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观察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halo 感谢 halo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在: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兴趣;科学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存在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空间,教师可因势利导,抓住契机,灵活进行科学教育,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知识,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形成幼儿对人事物的正确态度;幼儿在科学活动中需要调动各种认知功能积极参与,观察、比较、分类、操作、思维等,从而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在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培养与提高。观察是有预期目的地感知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观察是认识自然和社会取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所以有人把观察比喻为知识的门户。幼儿若要获得科学 知识,完整而又有条理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在科学活动中如何正确指导幼儿观察呢?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
一、 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各种材料的投放对整个的活动有着很深的影响。材料的准备是为孩子创设了一个发挥创造的空间,当然材料的准备并不代表是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所有要求,但是它的作用是功不可没。例如“冰中取物”孩子们想到了“暖水带”可是老师没有准备,现实生活中也不容易很快得找到,这无疑给教育活动带来了一点点的遗憾。所以,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就应该想得周到和细致。老师的思维要广阔,创意要有新的,让孩子们永远感到老师是最棒的。老师的追问启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取得良好的观察效果,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首先确定观察内容,并提出确切的观察要求。                                  
     根据《纲要》,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及本班幼儿的知识经验,确定观察内容。例如:开学初,我就组织新入园的幼儿观察幼儿园的环境;夏秋两季水果成熟的时节就把常见的水果作为幼儿观察认识的内容,选择适当的 观察内容是指导幼儿观察的前提。其次,根据科学活动的 不同内容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一般可以从A.幼儿获得或巩固哪些知识?B学习哪些词?C帮助幼儿形成怎样的概念?D发展拿方面的 能力等方面来提。例如参观厨房,就可以提出让幼儿观察奶奶阿姨劳动的过程,学习“厨房”“爱惜”“辛苦”,让幼儿知道奶奶阿姨很辛苦,我们爱惜饭菜。
2、熟悉观察对象,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钻研教材,要比较全面地掌握对象的知识和技能,要以自己的 兴趣和渊博的知识去影响幼儿,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探索科学的种子。例如观察猫头鹰,教师必须自己熟悉猫头鹰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象猫头鹰耳孔前有皮肤褶皱,耳周围的羽毛可以加强声波的聚齐,眼睛不会转动、而头能转动一圈等等。这些都要老师在观察活动前阅读有关书籍,充实自己才能保证正确的指导幼儿观察,使观察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3、创设观察条件。
     物质材料也是儿童学科学的环境要素之一。它指的是由教师设计和提供给儿童的操作材料和制作材料。为了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给幼儿观察的对象应以实物为主。比如:观察杯子,除选一只常见的杯子外,我还准备了几只高矮不一、大小不一、不同颜色与式样(有柄、无柄、有盖、无盖)的杯子供幼儿观察,这样不仅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还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形成正确概念。在选用实物的同时,也可利用形象逼真的图片、幻灯片、投影仪等补充实物的不足或代替实物供幼儿观察,比如:观察飞机、坦克、火箭、北京天安门等。
     学前儿童学科学是通过和物质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操作过程进行的。无论是集体的正规性科学活动,还是儿童自由选择的非正规性科学活动,无论是科学探索和发现活动,还是科技制作活动,都离不开物质材料的提供。儿童科学经验的获得,有赖于物质材料的提供。如果没有可供儿童直接操作的物质材料,只是单纯地听教师的讲解或演示,儿童就不可能获取相关的科学经验,而只会在头脑中留下一些模糊的记忆。如果提供的物质材料很少、很简单,儿童也不可能获得丰富的科学经验。比如,我们要让儿童感知树叶的多种多样,就要带领儿童采集、感知、观察各种各样的树叶: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各种大小、各种气味……儿童在感知这些树叶的过程中,就能获取丰富而具体的科学经验。这是看树叶的图画或听教师讲所不能比拟的。儿童对操作物质材料的兴趣,如果引导得当,就能转化为学科学的兴趣。因为在操作物质材料的活动中,儿童不仅满足了动手的欲望,还能够有所发现,或者得到一个成功的结果,这些更强化了他们对于科学活动的兴趣,成为激发他们学科学的动力。
