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版画活动的实践研究
一、 课题背景
1、时代发展的需要
儿童版画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早已得到重视。如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它们的儿童版画教育都很有特点。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成立了中国少年儿童版画学会,各地也相继成立了名目繁多的少儿版画活动组织。国家教委在九零年开始实施的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增设了版画课。因此儿童版画教育逐步兴起,渐渐被人们熟悉起来。但是,我国少儿版画教育起步较晚,发展很不均衡,尤其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版画教育教学体系,与目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不相符。上海马桥中心幼儿园以培养小朋友们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为主的版画活动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东海少儿版画是我国儿童版画的代表。10多年来,东海儿童创作300余幅版画,10多次在国际国内荣获大奖。重庆市万州区鸡公岭幼儿园幼儿版画教育开始于2001年,经过三年的幼儿版画教育探索,在幼儿版画教育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版画作品于2003年10月到欧洲展出,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2004年参加了《中国.重庆国际儿童美术作品展》,在参展的几十个国家中,鸡公岭幼儿园的幼儿版画作品得到了同行及专家的肯定。南京瑞金路幼儿园是全国少年儿童版画教育基地。1998年11月,日本最上地区上形县举办了“中国.南京瑞金路幼儿园幼儿版画作品展”;2000年9月,江苏省美术馆为该园举办了“南京市瑞金路幼儿园版画教学成果展”,这是省美术馆建馆以来首次为一所幼儿园举办的画展。近年来,幼儿版画作品先后有130多幅在国内外获奖,并有近50幅作品被全国各类报刊杂志登载。
2、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全面实施《纲要》的今天,我们认识到幼儿的活动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使活动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农村中的人文趣事,民风民俗、自然景色都是农村幼儿版画特有的创作素材。而这些古朴的景色,淳朴的民风在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但是,纵观和分析我国当前的美术教育,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缺点“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阻碍了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这种“单一”的美术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持久。而幼儿版画是幼儿自我认知与创造性的表现途径,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喜欢涂涂画画、剪剪贴贴、说说做做,而版画就是集绘画,手工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因此,由于幼儿版画自身所具有的优势,理所当然成为教学改革的试验田,成为幼儿智力潜能开发中不可替代的独特手段。
3、幼儿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洋文化的不断侵入,传统文化在幼儿的心目中越来越淡薄。我们开展农村幼儿版画活动的实践研究,使幼儿了解版画是中华民族的原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爱国注意教育。3-6岁的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好问,爱探索,善于自我表现。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已经开始发展。手指,手腕的小肌肉群已较为完善,并掌握了一定的握笔,绘画,剪贴,涂色的技能。他们喜欢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画,剪,贴,印等形式来表现。而幼儿版画正是融画、剪、贴、印为一体的图画和手工的综合活动,能满足幼儿喜欢动手的愿望和要求,使幼儿在画画,剪剪,贴贴,涂涂,染染等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一定的剪贴技能、构图能力和调配使用色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使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课题界定
版画 是以“版”作为媒介来制作的一种绘画艺术。是艺术家通过运用刀、笔或其他工具,在金属、石板、木版、纸板、麻胶板、塑料板、绢网等不同板材上,运用绘制、雕刻、腐蚀等方法进行制版,再通过自己印刷而完成的艺术作品。幼儿版画具有较强的童趣性,是幼儿自我意识世界的一种体会、一种感觉、一种韵味。适宜我园开展的版画主要是实物版画、纸版画、吹塑纸版画。
幼儿园版画活动 是融画、剪、拼、贴、压、印为一体的综合美工制作活动,是幼儿自画、自刻、自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使幼儿们发现版画的媒介性和印刷的复数性。幼儿在起稿、制版、印刷过程中,成人只能给以指导,主角永远是幼儿。在幼儿园版画活动中,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描绘他们所知所看和所感,显示出幼儿版画手法的夸张性、生动的形象性、画面的概括性。
农村幼儿园版画活动的实践研究 是以农村特有的环境、本土文化为基点,以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及生活为中心,构建适合幼儿的版画活动体系。力求探讨版画材料生活化,版画内容生活化,环境创设生活化。幼儿在版画活动中作为审美行动的主体,将通过感知—发现美,欣赏—理解美,表现—创造美,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为完善幼儿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支撑性理论
