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通过数学游戏发展幼儿的感数和计数能力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usan 感谢 susan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判断物体数量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感数”,即看一眼就知道是几个,不用数;其二是“计数”,即必须数一数才知道是几个。感数能力与生俱来,新生儿就能发现2个点和3个点的区别。小班幼儿对于3以内任意排列形式的集合都能“看一眼就知道是几个”。通过后天的学习,幼儿感数的范围可以达到4(部分幼儿可以达到5)。计数能力则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口头数数,到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再到接数…… 
  幼儿“感数”与“计数”能力的发展。主要不是依靠集体教学活动实现的,日常生活的渗透以及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才是更重要的学习途径。美国幼儿数学教育研究者Clements和Sarama经过十余年研究和实践,总结出许多能有效促进幼儿感数和计数能力发展的游戏,下面择要作些介绍。 

  一、发展幼儿感数能力的游戏 
  ●游戏一 “拿出和我一样多的” 
  教师向幼儿展示两块积木(或其他物品),让他看一眼后立即拿走,接着要求他拿出一样多的积木。幼儿操作后。教师再次出示先前的两块积木,问他:“我们拿出来的积木一样多吗?都是几个?”玩过几次。待幼儿熟练后,可逐步将积木数量增加到3、4乃至5。 
  说明:该游戏既可丰富幼儿的感数经验,也可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数词的能力。幼儿通过操作等量集合,还能初步体验基数的意义。 
  ●游戏二 “目测点卡” 
  教师快速出示一张3个点的点卡,请幼儿看一眼后说出卡上有几个点。用同样方法一一出示其他排列形式的3个点,待幼儿熟练后,可将点子数增加到4个乃至5个,注意从简单的排列开始,逐步加大难度。以4个点的点卡为例,各种排列形式的难易程度如下: 
  说明:该游戏可发展幼儿的感数能力,也可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数词的能力。 
  ●游戏三 “现在有几个” 
  教师先向幼儿出示两个物品,再拿来1个物品。问他:“现在一共有几个?”或者先出示一大堆物品(如8个),然后从中拿走大部分(如5个),问他:“现在有几个?” 
  说明:乍一看,这是加减运算中的“拿来/取走,求得数”情境,事实上,这个问题只需具备感数能力就能解答,因此这个游戏小班幼儿也可以做。通过游戏,幼儿能积累丰富的感数经验,还能初步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 
  ●游戏四 “几个直几个弯” 
  教师要求幼儿用一只手表示“4”,观察这只手上几根指头是伸直的,几根指头是弯曲的。幼儿熟练后,可分别用手指表示1、2、3、5等数量,反复游戏。 
  说明:该游戏既可丰富幼儿的感数经验,也可让幼儿体验5的各种分法。 

  二、发展幼儿准确点数能力的游戏 
  ●游戏一 “小老鼠偷蜡笔” 
  这是一个小组游戏。步骤如下:(1)教师请每个幼儿选择一种颜色(彼此不能相同),每人取5支这种颜色的蜡笔。(2)让幼儿把所有蜡笔放到一个大盒子里。(3)一名幼儿(或教师)扮演偷东西的小老鼠,等大家都闭上眼睛后,悄悄地从盒子里拿走一支蜡笔藏起来。(4)请幼儿睁眼,数一数他们的蜡笔,看看“小老鼠”拿走的是哪种颜色的蜡笔。(5)“小老鼠”出示偷走的蜡笔,检验大家的推测是否正确。待幼儿熟练后。教师可将蜡笔数量加大到7、10乃至更多,还可以请“小老鼠”每次偷不同数量的蜡笔,要求大家推断它偷走了几支。 
  说明:该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探案”情境中,运用点数揭开谜底,以逐步提高幼儿的点数能力和数量比较能力以及合作和自控能力。 
  ●游戏二 “请你跟我这样做”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运动,比如跳跃(或点头、鼓掌)。教师先跳。请幼儿数出教师跳了几下,然后请幼儿也跳同样的次数。刚开始时教师可跳2~3下。待幼儿熟练后逐步加大数量到5、7乃至更多。一开始教师要带着幼儿大声数数。待幼儿熟练后,教师可解释、示范并带领幼儿默数。 
  说明:该游戏能综合发展幼儿的身体运动、计数、自控能力。随着游戏的持续开展。幼儿的点数能力也会逐步发展到默数的水平。 
  ●游戏三 “数高塔” 
  教师让幼儿用硬币堆高塔。堆得越高越好,中途不能动手去整理已经堆好的塔身。可以是一人自己堆放,也可以是两人合作轮流堆放。堆好以后,先估计这座塔用了多少硬币,然后实际数一数。除了用硬币堆高塔,也可以用积木垒墙;还可以请两个幼儿共同拽着毯子的四角,请其他幼儿往上面放积木或其他不易受损的物品,看看最多能承受多少积木。 
  说明:该游戏中“挑战极限”的意味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建构活动与计数活动的结合,有助于幼儿估数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 
  ●游戏四 “动物赛跑” 
  这是一个两人竞赛游戏,需要事先准备一个骰子(画有点子或数字)、两个动物小玩偶、十几个筹码、一张画有两排方格(每排10格)的纸。步骤如下:(1)两个幼儿面对面坐下,A先掷骰子,B取出相应数量的筹码。然后交换任务。(2)两人将自己的筹码挨个摆在靠近自己的那排方格里,边摆边数。(3)拿着自己的玩偶从第一个筹码走到最后一个,边走边数。(4)看一看谁离终点更近,谁就是胜者。胜者要说出是怎么看出来自己离终点更近的。待幼儿熟练后,可以逐步加大骰子上的数,并将两排方格改画为两条弯曲的小路。 
  说明:该游戏需要幼儿懂得轮流操作的方法,所以安排在中班后期较为合适。可由教师示范后再让幼儿结对游戏。游戏的竞赛性可以引发幼儿的互相监督、检查,同伴互动有利于幼儿点数能力的发展。 
  ●游戏五 “找5” 
  教师准备5只透明的杯子,里面分别放1~5颗豆子。将杯子的顺序打乱,让两个幼儿合作找出两颗豆子数加起来等于5的杯子。待幼儿熟练后,可增加数量到6、7或更多。 
  说明:该游戏实际是引导幼儿探索“哪些数合起来是5”。该游戏可锻炼幼儿的点数能力,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初步积累数的分合经验。 

