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初探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新型师幼关系-美术教育论文

来源: 06abc.com 作者: mi 感谢 mi 上传 0人参与

作者:宁波宝韵音乐幼儿园  熊燕燕

师幼关系是指幼儿园内部的教师与幼儿在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它与师幼互动行为相依而存。在幼儿绘画指导过程中,处理好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及幼儿的人格发展,而良好的师幼关系同时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目标是否能实现的重要条件。

在1990-1994年联合国儿基金会与国家教委的合作项目“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研究”的实施过程中,研究者们经过大量的现场观察,发现目前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所持的态度层面上,没有鲜明的肯定或否定的中性态度占总量的39.79%;以指责或批评为主要特征的否定性态度占29.21%;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要特征的肯定性态度占26.5%。这种比例分布表明,幼儿从教师那里得到的批评指责多于肯定、鼓励与表扬。教师与幼儿虽然同样是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但是在现实的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行为进行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处于主动者的地位,左右着幼儿的行为,而幼儿则多数处于被动者的地位,听任教师对其行为的支配。

那么良好的师幼关系是怎样的呢?如何优化师幼关系,来促进美术活动的深入开展?新《纲要》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多给予幼儿肯定、鼓励与表扬等积极的反馈,另一方面要尊重幼儿的主动探索,成为幼儿美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要求,对美术活动中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要将这一观念落实在美术教学行动中,优化美术活动中的师幼关系,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尊重幼儿的现有经验,重视前视觉经验的积累
从幼儿美术创造的心理因素分析,幼儿创造的美术形象来源于视觉经验,没有一定的视觉经验,进行美术创造同样是不可想象的。直接经验(包括视觉经验)完全是由于个体和环境接触而生的,它需要幼儿大量的观察、多次的感知和丰富的经验,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绪情感。如何获得直接经验?
(一)走入自然环境感受美。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如果大自然是幼儿学习课外美术、丰富经验的最好课堂,那么欣赏自然景物的活动是引导幼儿开启美的门扉,发现美、创造美的钥匙。
由此,大量利用中午散步以及春游、秋游参观的机会,有意识有计划的引导幼儿欣赏自然景物。在欣赏景物时,采取边看边讲解和停步欣赏的方法。首先用通俗易懂、简练、形象的语言描述景物的色彩、形态、特征,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将要欣赏的内容上来,然后引导幼儿有顺序的从事物整体的结构特征到具体细节,以及色彩、形态美进行欣赏,因为系统的观察,能够帮助幼儿丰富生活经验。
(二)借助先进设备拓展视野。由于幼儿活动能力受限,许多幼儿感兴趣的景象、动物、事物演变过程都无法亲临现场去观察。现代化设备如投影仪、录像、VCD、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带领幼儿走进了一个更为广阔神奇的自然世界。
从尊重幼儿的角度出发,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内容,利用现代化设备,让幼儿看到了色彩斑澜的海洋鱼类,深山荒原中凶猛的虎豹狮熊,翱翔蓝天、栖息树林的鸟儿,领略了狂风、暴雨、大雪、春雨等四季自然气候现象,看到了植物生长、动物迁徒、生命诞生、四季轮换的过程,进而帮助幼儿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丰富日常生活经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视觉经验,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的审美意象。
(三)开展游戏体验生活情景。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因此我借助游戏让幼儿以亲身体验,来帮助幼儿获取丰富直接的知觉材料。
如在体育游戏中,让幼儿体验跳绳、钻圈等各种运动状态;在角色游戏中体验打针、做客、化妆、买菜、做饭等幼儿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情景,以此拓展幼儿绘画的主题;在建构活动中通过拼搭各类建筑、交通工具,加深幼儿对物体空间、结构、组织关系的认识。游戏使幼儿亲身经历了大量知觉材料,也为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内容。
(四)运用语言艺术调动审美情感。在引导幼儿进行审美感知时,语言的运用必不可少。我的做法是利用两类语言进行引导:
