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浅谈幼儿园阅读活动开展的指导策略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chrisy 感谢 chrisy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在阅读教学研究过程中,通过“一课多研”和“螺旋式”观摩研讨的形式,探讨和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和阅读方法。近年来,儿童阅读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都在迅速增加。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和情感,去设计视觉效果对图画书有直接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正是这样的背景“绘本阅读”悄悄的进入了我们视线,直至让孩子爱书、乐书、会书。

关键词: 阅读、引导发现、独立阅读、方法与策略
我们可以对阅读下一个定义:阅读是大脑接受外界视觉符号信息并去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的过程。对于幼儿而言,除了图书、杂志等文字材料以外,学前教育的有识之士认为,凡是摄入儿童视觉器官中的一切外界刺激材料均是视觉符号,包括电视、网络、客观世界等构成的丰富而又复杂的视觉文化。儿童由此而开展的相关活动都可以称为阅读活动。
国家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引起幼教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纲要》第一次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那么,我们该用哪种方式来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呢?目前,许多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的内容都是幼儿需要了解和应该获取的。幼儿往往会通过让幼儿阅读社会、自然、人文、科学、语言、艺术等方面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自然之中阅读成为现代幼教的一大特征。在幼儿园开展的阅读活动中,教师怎样才能通过阅读策略,让幼儿进入美妙的阅读世界,丰富幼儿的知识,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等,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阅读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阅读的快乐。

(一)创设丰富的阅读学习环境
我们园也尝试在阅读活动中根据读本的特点、幼儿年龄的特点,以教师为中心的研究“教师如何培养幼儿阅读方法和策略”,到向以幼儿为教学主体的研究“幼儿在自然而然中走向独立阅读”。以前,我们让幼儿阅读时,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儿讲述图意;或幼儿看图,教师边讲述图意,边让幼儿听着。其实,这不是幼儿在阅读,而是老师在讲故事。教育的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所以,各类阅读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始终得到了极大地关注。幼儿期的阅读活动非常重要,教师应根据读本的特征来设计教学活动,让幼儿在体验阅读快乐的同时,学会阅读。 教学中的提问策略不断提出疑问,通过反复阅读、绘画、表演、歌唱、游戏等多种形式,拓展孩子阅读经验。如何引导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利用提问式的方法进行有效地交流,从而实现师幼互动。教师应当是孩子们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发现和挖掘,让他们获得丰富的体验。如在《小熊生病了》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灌输法,先由幼儿讲出小熊生病的原因。再请幼儿看看小熊难过的情绪,引出故事的主题,关于小熊生病的故事,请幼儿画面根据画面内容进行预测?

教师再利用图画信息和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文本内容。幼儿猜想:观察小兔的表情,分析原因,想象他们之间的对话,预测小兔接下去会做的事情?当然,在孩子们眼中答案是多种的,也许会有不正当的猜想,这正是幼儿正常的表现和反映更是师幼间很好的一种互动。自“绘本教学”以来,我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教育学家告诉我们: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

     教师在设计读本的教学活动时,通常首先考虑的是让幼儿先理解画面内容再过渡到认识文字内容。教师何不换个角度考虑:读本中的文字部分是一种简单的书面语言的表现,如果教师用口语的形式进行表达,幼儿是很容易理解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带领幼儿一起先阅读文字部分,再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来想象画面,或是用语言进行表达,或是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但是实施者需要注意的是:1、不是所有的读本都适合采用这种方法,教师要根据读本的特征结合运用。如教师选择了读本《礼物》中的设计了这一方法:教师将画面部分进行遮挡,将文字部分显示出来,让幼儿读一读文字部分,其实这一完整语句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一页的内容,孩子们读完后是如何想的,教师又采用了让幼儿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画出来的设计,我们可以从幼儿在较短时间的绘画,表现看出幼儿对文字的理解和想象。2、不是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都适合运用这种方式,年龄较小孩子的更适合先阅读理解画面逐步过渡到阅读文字,这种变换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乐趣,同时为培养幼儿的阅读方法提供一种策略,也为幼儿走向独立阅读提供帮助。对于稍大些的孩子而言,怎样的设计才是最为有效的呢?采用“步步推进”式的提问。即将复杂的情节点进行梳理,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设计一连串有联系的提问,帮助孩子逐步深入理解,、理清头绪。如在阅读故事《三只松鼠》的第二个情节点时,我们可以这样提问,来启发孩子思考。“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只剩下黄黄?其他两只松鼠去哪里了”“黄黄发现了什么才这么吃惊”“猜猜,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有效分解了故事理解中的难点,不仅使不同能力的孩子最终都能理解这个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梳理了思绪,习得了有序思维的方式。
生活式的阅读方法

