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情景扮演的主要环节与策略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usan 感谢 susan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通过“情景扮演”学习应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比比和朋友》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在课程每一单元的活动之初,教师和幼儿都先要围绕一个核心话题进行介绍与交谈,明确当前单元要讨论与学习的内容,然后再适宜地出现“情景扮演”的活动内容。 
  “情景扮演”有以下四个主要环节。 
    幼儿认识,理解情景    教师提前绘制好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情景卡片”,邀请幼儿抽取卡片。给幼儿一些时间读卡,弄懂情景内容,然后由幼儿将卡片展示并将情景大声地介绍给其他幼儿。此时幼儿是边读卡边思考应对策略。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 
    1.“情景扮演”是使幼儿置身于相对真实的社会情景之中。 
  “相对真实”的具体含义是“情景”要从幼儿身边的真实生活中来。比如,在平时与幼儿的互动中注意倾听、观察,发现幼儿或幼儿之间的事件,或请家长提供幼儿园以外发生的典型事件(这些事件可以是没有解决的或者虽然已经得到解决但很有典型意义的)。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源于幼儿生活的情景才适宜幼儿讨论、扮演,才能引起幼儿的参与兴趣,激发幼儿的积极思考与行为{二是将一个人的问题呈现给大家,可以帮助没有经历过或有同样困难的幼儿多一些体验,积累处理问题的经验。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提前征求当事人的意见——是否愿意在“情景”中道出真实姓名,因为经验证明,有时幼儿只愿意让大家讨论事情,而并不愿意让大家知道这件事发生在谁身上。 
    2.“情景卡片”内容必须清楚、明晰,教师要适度帮助读卡有困难的幼儿。 

    幼儿自主进行角色分配 
    如果一个情景需要多名幼儿来扮演,出于尊重,要请抽卡幼儿自由选择伙伴;同样,出于尊重,也要征求被选择幼儿的同意。如果遇到请不到伙伴来扮演的情况,我们有些教师会及时表明自己愿意参与扮演,来缓解抽卡幼儿的紧张与尴尬。一般情况下,这个环节最初需要教师帮助,但在经过几次“情景扮演”活动之后,幼儿自己会处理得很好。 

    幼儿进行情景扮演 
    这是“情景扮演”主要的环节,在幼儿最初接触“情景扮演”的时候,教师不能急于让幼儿进行扮演,要时刻以“情景扮演”的最终目的提醒自己,掌握“情景扮演”的核心价值,控制好“情景扮演”的节奏。根据经验,由于年龄特点,最初幼儿只把“情景扮演”当做一种单纯的表演游戏,幼儿的兴趣只是没有目的地“演着玩”,思维活动很少,这需要教师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一定任务意识、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喜欢共同学习等,有策略地开展活动。 
    1.对扮演者和观看者都明确任务。对扮演者提出以下要求:要以“我”为情景主人公,要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感受,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观看者也要提出要求:观察扮演者的情绪是怎样的,他是怎么解决问题的;有这种情绪,遇到这种问题,还可以怎么做。 
    2.不轻易打断幼儿的扮演。无论是扮演者还是观看者双方都要进入情景,如果幼儿扮演出现短暂停滞,要适当地等待幼儿,允许幼儿再商量,甚至重来。如果打断,一是会使扮演者紧张、情绪低落或更迷茫,二是会打断观看者对经历的回忆或者对当前情景问题的思考,而只热衷于帮助扮演者怎么演下去。面对扮演过程中的突发情况,教师的随机应对非常关键,一定要遵循原则,引导幼儿关注当前情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与做法。 
    3.根据实际需要,一个情景可以扮演多次。扮演一个情景之后,大家要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征求幼儿意见,针对这个情景谁愿意再来扮演,表现自己的不同处理方法。也可以不再扮演,而是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不同的方法。当我们抛给幼儿一个情景,解决的办法不应当是唯一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式,从而可以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应对策略,使孩子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寻求不同的处理方法。 
    4.没有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的方法。在幼儿扮演、讨论出各种办法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给任何办法下“好”与“差”的定义,  “情景”与“办法”不是“1+1等于几”那样的一一对应关系,因为面对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而我们要做的只是选择是否适合,在特定情景下是否有帮助。 
    5.不要在幼儿间作比较。 
  “情景扮演”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幼儿共同面对、互相分享,而不是互相竞争。老师要避免说这样的话:,看谁扮演得好,看谁的方法多;今天×××表现最好,也有表现不好的,像×××……这样的评价会影响幼儿参与扮演的情绪,也会使幼儿产生错误判断,认为演得好才是最终目的。 