主体性教学理论:主体性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和幼儿为主体的学的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同步发展的认知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与能力,构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美学理论:美学家滕守尧先生认为:“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引导幼儿去亲身体验和感受现实世界和艺术作品,使自己的感知活动逐渐适应对象世界中对称、均衡、节奏、有机统一等美的活动模式” 。因此,有意识地引导儿童领会和体验生命运动的特有模式,逐渐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感性认识、倾向和习惯,是培养儿童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审美教育本质之所在。
多元智力论:加德纳认为:心智的结构是多元的,它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每个儿童都拥有相对于自己或他人的强项,如果教育得法,可以帮助儿童发现、培育自己的优势,以强项带动弱项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每个儿童的智力潜力和特点,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强项,进而以强项带动弱项,让每个儿童得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实现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地同时,帮助幼儿提高表现技能和能力
三、研究目标
1、建构具有农村特点的幼儿园版画活动的操作体系,促进幼儿良好发展,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幼儿园版画活动的园本课程。
2、幼儿通过多元的视觉、动觉的版画活动,感知生活中自然事物和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内容美,意境美,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养成耐心细致有序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感,促进人格完善。
3、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教师掌握较为全面的版画知识,形成较为系统的版画教学理论和科研理论,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4、通过对这一课题的实践研究,明确我园的办学理念,形成我园的艺术教育特色,提升我园的办学水平。
四、研究内容
1、农村版画活动资源开发的研究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开发与优化利用适合我园的农村资源成为了我园版画活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资源的开发必须是以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及生活为中心,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有生活基础的,幼儿才会感兴趣,才会在创作时进行真实地表达。在农村端午节时的裹粽子,造新房时抛点心,婚嫁时的迎亲都是幼儿所熟悉的生活场景。挖掘这些资源,将会使我园的版画活动体现浓厚的乡土特色。
活动资源的开发不仅表现在画面内容的乡土性,生活性,还表现在可以运用各种生活材料进行版画制作。这一方式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作画方式,提高了幼儿对美的表现形式,使他们了解作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技法在不同的材料上进行作画,表达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增加了幼儿对版画的兴趣。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发现,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孩子们随手可得版画制作的材料和辅助物,比如,丝瓜筋、稻草、土布、土豆等,有着不同纹路的各种包装纸箱、各种枯枝、残叶、植物标本等等,这些自然物都是孩子们版画创作的材料。伴随着新农村的不断建设,工业的蓬勃发展,各种不同质地的无纺布,形状各异的塑料管,也都将成为我园幼儿版画创作的特殊材料。陈鹤琴先生所说: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我们的版画创作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创作素材生活化,工具材料生活化。
在每一次版画中,为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投放的材料可以显示不同层次性,表现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实物、拓印、漏印、纸版画任由幼儿选择。给幼儿介绍多种制作方法,如剪贴、笔划、缕孔等,甚至用手撕、揉折,并可以制作凸版、凹版和综合版等多种类型,经过多种手段加工制作印刷的版画。颜料可用油性和粉性;技法有前面学过的拓印法,还有漏印法等,积累大量创造审美形象的表象。具体的材料与制作要求幼儿手脑结合,多想办法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版画作品。
2、农村幼儿版画活动目标、活动内容的研究
确立切实可行的版画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我们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绘画心智的成长规律,结合园情,以幼儿的实际生活为基点,构建科学系统的农村幼儿园版画活动的目标、内容,形成一套具有我园特色的农村幼儿园版画活动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
小班幼儿版画教育目标
(1)幼儿尝试运用熟悉的自然材料进行拓印。萌发幼儿对版画活动的兴趣。
(2)幼儿学会运用简单的点、线、涂染、印、压等版画制作基本方法,自由表达熟悉的事物。并作简单的想象,体验创作的乐趣。
(3)幼儿学习收拾、整理版画的工具和材料。
阶段目标及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认识版画
(1)幼儿知道版画的名称,认识版画的制作工具及材料。
(2)幼儿欣赏版画作品,参观版画的制作过程,萌发对版画的兴趣。
第二阶段:实物拓印
(1)幼儿能用自然材料进行拓印,更进一步激起对版画活动的兴趣。
(2)幼儿在印印玩玩中喜欢各种不同的痕迹,并能进行简单想象。
第三阶段:在实物拓印的基础上进行添画
(1)幼儿运用简单的点、线以及涂染等方法,表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物体的特征。
(2)幼儿会运用画、印、压等版画制作方法,促进小肌肉群的发育。
第四阶段:制作吹塑纸版画
