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节奏乐活动中的“开放”与“规则”-幼儿园大班音乐教育论文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dinger 感谢 dinger 上传 0人参与

      一次偶然的敲击,孩子们发现净水桶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美妙声音,他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探索欲望和兴趣。于是,大班音乐活动“圆桶交响曲”应运而生。在刚开始设计活动方案时,我把它定位为一种开放式的节奏创编活动,先让幼儿在与教师及小伙伴的互动中玩节奏。以此作为节奏乐活动的前奏与铺垫。经过几次试教我发现,虽然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创编富有变化的、有趣的节奏,但是要让孩子们作为一支小乐队以合奏、齐奏或轮奏等形式来打出节奏还是需要讲一定的规则的。也就是说,节奏乐活动要在“开放”与“规则”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若完全不讲规则,那就不是开放,而是散乱,孩子打击出来的也不是美妙的节奏,而是噪音。换句话说,无论活动形式怎样“开放”,都必须遵循音乐学科的基本特点,符合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对活动作了调整,将目标定位为:引导幼儿在与“圆桶娃娃”做游戏的过程中了解有节奏的声音的特性,并在练习与选用节奏的过程中尝试为乐曲伴奏,从而为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作铺垫。右表是大班音乐活动“圆桶交响曲”两次活动方案的对比。 
  比较表中前后两个活动方案的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节奏乐活动中“开放”与“规则”的平衡点。 
  选择合适的音乐,为“开放”奠定基调 
  第一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试图通过鼓励幼儿自由地敲击,拍打出一些简单的节奏,从而激发起他们用圆桶来进行演奏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作铺垫。当孩子拿到圆桶后确实如我所料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嘭啪嘭啪啪”“嘭嘭啪啪啪”,他们对桶口、桶身、桶底等多个部位进行拍打,玩得不亦乐乎,可以说达到了“开放”的要求。但这只是一个玩桶的过程,幼儿追求的是拍打过程的乐趣,所以他们觉得拍出来的声音越大越好听,越好玩,越有趣,原来设想的节奏美、韵律美全然无法体现。 
  活动后我反思,孩子毕竟是孩子,在面对圆桶时,如果只是一味地开放,丝毫没有规则的约束,他们就会把圆桶只当成一件玩具而不是乐器。于是,在第二次活动中我跳出了让幼儿进行原生态演奏的思维框框,以音乐为规则的载体,教师先敲出不同的节奏以引导幼儿用拍手、拍腿、拍肩等身体动作为乐曲伴奏,为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尝试拍打圆桶,使它发出有节奏的、好听的声音定下了一个基调。 
  教师作简单的示范,为“开放”做好铺垫 
  为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也为他们提供打击圆桶的直观感受,我进行了示范演奏。刚开始,我总觉得示范要丰富一些,节奏要使用得多一些,以便为后面幼儿的创编活动提供借鉴。但是,没想到,丰富多样的节奏示范不仅对幼儿的节奏创编没提供多大的帮助,反而让幼儿形成了“要和老师一样用多而富于变化的节奏为乐曲伴奏”的错误认识,以至出现了幼儿在创编节奏时过于注重节奏的复杂多样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在第二次活动时我简化了示范,只采用一到两种比较简单而又固定的节奏进行示范,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圆桶可以拍打、可以作为配器的特性,同时我的示范动作幅度较大,神情十分专注而投入,使幼儿感受到当一名乐手的乐趣。结果表明,这样的示范可帮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节奏,既可开拓幼儿用圆桶伴奏的思路,也可让幼儿明白怎样的演奏是富有乐感的,从而为后面学习自主选择节奏类型为乐曲伴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循序渐进地尝试,使“开放”具有规则 
  在第一次活动中,我对幼儿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尝试通过拍打让圆桶发出好听的声音。原本我以为,根据这样的要求,幼儿就能拍出有节奏的声音来。但尝试后我发现,幼儿一开始的兴趣点只在拍打圆桶的不同部位上,根本没有理会拍出节奏的要求。于是在第二次活动设计时,我把尝试拍打设计成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自由拍打圆桶的各个部位,探索可以在圆桶的哪些部位拍出好听的声音来,从而解决熟悉圆桶的不同部位、了解圆桶的不同部位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等问题。第二个环节再让幼儿尝试在圆桶的不同部位拍出各种有趣的、不同的节奏,以解决拍出节奏、拍出强弱等问题。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实是以规则来细化开放、让幼儿的行为更具指向性和目标性的过程。 
  改进幼儿的合作方式,促使“开放”与“规则”相结合 
  我班幼儿在其他领域活动时已多次尝试过小组合作,会在合作中进行商量、讨论以达成共识。因此,在第一次活动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幼儿按四人一组创编节奏为乐曲伴奏的环节。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环节,幼儿通过协商、讨论制订一套节奏型,然后按小乐队的形式来演奏。在实践中我发现,四人一组的合作开始基本都是自顾自,合作意识并不强,而两人一组的幼儿却合作得很好。为此,第二次活动时,我把幼儿自由创编的人数定为两人一组,而且对他们的创编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两个小朋友可以拍同样的节奏,但要拍不同的部位;两个小朋友可以商量拍不同的节奏;两个小朋友也可以你拍一句我拍一句轮流伴奏。在“开放”与“规则”的结合下。幼儿的小乐队演奏十分成功。 
  “圆桶交响曲”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是我的教育观念逐步转变、实践经验逐步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深感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开放”与“规则”是相互依存的和谐统一体,即“开放”有度、有序,“规则”有理、有据。
(作者:周迎新)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我们自己定规则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