一类是启发性的语言,主要在于帮助幼儿开阔思路,启迪智慧,可以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类开放性语言来向学前儿童提问,而不是用“……是不是?”这类封闭性的问题来提问幼儿,因为这类问题很容易造成幼儿思维的惰性。
另一类语言是艺术性语言,这类语言形式多样,可以是一些形容词,也可以是谜语、儿歌、诗歌等,能帮助幼儿把眼前的外在形象进一步的加工成完整的、鲜明的、深刻的视觉表象,调动幼儿的审美情感。
二、 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重视绘画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幼儿绘画的原动力,幼儿绘画与兴趣越高,观察认识世界的能力就越强,探索的欲望也就越强烈。然而幼儿的兴趣和他的注意力有极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来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一)活动前,根据幼儿学美术的自身特点来确定内容、材料、组织形式
1、熟悉的内容:教育必须十分切合于幼儿的认知结构,只有当教育内容适应幼儿结构的同化能力,才能激起幼儿从事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为此,我在选择美术教育内容时,注意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结合他们熟悉的、有过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现实生活,因为这样的内容是幼儿乐于接受的,也是能够接受的,能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保持较持久的注意。
2、多样化的材料:由于幼儿认识的发展尚处于无意性占优势的阶段,因此幼儿参加美术活动往往受兴趣的支配。年龄愈小,对美术活动愈缺乏目的性,不会作意志上的种种努力,而是完全依靠外界、环境与教学中提供的各种适当刺激。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刺激他们的操作欲望,促使其从事美术活动,开展诸如水粉画、蜡笔画、吹画、喷洒画、印画、刮蜡画、折纸画等活动,从中激发幼儿的兴趣,调适师幼关系。
3、多空间的组织形式:在活动空间与形式的安排上,我采用以小组教学与集体教学相结合,在区角、户外、课堂等多种空间开展美术活动,使幼儿对美术活动始终保持新鲜感与好奇心,增加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中,运用教师的教学机制调动情绪、设置提问、解决困难
1、情绪调动:幼儿心理易受成人暗示,因此我以自己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并至始至终以鼓励、欣赏的态度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消除幼儿心理的紧张感,使他们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绘画活动中。
2、设置提问:在富有情趣的环境条件下,新颖有趣的提问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点。
例如当幼儿选择红色画太阳时,我就提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当幼儿选用橙色或黄色画太阳时,我再提问:“其它颜色可不可以用来画太阳呢?”当幼儿用彩条画太阳时,我进一步提问:“怎样的彩条才更像阳光呢?”以此一步步的引导幼儿保持绘画的兴趣。
3、解决困难:幼儿有时做不下去并不是真的没有兴趣,而是因为中间发生了困难或阻碍,教师只要找到其困难或阻碍所在,加以解决就不成问题了。因此当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画错”时,我就启发幼儿结合创作内容,对已有图象进行大胆想象,并用改变图像、添加特征等方法进行弥补。
例如画“动物世界”时,有个幼儿画了两个太阳,我就启发他大胆想象,把它再定义为其他图象,结果他成功地把圆改画成了大狮子。此外,还有意识的组织一些教学活动,如“打翻了墨水”、“直线分割画”、“圆圈找朋友”等,引导幼儿学会对已有图象进行再定义。
三、尊重幼儿的心理需求,重视美术指导的艺术
美术活动中,教师对于幼儿的自主行为与主动行为给予适度的自由和充分的支持、鼓励,那么幼儿就容易形成独立、自尊、勇于探索、乐观向上的人格特征。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幼儿,在互动活动中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权,让教师与幼儿站在同一平台上,以支持者的身份为幼儿发展提供帮助。
(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超越老师
在具体活动过程中,我遵循了以下五条原则:
① 尊重不同寻常的问题
②尊重不同寻常的想法
③要给孩子们表明,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
④为自发的学习提供机会并给予肯定
⑤给实践或学习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
在具体操作中,我鼓励幼儿超越教师,引导幼儿创造性开展活动。在示范讲解时,并不把图象、颜色、步骤都讲解的十分详细,给幼儿留下较多的创造余地,以显示他们的才能。有时有意提供一些不完整或错误的图象启发幼儿思考,让他们担任“小医生”为作品“看病”,使幼儿有机会超越教师。
例如在画长颈鹿时,我介绍了长颈鹿的两种动态,并表示自已想不出其他动态,请幼儿补充。在这种创作氛围中,幼儿个个信心十足、满腔热情,画出来的长颈鹿也形态各异,很有创造性。