(1)幼儿学习制作简单的吹塑纸版画,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
(2) 幼儿具有良好的活动习惯。
中班幼儿版画教育目标
(1)幼儿会运用刻、揉、折、撕、贴、压、抹、按等多种方法进行吹塑纸和纸版画的制作。增强幼儿动作的灵活和协调能力。
(2)幼儿探索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能比较大胆的进行想象,积极表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3)幼儿能有规则地收拾整理版画的工具和材料。
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初步尝试吹塑纸版画的制作
(1)幼儿通过观察大班幼儿版画的制作过程,进一步激起幼儿版画创作的兴趣和欲望,学习在吹塑纸上进行版画制作。
(2)幼儿能联系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思考、围绕主题丰富画面。
第二阶段:幼儿能运用各种材料组合,进行版画创作
(1)幼儿通过摆弄版画工具及收集版画材料,感受材质的自然肌理,有表现和制作版画的欲望。
(2)幼儿能发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并愿意运用撕、揉、剪、贴、画等多种方法来表现,逐步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幼儿学习运用各种材料进行组合,能比较大胆的进行想象。
第三阶段 初步学习纸版画的制作
(1)幼儿继续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纸版画创作。
(2)通过版画活动,幼儿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非智力素质有一定的发展。
(3)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学习运用多种组合方式合理安排画面。
大班幼儿版画教育目标
(1)幼儿会运用画、剪、刻、滚等方法进行起稿、制版、拓印,学会从单色制印到多色拓印。
(2)幼儿能自由选择各种自然材料和工具进行版画创造,根据已有生活经验,独立地、多样地表现感受到的、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
(3)幼儿能体验版画制作的乐趣,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学习欣赏作品的美。
(4)幼儿能主动、有序地收拾整理版画工具和材料。
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吹塑纸版画
(1)幼儿能进一步熟悉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过程,知道粉印和油印的不同效果。
(2)幼儿能根据吹塑纸的特性,掌握分色平涂法和揉纸法两种方法的混合运用。
(3)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能独立思考,克服困难,并能进行有意想象。
第二阶段:吹塑纸版画与自然材料结合
(1)幼儿学习纸版画和自然材料相结合的制作方法,运用画、剪、贴、刻、烫、压等方法进行起稿、制版、拓印,发展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2)幼儿能围绕主题情节,有目的的进行思考,对画面作合理的安排作品,大胆表现自己的意愿,体验成功的乐趣。
(3)幼儿会自我欣赏作品,感受版画的形式美、内在美。
第三阶段:纸版画
(1)幼儿学习将各种自然材料与画面内容有机结合,尝试纸版画的多种制作方法。
(2)幼儿能运用已有的经验独立地、多样地表现各种事物。
第四阶段:综合版画
(1)幼儿能大胆熟练地选择各种工具和材料,并能按照他们的不同性能和表现方法,有目的的选用,提高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和手眼的协调性。
(2)幼儿能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感受创作的乐趣
(3)幼儿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创造想象
3、农村幼儿园版画活动的组织实施研究
版画活动作为艺术活动之一,是幼儿进行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工具。农村幼儿园版画活动的组织实施研究是整个课题研究中的重点。挖掘并优化利用园外的农村资源,发挥园内教师的优势,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抓住适合幼儿园开展的实物版画、纸版画、吹塑纸版画三种类型的版画活动,展开实践研究。采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理顺版画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形成具有我园鲜明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根据实物版画、吹塑纸版画和纸版画的异同,在版画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我们坚持“欣赏、体验、创造”的活动路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方式,充分给幼儿提供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版画创作能力。
(1) 发现、欣赏美—激发幼儿对版画的兴趣。
“美无处不在,重要的是你发现”。要使幼儿对版画保持浓厚的兴趣,就应重视引导幼儿去亲身体验和感觉外部世界,注重对幼儿敏锐观察力的培养,利用审美直觉强化幼儿对美的发现,认识和欣赏。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为幼儿创设美的生活环境,可以对幼儿进行熏陶和感染,引起幼儿对美的情趣,使他们能经常感受环境中的美。为了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游戏中发现美、欣赏美。我园把这几年收藏下来的优秀版画作品,作为环境创设。让教室变成展厅,让走道变成艺术长廊,让孩子无时无刻都能欣赏到美丽的版画作品,激发幼儿感受版画作品的美。针对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引导孩子进行欣赏、讨论,让孩子从各个方面来发现、讲述版画的美。我们还经常调换墙上的作品让孩子们能欣赏到更多不同风格、形式的版画作品。这些优秀的版画作品,不仅创造了美的环境,也唤起了幼儿的美感,增进了幼儿对美的欣赏力。幼儿在学习版画的过程中,我们都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活动中,观察周围的动态环境,观察生活中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让幼儿在亲自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的动作中,感知事物的形式和结构;从平凡的生活内容中发现美的存在,在细小的差别中寻找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体验到大自然中带有生命事物的特征,为感性生活经验形成表象和意象打下基础。从而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对客观事物的正确感知能力,使版画内容与生活经验相统一,美术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统一,激发幼儿对版画的内在兴趣。
