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幼儿园课程、幼儿教师是由幼儿所决定的。幼儿的发展特点、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园如何开展教育、幼儿园应有怎样的课程及教师应如何发挥作用。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幼儿的发展,不是指个别幼儿的发展,而是指作为幼儿教育对象的全体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是依靠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来实现的。作为教育者,教师面对的既是个体的幼儿,也是群体的幼儿。要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要求教师既要了解个别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特点、个人需要和兴趣,也要把握特定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是在了解一般特点和规律基础上的关注个别,在真正关注个别的同时,实现全面关注、全体发展。对幼儿的亲疏远近是有违教育公正的,是不可取的,也是背离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的宗旨的,是应该杜绝的。忽视、鄙视发展水平较低的幼儿是忽视幼儿人格尊严的一种表现。不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不了解个别幼儿的特点和需要,线性的程序式的施教,表现上、空间上面向了全体,心理上没有关注任何幼儿,实际上也无法真正实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关注全体幼儿,不能停留在关注发展水平较差的幼儿上,发展水平较差的幼儿需要关注,但是每一个幼儿在适宜的挑战下生活和学习更有价值。因此,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不是均速的、同等水平的发展,更不是相互等待的发展,而是每个幼儿在自身原有水平基础上的适宜的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关注幼儿个别发展特点和需要的教育不是适宜和有效的教育,无法导致幼儿适宜的发展。
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容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的观念,又是一个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加以实践的观念。
二、引导每一个领域的发展
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从科学研究和幼儿园课程设计的意义上,辨别和分析幼儿发展的各个发展领域是必要和有价值的。但在幼儿园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过多地关注、辨别发展领域是多余的。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重视每一个发展领域,应该是教育者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自觉行为。
在我国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曾经出现过对幼儿的发展领域分出亲疏远近的现象。尤其是较多地关注身体发展和知识获得,忽视幼儿能力的发展,忽视情感和态度的发展。幼儿的认知发展领域经常被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幼儿家长,甚至部分幼儿教育工作都经常把幼儿的知识量作为衡量幼儿教育成效的标尺。更可怕的是,对幼儿获得知识的衡量主要是通过语言复述的方式,而不是行动的和问题解决的方式。近20近来,这种现象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没有彻底改变,并且新的状况又不容我们忽视。这种状况的主要表现是对艺术类才艺和外语学习的高度热衷以及对个性发展的忽视。这是幼儿发展领域新的不平衡。引发这种不平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因素是全面、和谐发展的观念没有深入人心、没有完全转化为教育行动。
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界的基本方针。全面发展就是各领域无缺失的、均衡的发展,也是各领域相互关联的、整体的发展。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求每个发展领域的发展水平完全一致,不是齐头、等速前进,而是从每个幼儿的发展条件和现实出发,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不同的发展领域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在不同发展领域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张力,实现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三、利用每一种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指对幼儿教育和幼儿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物质和精神资源。在此,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进入教育过程中直接与受教育者的发展相关联的那些资源。没有教育资源就没有教育。不同的教育阶段因教育对象、教育任务的不同,对教育资源有不同的需要。幼儿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资源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例如,幼儿的身体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身体的许多系统和功能尚待完善,抵御外界侵蚀的能力还较弱。因此,身体发展对幼儿极为重要。幼儿园中,与身体发展相关的教育资源的配备就显得很重要。这种教育资源,实际上就是幼儿的生活资源。同样,幼儿的生活实际上就是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幼儿正处于感觉动作和形象思维发展阶段,他们不是通过抽象的逻辑思维来学习的。因此,这就要求给幼儿提供形象直观的和有利于操作及探究的教育资源。与中小学不同,幼儿园的教育依赖学科知识,但又不止于学科知识,必须对学科知识进行活动化的、生活化的加工。这就是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能与幼儿发展特点相适应的,能引发幼儿全身心、多感官参与的,与幼儿的现实生活协调和融合的生动、多样的活动。迷恋学科知识、迷信语言传递、热衷公式及符号的现象必须加以根本的改变。给幼儿提供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让他们感受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经验,幼儿必然会得到相应的知识,但其收获又远远超越了知识本身。
从幼儿活动的意义上说,幼儿教育的资源存在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活动室中的图书、玩具,到各种半成品材料,各种生活用品,幼儿园中的环境,各种人员,各种活动契机,生活现象都是对幼儿活动和发展有价值的资源。值得关注的是幼儿园教育对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的利用。与家庭及社区的结合是当今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发展方向之一。幼儿园教师应从幼儿发展和活动的需要出发,利用家庭和社区中的人力资源、社会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其他资源,努力提高幼儿活动的成效。
四、抓住一个整合的时机。
在幼儿视野里,世界是整体的。幼儿不会把他的生活分割成细碎的点和面。幼儿的发展也是整体的。片面的、割裂的发展无法实现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因而,幼儿教育应该是整体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教育,是指向和谐发展的教育。整体的教育需要整合的意识和整合的策略。整合就是使不同的部分之间产生有机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整合程度越高,事物或现象的整体性越强。这就要求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能充分协调,有机整合,共同发挥作用,以实现最大的教育成效。