  三、发展幼儿接数能力的游戏 
  接数包括顺接数和倒接数,是很多幼儿解决加减问题的重要策略。随着接数能力的发展,幼儿还能“记住自己数了几个”,能回答“5再往后数3个是几”这样的问题。下列游戏有利于发展幼儿接数能力: 
  ●游戏一 “再添一个是几个” 
  教师先让幼儿数出两个物体,然后添上1个,问“现在是几个?”随后再添1个,直到添到10个为止。一轮游戏结束后,让幼儿从3个物体开始重新游戏。待幼儿熟练后可加大难度,先提醒他“注意了!有时候我会~次加好几个哦”,然后偶尔添加2个(或3个)。在幼儿能熟练顺接数后,可改为从10个物体开始练习倒接数。 
  说明:该游戏可经常进行。因为接数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逐步熟练,达到更高水平。
  ●游戏二 “神秘箱” 
  教师准备一个“神秘箱”(上方开有孔),依次放人两个物体,放的同时请幼儿数~数,放完后问幼儿“现在箱子里有几个××”。接着,再放入1个物体问幼儿,并打开顶盖数一数。如此反复,随时验证。随着幼儿接数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适当减少逐个点数验证结果的活动。待幼儿熟练后,可改为从3个物体开始,并偶尔一次加2个(或3个)物体;有时可在幼儿回答后质疑“你怎么知道的”,并让其解释。也可在罐头盒子里放几个硬币,告诉幼儿已有的数量。然后请幼儿闭上眼,听着新添硬币落进罐里的声音接数。 
  说明:该游戏可以其神秘感和“听音”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的积极性。游戏可个别进行。也可小组进行。 
  ●游戏三 “猜猜我想的是几” 
  教师从一组数卡中抽出一张藏起来,让幼儿猜一猜藏起来的是几。如果幼儿没有猜中,就告诉他们是猜大了还是猜小了,直至Ⅱ猜中为止。其间可以问幼儿“为什么这么猜”,也可以给予更高难度的提示,如“你猜的数比这个数大2”。 
  说明:幼儿只有非常熟悉各个数的顺序和相对位置,才能熟练地接数。该游戏虽以“猜”为形式,但“猜”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数的相对大小,运用顺接数或倒接数方式准确定位,这一过程其实已是在做加减运算了。 
  ●游戏四 “无敌透视眼” 
  步骤如下:(1)将数卡按1~10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和幼儿一起按序朗读数字。(2)将数卡原地翻转,背面朝上放好。(3)请幼儿任意指向一张数卡,教师用“无敌透视眼”看一下后,说出数卡上的数字。幼儿翻开数卡验证,并再次将数卡背面朝上放好。(4)请幼儿另选一张数卡,重复第3步。(5)向幼儿解释“无敌透视眼”是怎样成功的,随后任意指向一张数卡,请幼儿也用“无敌透视眼”读出数字并验证。待幼儿熟练后,可以逐渐减少验证的活动,加大难度:指着上次那张数卡往前(或往后)数第1张(或第2、3张),问这张是几。 
  说明:该游戏的目的是提高幼儿对数序的熟悉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接数能力。“无敌透视眼”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给幼儿带来很强的成就感。幼儿乐此不疲,不知不觉中发展了接数能力。 
  游戏的“趣味性”,可吸引幼儿参与其中,乐此不疲;游戏的“数学性”,可让幼儿的乐此不疲“开花结果”,有效地发展数学能力。以上游戏体现了较强的趣味性和数学性,并将数学与其他领域的活动结合起来,相信对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有较大借鉴意义。(李秀勋)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神奇的条形码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