(2) 感知、理解美—体验版画活动的乐趣
感知、理解美是幼儿对美的内化过程。在审美过程中,审美感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主体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并在全过程中不断深化。瑞吉欧提出幼儿有一百种语言。幼儿对美也有一百种理解方式。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思维,独特的方式理解生活和版画作品中的美。教师就应在此过程中激发并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要让幼儿的心理活动达到一定的能量,以使他们获得审美心理的满足。让幼儿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铺垫相对的起伏,形成相对高潮,深入“反刍”回味,从而使他们的情感深深为之所动。在潜移默化之中,他们就有可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机制:敏锐、细致、深刻。幼儿有了丰富的情感,才能体会到版画活动带给他们的乐趣。自然界丰富多彩,有千姿百态的山川溪流,物种繁多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变幻多端的风云景物,以及经过人们劳动加工的自然景物,园林、田地、盆景、花坛等,它们以自然美的形态给人以美的享受。孩子们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小到一只蚂蚁,大到蓝天白云。幼儿从小开始接触自然,从观看个别的具体的自然物体开始,再扩大到观赏一定范围内的自然景物。随着幼儿理解力的提高,视野的扩大,逐步提高幼儿领略自然美的深度与广度,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3) 表现、创造美—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功感
版画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当幼儿用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美,用自我的方式理解了美,他们就会渴望表现美,创造美。这是个性的一种强烈体现形式。我们的版画活动的教与学,表面上看是理性的,外在的,形式化的过程。而教学的最终目的,其实是挖掘每一个幼儿情感的,内在的,个性化的精神世界,唤起幼儿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所以,我们鼓励幼儿画出新奇的,与众不同的想法,无论从主题内容的分析,还是表现手段的运用或是材料的特殊创新,都要体现一个“自我”。因此,在我们的版画活动应十分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当孩子们对美已有了一定的感受能力时,我们就引导孩子进行美的再造,将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想象、创造。因为,当孩子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的时候,是该让孩子进行创造的时候了,这是对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操作。最后把孩子的作品收集起来进行展示,请孩子运用自己已有的审美经验进行评价。这时教师就应该尊重幼儿的审美情趣,使幼儿的表现手段和方式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这对幼儿的个性发展及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这时,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强加于幼儿而扼杀幼儿的创造力,不能过早,过分强调透视、色彩等技法、技能的训练,而使幼儿的审美情趣得不到更好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是幼儿的辅体,只能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实际在版画技能技巧方面适当加以引导和启发,培养其艺术才能和审美能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才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推动幼儿创造美的意志行为。
4、版画活动评价方式的研究
在每次的版画活动中,应注意观察、了解并理解儿童的不同表现,对每个幼儿作品中的构图、色彩、形象、技能技巧等各方面给予评价,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诸如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稳定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给予引导与肯定,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同时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避免主观、片面地去评价幼儿作品,随时发现并肯定作品的某些长处,或某些特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综合评价过程中,自觉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1)教师评价。互相欣赏这适合于年龄小的幼儿。先鼓励每个幼儿的进步,找出每个幼儿作品的优点,给幼儿讲解好在哪里,同时也对幼儿提出要求,语气要委婉,易于幼儿接受。(2)幼儿参与为主,教师协助总结。让每个幼儿的作品都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评价,发现好与不好的地方,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同时让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充分挖掘幼儿身上的潜在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使幼儿的色彩表现能力、画面的组织能力得到共同提高。(3)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作出反思。教师不能只重视幼儿如何学,对幼儿提过多的要求,而不从孩子的问题中反思自己应如何教的。教师缺乏由评价而引起的有关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途径的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评价以往教育的成功与失误,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育手段,实现新的培养目标,为幼儿打好扎实的基础。