幼儿园教育特别强调和需要整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初浅的、表面的,他们的概括能力还很低,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往往不能过于分化。幼儿又是通过生活及其它活动来学习的,这些活动尤其是生活活动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具有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价值。因此,对幼儿教育而言,尽可能的加强教育的整体性,是符合幼儿学习的重点和需要的。幼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众多的因素,应加以有机的整合。
幼儿教育的整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观念的整合。观念的整合,就是观念的联系和渗透。幼儿教育应关注多样化的观念,并注意这些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整合的观念,才会有真正整合的教育。教育观念的整合,是先导性的整合,只有充分整合各种相关的观念,形成一种与教育整合有关的观念体系,才能有效地进行整合。二是目标的整合。在表述教育目标时,可能会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方面。不管哪种归类、划分方式,都是对整体发展的相对的划分。这种划分只是为了使我们在考虑教育目标时,不致笼统、无序。任何一种划分都存在对整体发展的分隔问题。对年幼的学习者来说,分隔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应该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被加以弥补和还原的。从总体的目标到现实的活动目标,教育目标应该是一个整合——分解——整合的过程。目标的整合是教育整合的基础。目标的整合直接影响教育内容的整合,进而也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形式的整合。三是内容的整合。教育内容的整合是幼儿教育整合的主要表现,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幼儿教育的整合最终总要体现在内容的整合上。课程内容的整合是以目标的整合为前提的。教育内容整合的主要表现是使同一个领域的不同方面、不同领域的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内容的整合最终应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之中。内容的整合性影响到活动的整合程度。四是资源的整合。教育资源的整合是与教育内容紧密相关的。教育资源中蕴含了多种教育内容,对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内容的整合,有利于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丰富幼儿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幼儿园、家庭及社区都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地加以运用,并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它们真正协调一致,并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有效的影响。五是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可以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经验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进行,但较为重要的是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进行的整合。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需要教育实践的经验,需要对幼儿活动水平的洞察能力,需要组织教育活动的应变能力。对教育活动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是确保教育整合取得应有成效的关键。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是以提高教育的成效为目的,避免方法、形式和手段的单一和刻板。最后一点,也是最根本的是发展的整合。幼儿发展的整合是幼儿教育整合中核心的整合,是其他各项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实现了发展的整合,才能促进幼儿整体的发展。幼儿教育整合中每一项整合都应关注幼儿发展的整合。发展整合的实现,就是整体性目标从可能性转化成为发展的现实性。
五、珍视每一次相互的作用的机会
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幼儿的活动就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幼儿来说,每一次相互作用就是一个潜在的发展机会。幼儿园应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引发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说,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创设适宜的环境,引发幼儿全身心的活动。教师应充分珍视幼儿每一个活动机会,努力使幼儿的活动是自主的、充满兴趣的、高度投入的和持续有为的。
幼儿的相互作用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幼儿与物质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包括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观察、探究及感受,对各种玩具、半成品材料的操作、探究,对各种生活和学习用品的使用等等。这种相互作用是幼儿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二是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其中包括与同伴及成人的相互作用。这是幼儿情感、态度及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快乐的重要源泉。协调幼儿与教师及家长的相互作用,是当今幼儿教育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三是同符号系统的关系。符号是幼儿周围的一个特殊的环境。同符号的相互作用是幼儿语言、审美、情感、品德等发展的重要途径。口头的、书面的语言(对幼儿而言主要是口头的),图书的画面,各种标记,音乐等都是对幼儿有价值的符号。这些符号在不同的时空出现会有特定的意义。最后,是幼儿同自己的知识、经验及态度等的相互作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提取和利用,对现有知识、经验的修正和重建等,就是幼儿一种特殊相互作用形式。这也是幼儿反思性学习和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鼓励和引发这种相互作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实的活动中,幼儿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以上四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可能会全部或部分地出现在同一个活动过程之中。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环境,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引导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努力促进幼儿多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
手工材料
关键词:健康
- 健康教研 健康成长 2015/04/23
- 大班健康教案及反思:食物的旅行 2013/02/27
- 大班健康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 2013/02/27
- 了解幼儿心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013/02/23
- 发展幼儿个性强化健康教育 2013/02/14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