      上述都是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二、多种形式灵活运用,指导幼儿观察。
     科学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神奇有趣。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的魅力,运用多种形式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做科学"的乐趣,培养一定的探究科学的情感与认知能力。1)随机性活动:直接观察与从房檐上落下;平台上的出气孔;下雨前小动物的变化;立交桥是怎样长长的;下水道的水哪里去了……2)生成性活动:尽量在现象发生的现场进行。如:某幼儿园的幼儿发现教室里有一个光环,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光环从哪里来的,原来是教师手表的反光,从而引出一个系列活动“光与影儿” 3)预成性活动: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刻意计划的活动。例如:种子发芽、磁铁的吸引力、水中的沉浮、我们的小脚丫、各种各样的工具等。
     幼儿观察事物较笼统,不够精确,常常是东看看,西瞧瞧,抓不住要领。在观察过程中,首先,指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明显到不明显特征,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等有顺序有层次地细心观察,使幼儿对物体有个整体、较全面的认识。例如:观察百货商店,我先让幼儿观察百货商店门口的大橱窗,介绍里面摆放的商品,使幼儿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然后带领幼儿进店观察,观察营业员的工作。接着有重点地指导幼儿观察幼儿生活最接近的日用柜、玩具柜、文具柜的商品;最后观察玩具部的营业员是怎样有礼貌地接待顾客,热情地介绍商品使顾客满意。通过这样有顺序地观察,幼儿获得了对百货商店的完整认识,印象也较深刻。长期有顺序的观察,提高了幼儿观察精确读与速度,也使幼儿获得的印象有条理。
      此外,在幼儿学习顺序观察的基础上,还可以指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比如:自行车和摩托车的比较、鸭和鹅的比较、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比较等,幼儿能在对事物的比较中找出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与相同点,从而达到认识目的。如:摩托车大,自行车小;摩托车用机器开,自行车用脚踏;摩托车快,自行车慢。比较的观察,有利于发展幼儿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对发展幼儿观察力和思维力是有极大作用的。
三、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
     观察是用感官获取信息的直接方法,也是最基本的科学程序能力。鼓励幼儿用多种感官去尝试,视幼儿的情况提出焦点问题,如:小猫的眼睛与别的动物有什么不一样?脚趾一样长吗?青蛙的皮肤与蚯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等等。观察的过程可能会涉及分类、排序、比较、测量、空间关系等问题,教师要尽量让幼儿运用这些能力。教师要注意鼓励幼儿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对目前现象提出形成之原因,预想未来的状态,根据观察的现象试着提出合理的解释,这样可以将幼儿的科学经验整合起来,帮助幼儿超越从“发生了什么事”——到“这是怎么来的”这一思维进展过程。
     幼儿天生好奇好问,喜欢用各种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因此最重要的是提供大量直接经验,满足其好奇心,亲身去体验、挖掘答案。观察对象的特征是多方面的。如:色、香、味、软、硬、光滑、大小等。在幼儿观察时,应尽可能让幼儿看清观察对象的样子,听到它的声音,闻到它的气味,尝尝它的味道,还可动手去摸摸、捏捏、感受它。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器官,去感知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在观察石榴时,我先让幼儿看清石榴的样子,在用鼻子闻一闻它的味道。在观察结束时,每一个幼儿手中都有一颗晶莹的石榴肉,尝到了石榴的味道,幼儿印象更深刻了。
四、帮助幼儿做好观察记录。
     在幼儿对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社会与自然进行观察,获得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还组织幼儿做简单的观察记录,记下他们的感受、体验、发现和认识,这是培养幼儿认识世界的兴趣,是提高观察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记录的内容乐意是天气、参观郊游后的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记录的方式可以是用彩笔画出来,用语言表达出来,让老师帮助代笔记录,用录音机、磁带录下幼儿的讲述,还可以引导幼儿用彩泥来塑造观察对象,用剪纸、粘贴制作出所观察的事物。观察了水仙花,孩子们就用彩笔把水仙花的样子画下来;观察了小鸡,就用彩泥捏出了可爱的小鸡;今天是下雨天,就在小本子上画上几滴雨点;下过雪,就用剪刀剪出雪花一瓣一瓣的样子。
     上述是我对幼儿观察的几点体会,我充分认识到:幼儿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是容易做到的,而要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需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的事物发生联系,才能帮助幼儿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使观察活动逐渐深刻起来。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中班科学区活动教案:风的游戏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