五、预期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园遵循了“科研即特色,特色即科研”的理念。在十五课题结题阶段,我们就确立将版画的研究作为我们的“十一五”课题。虽然我们已经经过了将近一年的版画特色活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一)版画教学还没有固定的教材,随意性较大。(二)缺少版画专家的指导和科学性的评估。(三)学习的版画种类单一。教师的版画水平提高较慢,(四)版画教学活动交流较少。这些问题都急需解决。
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方法是要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版画素质。因此在“十一五”研究阶段,我们会注重师资的培训。首先课题负责人将积极参加各种课题培训,学习及会议,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将组织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了解当前教育新动向及其他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研究情况,逐步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其次组织教师围绕课题查阅相关资料(如:《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研究》、《少儿美术》及上网搜索有关版画教育理论书籍资料等),较快较广地获取美术教育的相关信息,了解国内外研究这个领域的有关情况。从美术活动中触类旁通,促进我园版画活动的开展。最后将在每学期组织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订行动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月组织1—2个课题研讨活动,由园部或各年级组组织全体成员一起讨论,分析版画活动的定位,研究活动效果,帮助每个教师把握好各子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分析课题,把握课题的能力。通过问题研讨、案例分析,不断更新教师的观念及教育行为。
六、研究过程设计与方法
1、准备阶段(2005、11——2006、9)收集资料,组织学习,整体设想,方案论证。
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首先,我们将采用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版画活动的相关理论,并对其做出初步的概念界定。了解国内外的版画研究现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其次,利用调查法对幼儿、教师、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以此总结版画活动对幼儿能力提高,人格完善的价值。
2、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06、9——2007、12):1、开发适合幼儿版画活动的农村资源,并加以优化利用。2、构建农村幼儿版画活动的目标体系及具体研究内容并组织实施。3、积累案例,开展案例反思研究。
第二阶段:(2008、1——2009、1)1、农村幼儿版画活动的组织设计的研究。2、版画活动评价方式的研究。3、构建完善园本课程
课题的实施阶段中,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在自然状态下,教师通过边设计,边行动,边观察,边反思,再设计,再行动。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的幼儿或值得注意的儿童个体,详细地描述幼儿的发展经历,并对其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于较为典型的教学或活动写成教育叙事或故事,进行分析,反思。
3、结题:(2009、2——2009、1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通过结题鉴定。
结题阶段中,将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密切联系的事实材料,归纳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经验及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整理、总结。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1、 组织机构的保障。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将完善科研组织机构,成立园长室—课题核心小组—子课题组的科研组织网络,使全园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2、 组织制度的保障。(1)制定《教育科研考核条例》采用月考核与学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考核。(2)制定《科研成果的实施条例》分校级,片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层次奖励对科研工作有突出贡献的老师。
3、 学习的保障。我园准备有计划地进行一些学习活动,加强教师的进修与业务培训,科研成员更应不断地进行学习充电。确保教师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八、预期研究成果
1、 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2、 研究论文集,案例集研究方案集
3、 版画活动现场展示
4、 儿童版画作品集
5、 其他相关的图文影象资料
6、 农村幼儿园版画活动的实践研究的园本课程
手工材料
关键词:版画
- 耕耘幼儿版画,收获童心美育 2012/12/31
- 大班幼儿版画比较教学法的尝试 2012/11/01
-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我的名片(钙塑板版画) 2012/06/18
-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版画《树叶拓印》 2012/06/18
- 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让评价在版画创作中鲜活起来 2011/08/2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