(二)以启发创造意识来带动幼儿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幼儿绘画教育的重点是启发他们的创造意识,而不是点、线、面、透视等技能的传授,因此一提到技能人们通常的反应是:“技能阻碍儿童创造性发展”。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技能与创造性的发展不矛盾,技能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因此在绘画指导中,对技能的指导不能忽略。
我们给幼儿提供了绘画工具和材料,就要让他们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但在引导幼儿学习这些技能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注重示范教学中的启发性艺术。
例如:在水粉画教学中,我为幼儿准备了水粉笔和水粉颜料。开始时,让幼儿自由地作画,画完后,将其作品与教师的作品一同挂在黑板上。经过观察幼儿发现,自己的作品上有颜料往下滴,而老师的作品则没有这种现象。这时,我并不急于道明原因,而是再次让幼儿观察自己的示范过程并在示范时刻意地夸长蘸笔的动作。终于,幼儿发现作品上颜料往下滴的原因是自己在绘画过程中没有把笔蘸一蘸,去掉多余的颜料。就这样,我通过自己在示范中的暗示,让幼儿从中认识到了为什么要蘸笔和怎样蘸笔。而不是机械地、直接地把蘸笔的方法灌输给幼儿。
(三)帮助幼儿建立求新、求变的创作思路,不再给幼儿固定的绘画模式
绘画是一种创造活动,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启发、鼓励幼儿创造新异的作品,不墨守成规、不自我重复和抄袭他人作品。因此,在指导时,我注重把临摹和观察、想像、启发相结合,注重求新求异能力的培养,给幼儿放手又动脑的机会。
例如:画鸟时,我不但鼓励幼儿画自己喜爱的鸟,也鼓励幼儿画想象中的鸟,头、身体、翅膀、羽毛、眼睛、嘴巴什么都能变,有个幼儿按想像画了一种奇特的鸟,大家问我这只鸟的名字。我说:“人类只发现了一部分鸟,这只鸟也许是还没有被发现的鸟吧!”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了美好的愿望,由此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便成为幼儿继续进行创造的动力。
(四)关注幼儿的需要与困难,培养幼儿绘画活动中的主体性
由于幼儿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的绘画是依靠直觉表现自己的主观意念,他们喜欢无拘无束、不分时空的自由想像作画,对所画的物体注入情感和生命,画出的形象天真、夸张,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因此我给幼儿充分的自主和自由,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真实感受,在绘画中让幼儿自己决定自己画什么、做什么和怎样做,想方设法让幼儿学画时处于主动地位,画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在他们创造的过程中适当加以指导,帮助他们成功。
四、尊重儿童的情感体验,重视美术评价的策略
评价儿童画,是指教师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和提出看法的一种美术教学方法。幼儿对教育者的评价很敏感,教师正确、积极、全面的评价,不仅能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情绪倾向,而且有助于幼儿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和对他人正确的评价。因此,无论是对儿童美术创作过程还是结果进行评价,我认为都应给幼儿提供积极有效的反馈,为幼儿自我调节、自我满足服务,评价时要尊重儿童,以保护儿童的积极情感体验为前提,以肯定的鼓励性的评价为主,辅以建设性的要求。
特别提及对绘画过程的评价,我常常遇到有幼儿因各种因素而想放弃作画的情况,每当这时,我尽可能的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悦、没有负担与压力的环境,有针对性的加以评价,并鼓励、引导他们解决难题,大胆的画下去。
例如:班里有个孩子手的控制能力较弱,画画布局常常缺乏条理。有一次画“小白兔的菜园”,他因为把一棵大树画的太大了,以至于小兔的家没有地方画了,当我走过去时,他用手把画挡住了,很明显他知道自己画的不好。这时如果我马上严厉的批评,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只刻板的用“表扬为主”的原则说“画的不错!真漂亮!”等,时间一长反而传达给孩子一种消极的信息:“老师没有仔细看我的画,她不过是在敷衍了事。”于是我随意的说:“小兔的家没有在大树边上,那是不是在大树后面呢?我们只能看见一半吧!”听我这么一说,他的手放开了。活动结束时,他很有成就感的把画拿给我看,我从他的笑容中看到了自信。
当然除了过程的评价,还有对结果的评价,除了由老师进行评价外,我还常组织孩子之间的互评,让幼儿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评价标准来评价,这样对评价双方都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此外,将孩子们的作品展出用于教室环境布置,在无形中也能传达了成人对他们活动成果的重视和肯定。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2
2、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2
3、张  奇·《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宝宝偏食如何处理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