(二)创设宽松互动的语言氛围
    以《纲要》为指针,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 生活中的阅读,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开拓幼儿的经验。因此设计活动时,教师应先考虑活动的内容是否来源与幼儿的生活,是否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或曾经经历过并且留下有深刻印记的事物和现象。幼儿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是个体化的,教师很难设定统一的指导方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一些好的指导策略会使阅读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如果是小班阶段,我们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建立阅读的习惯和兴趣,会更多的选用图画书作为阅读的材料,到了中班时期,我们可以适当增添一些阅读的不同材料,以进一步丰富孩子的阅读感受,从而帮助孩子积累更有效的阅读方法。我们为了帮助孩子学会有序阅读,并将书面知识转换为实践方法,让幼儿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一些熟悉的广告画、公益宣传画和路牌等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编制,积累图画书中所没有的有效经验。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拓展幼儿阅读的渠道。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教育可以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的问题,应被及时地纳入到教育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会受到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幼儿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主题,大多是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觉得奇怪的现象以及感到困惑的问题,如:“我长大了”等。当活动的主题是幼儿所喜欢、感兴趣的内容时,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情感、意志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
      俗话说“只有乐在其中,才能其味无穷”。通过阅读使孩子亲身体会到看书的乐趣,对培养孩子喜欢看书的良好习惯是很有好处的,如果一个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日有所获、周有所得,年有所进,每一次阅读都能产生“这本书太有趣了”、为什么会是这样?我要去问一问”诸如此类的愉快情绪体验,他们就不会视阅读为一件“苦差事”。

  (三)展开多种形式的阅读方法
1、情境阅读式的阅读方法

情境阅读,即通过录音磁带、情景表演等手段增强幼儿的视听感受,从而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教学方式。如:图书阅读活动“过新年”,在共同阅读了故事第一部分后,教师运用音响设备播放了鞭炮声,使幼儿强烈的感受到故事环境发生了突变,对情节转折有了先前预兆,从而激发了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自然而然的进入下一阶段的阅读活动中。 
2、观察式的阅读方法
我们知道,阅读的最终目标是让幼儿学会独立阅读,有的幼儿在独立阅读时是以“浏览”的方式进行阅读,有的幼儿是仔细阅读每一页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教师可以把两者进行结合,选择有故事发展性的读本运用这种教学设计,让幼儿在浏览中感受故事的连贯性,在逐页观察中发现细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加深他们对读本的理解,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游戏方式来吸引幼儿参与阅读的兴趣性。如教师在阅读中运用了“以字找图”、“以图找字”、“看谁最快”、“听音乐阅读”等游戏来吸引幼儿参与阅读活动,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书中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阅读。
3、区域式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拓展中,教师往往运用区域活动的方式,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如果幼儿不知道区域活动中的要求,那就无法达到教师设计区域的目的。教师充分利用文字提示的方法,让幼儿对文字符号产生兴趣,并根据文字的指示进行操作。如“墙面阅读”区域的文字提示内容为:“结果就是……发生了什么故事?你可以将故事画出来、写出来让大家看一看。”文字提示不一定会引起幼儿的注意,教师需要给幼儿提出要求,可以请教师协助阅读,也可以自己阅读。为培养幼儿学会看文字提示提供了阅读方法。
(四)运用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学习策略是指在教师帮助指导下,幼儿采用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活动。幼儿的学习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教学策略。 教与学的策略都应当建立在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努力找到开启幼儿心扉的钥匙,丰富幼儿内在的心智,把内容引入孩子的心坎,让这种情感交流成为一种精神享受,使每一个孩子拥有阅读的永久记忆经历。具体如:
a、 训练方法——训练方法是影响策略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教师可以通过直接教学、概念获得、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意识、技术辅助、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等训练方法,教会幼儿掌握阅读经验,如翻阅图书的经验、阅读理解的经验、前书写的经验等,从而挖掘幼儿各方面的潜能,使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b、变式与练习——促使幼儿认知策略从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必须要让幼儿在相同的情境和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大量的一系列彼此相互联系的练习,而且这些练习必须是连续不断的,从而帮助幼儿较好地完成知识的转化。如用“咕咚来了”这个描写不经考证“以讹传讹”的认知策略,编一个“天塌下来了”的故事,前面的内容和《咕咚》一样,同样是小动物们跟着乱跑,要把“天塌下来了”这一坏消息告诉国王,可结尾部分却变为小动物们上了狐狸的当,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渲染了“以讹传讹”的危害性。显然,这里既有相似情境的练习,又有不同情境的练习,描写景象、动物和事件的语言也有许多发展与变化,这种变式练习对于认知策略的学习至关重要。
 c、阅读教学程序——是指在幼儿园组织幼儿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并对幼儿进行阅读指导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过程。为了养成儿童良好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进而培养儿童的认知策略,预防阅读障碍,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来帮助提高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其中罗宾逊(Robinson)提出了一项得到广泛研究的技术即SQ3R技术,它既是一种阅读策略,又可以作为阅读教学程序,还可以成为儿童自我指导的学习策略。引导孩子去感受、去挖掘、去吸收、去揣摩。使他们获得欣赏的空间,让课堂成为他们情感体验的场所。
总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既要符合幼儿的现有的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该符合这些原则。
教师遵循幼儿的学习兴趣、需要和特点,为幼儿精选教材、巧设提问、善用媒体、拓宽渠道等,帮助幼儿观察、理解阅读内容,掌握阅读方法等,幼儿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同时,教师作为幼儿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指导者,合作者,目的是让每位幼儿都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使之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实现阅读能力自我提升和习惯的自我养成,爱上阅读,成为真正的自主阅读者。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奥尔夫音乐mp3欣赏:第十八单元 动物园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