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园本课程: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feng 感谢 feng 上传 0人参与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里唱大戏。 接姑娘,请女婿, 就是不让冬冬去。 不让去,也得去, 骑着小车赶上去。”……
     当小朋友念着琅琅上口的童谣时,我们会问:“这是谁教的啊?”小朋友回答:“我奶奶教的,还有炒黄豆呢!我玩给你看!”瞧:小朋友玩得多开心。
     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渊源流长,多少民间瑰宝流金溢彩引得外国人驻足流连,但是同时也有了许多东西被国人所不屑。近几年来,幼儿园掀起了一阵“民族热”,戏剧艺术品传说纷纷粉墨登场,我们幼儿园也加入此行列。在进行幼儿民族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本园以园本课程为指导,以艺术为切入点,开展了一次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好比编剧的作品是沉默的,而导演的作品却是鲜活的,我们可以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来感受作品所想表达的意思。幼儿园环境与课程也如此,(这里的环境不仅仅指墙面的布置,而是一个大概念)文化对幼儿来说是陌生的,如果纯粹的开展一些介绍艺术品欣赏脸谱唱京剧,听民间传说等活动,幼儿肯定是缺少一种原始的兴趣,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相关的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幼儿受到环境的耳濡目染才能不断地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从被动的接受转化到主动的探索中去。
现就对我们小班所产生的主题《娃娃乐》下的环境创设作一个阐述:
    一、前期的准备与体验——小眼感受大世界
    (一)挖掘适合小班幼儿的题材
不难发现,小朋友是很喜欢民间艺术的,因为民间艺术“很好看”:那些年画、剪纸上有趣、夸张的娃娃让孩子们感到特别的亲切。由于小班幼儿的特性,在内容的选择方面不如中大班那么主动,更大程度上预设的比生成的更多一点,加上入园的时间不长,太复杂的环境反而会使他们产生分离焦虑的情绪,怎样把活动布置成一个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环境,又要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感受民间艺术的与众不同便成了首要问题。
    1、家长调查表
在踌躇不前中,我们想到了比我们更了解的老师--家长,于是我们拟定了一张调查表,其中的问题包括:你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有多少?您的孩子更喜欢什么,兴趣点在哪里?您对这次活动有什么建议或者可以提供怎样的资源等一系列问题。家长的反馈非常的及时,第二天便收到了大多数的回执。家长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和有创意的点子。
每一个主题活动下来,每个孩子的收获都是多方面的,丰富了有关的知识经验,这些情感的体验、知识经验的积累都是孩子们在收集材料和活动的开展及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的。
    2、家长会
在统计完调查表后,我们决定趁热打铁,召开家长会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把“请家长配合”转变为“家园共同参与”。家长会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展开,通过抽签分成三组,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三个风格各异的小组,每组都委派了一个代表发言,首先是“展翅翱翔”组的代表--徐若涵的爸爸,他提出可以通过参观各种民间艺术品,例如茶壶、剪纸等来开拓幼儿眼界。其次是“新苗组”的代表--蒋弈凡的妈妈,她说:孩子的语言发展非常重要,民间文化中有很多绕口令和儿歌都是很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最后是“星星组”的代表--郁一奇的妈妈,她认为对小班幼儿的要求不能太高,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平时可以多听一些民族乐器演奏的曲调,来感受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不同......家长的热情使我们得到了莫大的鼓励。
南京师范大学的孔起英教授说:家园合作对于家长和教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正如桐桐的妈妈说:我以前很少去看这些民间的作品,经过这次的搜集,我和小朋友一起学到了很多知识。
    (二)制定行之有效的网络图
主题名称定为《娃娃乐》,这个名字的含义很简单:希望小班的宝宝们能在体验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能真正地乐在其中。活动分为三部分:童谣乐(小花鼓、炒豆子等);童画乐(年画、剪纸、肚兜、布老虎、扇子等);童乐乐(喜洋洋、瑶族舞曲、老鼠嫁女等)。而这个网络图在我们老师的奇思妙想下变成了一把“大扇子”:以蓝印花布作为扇子的支架,每一个部分用一张水墨画衬底,悬挂在黑色的底版上,远远望去,就好似一把精美的手工作品,近看,原来大有乾坤。不少家长走过,都被这“扇子”网络图吸引住了,并且按照网络图上的内容不断地为我们提供教学资料,小朋友们也不例外,他们带着对艺术世界的憧憬,欣赏着。
    二、中期的创造与表现——小手描绘大世界
    1、主题色彩的确定
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产生于民间,与人民的审美爱好、生活习俗相一致。虽然我们经常使用的色彩只有六种,但在劳动人民灵巧的手下却变得千变万化,异彩纷呈。当我们第一眼看到民间艺术作品的时候,感觉就两个字:明亮。民间艺术关于色彩的概念是“高纯度的饱和色”,单纯的颜色,没有任何的混杂,这刚好也符合小班幼儿的“色彩偏爱律”,那些明亮的颜色能刺激他们的视觉神经。因此,我们把大环境的主色彩定为:红、黄、蓝、黑。这四种颜色在活动室每个角落都可以找到,不仅仅是背景,或许是一个小小的点缀。小班幼儿对于色彩的认识只停留在粗浅的阶段:严肃的黑衬托热烈的红、庄重的蓝陪衬俏皮的黄正显示着中华民族热情、开朗、活泼又不失大方的性格。另外这四种颜色属于常用色,小朋友也容易接受。