    师幼共同记录,梳理和    总结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幼儿遇到问题的应对方法非常单一,比如就是“哭”,有些幼儿甚至根本没有方法。将这些方法加以记录、梳理,可以帮助没有办法的幼儿去选择、尝试,也可以提示方法单一的幼儿尝试选择更多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1.基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将幼儿扮演、交流、讨论的方法记录下来很有必要,而且要跟随幼儿的扮演与讨论进程,选择快捷方便的记录方式。因为是大班幼儿,记录方式可以多样,如简单文字记录、符号记录、简笔画记录、绘画记录等。记录时要注意,同样的方法只记录一次,同类型的方法可以分类记录。 
    比如,针对“邻居小朋友撞翻了我搭的积木城堡”这一情景,我们记录下幼儿扮演、讨论出的各种应对方法:①哭;②玩一会儿别的玩具,让自己好过一些;③看会儿动画片,心情能好一点;④做自己喜欢的游戏忘了这件事;⑤把这件事跟好朋友说说;⑥告诉对方,我很愤怒;⑦要求对方道歉;⑧告诉他家长;⑨自己生闷气……  

   2.讨论、分析不同的应对方法。这些方法中,①一⑤属于“情绪应对”,即尝试做一些事安慰自己,试图减轻或者改变当前的负面情绪,这些方法不会改变现实,但却可以进行自我调节;⑥一⑧种属于“行为应对”,即做一些事改善或改变当前情况。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为“情绪应对”,这也是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所决定的。需要说明的是方法①和⑨。“哭”是大多数幼儿面对问题时最直接的表现,教师先和幼儿交流,哭是一种方法,哭一哭可以让心情好过一些,大人也会用这个办法处理情绪,那我们要哭多久呢?嚎啕大哭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呢?记录时,在“哭”这种方法旁边标注“哭一会儿”、“别太大声哭,以免损坏身体、生病”等提醒幼儿。 
  “生闷气”是一种不良的应对方法,前面提到“没有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的方法”,当幼儿选择类似这种不太适宜的方法时,教师不要急于主观判断这个方法,而是把这种方法抛给全体幼儿,让大家来讨论这种方法是否能帮助我们,然后征求孩子意见要不要把这种方法记录下来。也就说幼儿扮演、讨论的方法多种多样,而在最后记录、梳理、总结的时候,对于消极的处理方法教师可以淡化不记录,只记录那些积极的、正面的方法,慢慢强化幼儿从众多积极正面的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适宜的应对方法。 

    3.把活动记录整理呈现在比比角当中。比如,布置在比比角醒目的位置,也可以自制成图书等。因为幼儿的记忆属于暂时性记忆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效果需要不断地温习与巩固。同时,可以大大方便教师的教育工作。有时对幼儿遇到的问题老师可不急于解决,而提示幼儿到“情景”卡中去寻找答案,这样有利于提高大班幼儿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完整自我的形成,使他们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有良好的适应性,从而积极健康地发展。我们在近三年的工作实践中,深刻感受到“情景扮演”的确是适用于培养大班幼儿社会性的一种教育策略,它对于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和促进社会交往能力有明显效果。在今后的课程实施中,我们还要和教师一起继续做研究,认真分析大班幼儿特点,进一步加强对“情景扮演”的深入认识,实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终目标。 (文/北京市顺义区幼儿教育培训中心  王晓鸿)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中班语言课件:一封图画信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