘴中,富有诗意般的话语便传开了。有的孩子说“绿绿的柳条是春天”“放飞风筝的是春天”“睡腥的动物是春天”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经历远足后,又自主探究发现的春天的秘密。最后,教师还要善于捕捉瞬间的变化,善于发现有价值的科学现象。如:“彩虹的出现”“蝴蝶从哪里来”“冰螺不见了”。教师参与幼儿的发现,讨论,交谈,鼓励幼儿大胆猜测,相互争辩,引起幼儿进一步的探索兴趣和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教师经常有意地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会使幼儿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奇妙,让幼儿真正地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激起幼儿真正的内在的探究动机,使幼儿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及时回应,支持探究
好奇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幼儿不断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也是新旧认知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而问题就是幼儿新旧认知经验相互作用的前提,也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自主建构经验的切入点。在幼儿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1、创设安全的探究氛围
问题是幼儿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的连接点,教师肯定幼儿的提问,对幼儿的疑惑及时做出回应。这种回应不仅是肢体与语言的回应,更是情感与思维的回应。回应能激起幼儿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更能有方向地引导幼儿参与集体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化解矛盾,消除疑问,达成共识。由于幼儿本身的经验不足,认知水平不高,他们在探究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不合乎逻辑的想法和做法,因而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但是,这些错误在幼儿已有经验和认知结构上却是合理的,是合乎他自身逻辑的。教师以尊重与理解的眼光发现幼儿的“错误”,站在幼儿的角度出发,允许幼儿出错,并鼓励幼儿进行各种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安全的探究氛围。比如说,孩子们在种植角种了一些奇妙的种子,有豌豆、绿豆、蚕豆、芸豆等。当孩子们围绕在一起,热烈讨论“怎样让种子发芽?”时,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就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有的孩子说:“把种子种在泥土中,种子就发芽了。”有的孩子说:“把种子放在水里就能发芽。”有的孩子说:“把种子放在沙子里也能发芽。”还有的孩子说:“把种子放在太阳下晒就能让种子发芽了。”孩子们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和能动主观性想出了多种寻找种子发芽的途径。教师没有否认孩子不正确的想法,以热情的态度和激励的语言,支持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让种子发芽,使孩子们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感觉都非常宽松。他们在希望与自信中细心照顾小种子,每天都要去留意小种子的生长情况,期待着小种子能像他们所想象得一样破土而出。若干天后,有的孩子终于发现他们的小种子渐渐冒出了嫩嫩的绿芽,那种欢呼雀跃的样子依然在眼前闪烁着。而有的孩子却迟迟没有等到他的小种子发芽。通过亲手实验,孩子们总结了让种子发芽的几种好方法,也激起了他们记录种子生长变化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种子发芽的好方法,更保护了他们敢于按自己的想法大胆探索,不怕失败的科学精神。只有让孩子在精神上感受到安全宽松,才能使他们敢作敢为,创造科学的奇迹。
2、提供有意义的探究材料
自然界的物体在相互作用时会表现出一些基本的特点,也就是物体间的相互关系。这些相互关系可能要比材料自身的特征更加复杂和隐蔽,发现和认识这些关系将促进幼儿心智的全面提高。而幼儿经历探究、实验、操作的过程,将使他们真正体会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因为没有动作,就意味着与外部世界失去接触。”幼儿的操作探究行为,可以使他们亲身感受世界的奇妙变化,体会事物间的真正关系,也就是幼儿自身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过程。因此,教师要为幼儿的发现和研究铺路搭桥,要为幼儿认识的主动建构搭建阶梯。新《纲要》在科学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指出:“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要让儿童真正地‘做科学’。