    2、民间艺术工艺品展。
   在确定主色彩之后,家长采集来的工艺品便有了用武之地,红、黑色的大面积底板做成了胶卷状,为幼儿展现了五千年的一张张中国民间艺术的照片:生趣盎然的古代儿童造型、巧夺天工的各式剪纸、做工精致的扇子、质朴可爱的虎头鞋。通过日常观察欣赏以及老师的讲解,小朋友对这些活灵活现的宝贵有了粗浅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3、区角材料提供
自主性区域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民间艺术工艺品中有不少幼儿喜欢的物品:陶泥、剪纸、面具、肚兜等。我们在每个区角提供给幼儿不同的低结构操作材料,方便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
美工区:(1)彩泥:小朋友用各色彩泥捏成了一个个面具,孙悟空、猪八戒仿佛又重现人间。(2)海绵纸和金银纸:这些是女孩子的专利,在她们手下,五颜六色的纸变成了漂亮的小肚兜。(3)宣纸:这会的宣纸可不是用来写毛笔字的,通过染纸,它们穿上了美丽的外衣,例如:在认识《蓝印花布》的活动中,我们事先准备了几张白色的宣纸,然后现场演示染色过程,白色的宣纸刹那间变成了一块块印花布,小朋友不仅知道了蓝印花布的染色过程,也对宣纸的性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语言区:由于小班幼儿还不识字,可他们天生喜欢动画形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猪八戒吃西瓜”“哪吒闹海”……他们听过看过,每每到区角活动时间,总会看见几个小朋友安静地坐在语言区的小柜子旁,津津有味地看着图画书,对了,语言区的墙壁上还有一套十二生肖的壁画。
    小朋友的作品全部张贴在区角周围的墙壁上,他们在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知识。
    4、生成活动成为亮点
娃娃家的孩子们正在玩“结婚”的游戏:
季星宇说:“我昨天去接新娘子的,可好玩了。”
李馨桐说:“我也做过新娘子的。”
哈哈,小朋友都不相信:“骗人,你怎么做新娘子啊?”
李馨桐解释:“真的,真的,我穿了新娘子的衣服,还坐轿子的呢!”瞧她那一脸自豪的样子,仿佛还陶醉其中。
小朋友很奇怪:“轿子是什么样子的?好玩吗?”这下可把小朋友吸引住了。
李馨桐说:“我明天带照片过来给你们看。”
第二天,桐桐果然把照片带来了,引来了一大片小朋友的围观。
“轿子真漂亮!”
“轿子坐着一摇一摇,很舒服的。”……
由此,关于“轿子”的话题展开。
对于孩子们来说,婚嫁场景中的热闹氛围和精致物品都是很引人注目的。我们从小朋友偶然间的谈话中挖掘到“轿子”的话题,生成了一个艺术活动〈〈上花轿〉〉: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引用了诙谐、富有表演性的民间故事《老鼠嫁女》,体现了欣赏花轿、装饰花轿、乘坐花轿的过程。活动分为四个环节,在第一环节预热阶段中,我们让孩子倾听故事、欣赏音乐、看Flash,给他们视听上的强烈冲击,让孩子在看看、听听、说说、玩玩中体验婚嫁喜庆的氛围。在第二环节图形刺激中,我们利用幻灯片让孩子从花轿的各个方面来欣赏其独特的美。在第三环节创造表现中,我们给予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愿组合、选择材料,创造性地装饰花轿。在最后一环节作品赏析中,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他们分角色表演娶新娘的过程,在喜庆的音乐声中,抬着花轿,体验成功的快乐。经过这次活动,小朋友对结婚、花轿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把《老鼠嫁女》的故事做成一个连续的版面张贴在楼梯过道上,喜庆的红色加上生动的形象每每吸引着小朋友的目光,而小朋友自己装饰的花轿则放在版面下的角落里,每到角色游戏的时候,一些孩子就会躲在那里玩游戏。几天时间下来:小朋友知道了中国古时候结婚是用轿子接新娘,童话故事里的王子是用马车接新娘,现在的中国人则是用小轿车接新娘,还有人用轮船和飞机。家长们也提供了大量图片,组合成一个传统与现代不同交通工具大变迁的版面。而这时的楼道口就象一个个快乐的婚礼场景,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意大利的瑞吉欧认为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无声胜优声,与小朋友积极互动,而从实践中也可以发现孩子们自身也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能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我学习。
    三、后期的调整与反思——小笔讲述大世界
民间艺术是充满魅力的,每一处都透露着惊奇,当教室、走廊、楼道、区角被小朋友的作品及各式各样的图象资料布满时,我们满眼是惊奇,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还是家长的建议让我们茅塞顿开:有些东西看不懂啊。原来我们呈现的方式仅仅是图像,惟一缺少的是――文字。许多家长站在环境面前,不断称赞的同时,其实不了解这些环境的内涵,更不能参透小朋友的用心,这时的环境是死的,那只有通过文字才能让家长幼儿和环境互动起来。
    我们在每一件作品和图画下都用文字进行了解释说明:什么意思?如何而来?怎么做的?自从有了这些话语,家长们一下子明白过来。早晨送幼儿上学,下午接幼儿回家,他们都会拉着孩子的手一边看一边说,如此家长、幼儿、老师三位一体,环境活了起来。
    短短的三星期,主题活动结束了,而环境创设也告一段落,小朋友在这段时间内获得了很多的知识,爱国的种子已经一点点埋在了他们的心里。希望二十年后,他们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时候,还能回忆起小时候生活的幼儿园墙壁上那一件件的艺术品。
 
参考书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走进幼儿民间艺术世界》p21、p62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送给妈妈的惊喜(三八妇女节)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