“做科学”的首要前提,就是教师要为幼儿的有效探究提供一个操作平台。丰富而充足的材料就是幼儿主动探索的作用物,它可以使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来选择并作用于各种材料,与材料发生互动,不仅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澄清自己的想法,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解决问题,获得有益的经验;还有助于幼儿他们把自己看成一个能产生思想,敢于解决问题的勇敢的小主人。事实上,它能真正激起幼儿内在的、前进的、探究的动力。例如当幼儿在科探室对陀螺十分感兴趣时,教师就组织了一次探究活动《有趣的陀螺》,捕捉幼儿的兴趣,及时提供探究的平台,促进幼儿在有意义的探究材料中相互作用,真正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活动中,当幼儿在充足而又丰富的不同材料上探究陀螺的旋转情况,探究在哪种材料上旋转速度最快时,幼儿完全沉浸在探究世界里,好似一个个钻研的科学家。当然,科学总是不断延续着,问题总能让幼儿保持兴趣,幼儿在这个活动中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却又提出“为什么伞状陀螺比萝卜形的陀螺转得快?”“怎样让陀螺在转得时候保持最长的时间?”“在水中,陀螺能转起来吗?”等等。看来,孩子们对陀螺的探究兴趣又转移了,他们对陀螺有了更深的探究欲。
三、放手体验,亲历探究
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有结构(即能反映事物间关系)的材料的情境,还要精心设计最适宜的提问,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方向性,启发幼儿做什么?有什么思考?教师的间接指导和灵活的反馈方式,使幼儿通过感官的运用、问题的启发、思考的冲击,明晰自己的研究对象,提出自己真正关心或有疑惑的问题;只有当幼儿想解决问题,想明确答案时,及时放手让孩子大胆尝试,多观察少帮助,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与物体相互作用,尝试着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才能发展幼儿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认识和想法,珍视幼儿已有的知识和原始概念,同时又要积极地引导幼儿进行再探索和再反思,以构建起更趋合理的、完善的认识体系和经验。例如,幼儿对圣诞树上一闪一闪的小电珠十分感兴趣,一连串的问题便在孩子们的口中产生了。“小电珠是怎么亮的?”“为什么小电珠能一闪一闪?”“电珠能一起亮吗?”对于生活中常见而又危险的“电”,教师抓住了一个富于幼儿理解,而又不失兴趣的切入口,组织了科学探索活动《小电珠亮了》,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下,放手体验,鼓励幼儿亲历探究过程。在幼儿多次探索下,他们找到了让小电珠亮起来的方法,还发现了原来是电线中的铜丝在导电的秘密。当教师提出“除了铜丝能导电,还有什么材料也能导电”,孩子们都“傻眼”了,教师意识到对孩子进行一次生动而又难忘的安全用电教育迫在眉睫。俗话说“知其所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幼儿进行说教式的安全教育也可以,但他们的印象会渐渐模糊,到底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幼儿没有切身的体会。在活动中,教师支持幼儿大胆猜测,有的幼儿认为勺子不可以导电,有的认为钥匙、回形针都不可以导电,而有的幼儿则认为木头、绳子、塑料都是可以导电的材料。幼儿通过与实验对象的相互作用,在操作中不断验证预测结果是否和操作结果一样,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享受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感。当幼儿发现探究结果和预测结果一样时,强化了他们原有的认识,提高了原有经验的概括程度;当发现探究结果和预测结果不一样时,调整了原有认识,形成了新的解释,促进了幼儿主动构建知识。在《小电珠亮了》整个活动中,幼儿在预测、探究、操作、验证、讨论的过程中知道了生活中能导电的一些物品,并且在大家的讨论中得出概念性的本质问题,金属做的物品都可以导电,所以在生活中不能用金属做的物品去接触电源,看到裸露的铜丝不能接触,从而根深蒂固地对每一个幼儿进行了一次生动而又难忘的安全教育。
教师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教师的策略却更为重要。教师抓住生活中蕴涵的探究契机,引发探究,支持探究,让幼儿经历探究,我想这可以让每一个孩子从真正意义上获得发展,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手工材料
关键词:科学
- 科学预防,守护健康 2023/03/17
- 幼儿园班级科学区的创建 2013/03/05
- 幼儿科学探究学习的特点 2013/03/03
- 幼儿科学教育如何渗透整合性 2013/02/28
-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 2013/02/20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