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有效利用奖励机制 智慧打造小班“天使宝贝”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qiqu 感谢 qiqu 上传 0人参与

  奖励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孩子心理深层次的需要。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家长和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奖励策略与措施正面引导孩子,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奖励又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才会收到成效。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奖励孩子,提高奖励的实效。 
  我们根据课题研究学期规划有序开展各类研究,通过故事教学、行为感知、生活情境体验、游戏活动、小天使评比等各项活动,遵循将道德礼仪教育与日常教育实践密切结合的原则开展课题研究。如:我们开展了“每月小天使评选”、“文明礼仪环境创设”、“道德礼仪主题教学”、“期末好孩子、红花孩子评选”等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孩子的文明礼仪习惯进行重点养成教育,并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对孩子良好行为表现给予一定的奖励与肯定,激励孩子充分发挥出内潜的“争做小天使”的美好愿望。 

  一、提倡“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 
  对于孩子来说,奖励比惩罚更能鼓励他们发扬优点,改正错误,是说理教育的最有效的辅助手段。运用奖励手段,要注意处理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关系。3岁以前的孩子,经验很少,对精神奖励缺乏认识和体验,他们更看重物质奖励。3岁以后,要逐渐增加精神鼓励的成份,并最终过渡到以精神奖励为主要奖励手段。成人必须注意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倡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配合,要合乎时宜地给予孩子不同的奖励。 
  幼儿园教师和孩子在朝夕相处中不难发现孩子的优点与不足,我们应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断采用不同奖励方式与方法给予孩子正面、有效的鼓励与支持,除了在物质方面进行简单、有效的奖励与肯定,更需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扶持与鼓励。教师可以采取低层次的语言鼓励(比如:你真棒、你肯定行、你真善良等语言进行暗示与激励)和高层次的行为表达(比如: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摩、一个温柔而深情的拥抱等)进行交互激励与肯定,相信孩子们能在老师的各种鼓励、肯定、支持中获得身心的极大满足,在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同时,发挥出自己心灵深处的“好孩子潜能”。 

  二、借助各种奖励载体落实“文明礼仪”课题 
  1.与时俱进的“小红花”奖励,给予孩子恰当及时的鼓励与支持。相信每个上过幼儿园的孩子都会对“小红花”充满不同情感的回忆与体味,而今天时代赋予“小红花”新的奖励涵义。我们为孩子准备了形式各异、与时俱进的自粘纸奖励贴。有巧虎好宝宝系列奖励贴、有小昆虫系列奖励贴、有小红星奖励贴、卡通苹果系列奖励贴等,能够满足不同孩子“奖励”的需求。比如孩子中午吃饭速度快,不挑食的,教师可以给一些进步明显的孩子“进步真快啊”的巧虎奖励贴给予肯定与表扬;如孩子学会了自己穿脱衣服,或者学会了自己穿鞋子,教师可以给他一个带着笑脸的卡通苹果奖励贴给予鼓励与支持;如孩子日常生活中喜欢帮助别人,教师则可以取出一系列小动物奖励贴,让孩子自选小动物形象,女孩子普遍喜欢小蝴蝶、小白兔等奖励贴,而男孩子则比较喜欢小青蛙、小狮子等奖励贴,教师顺势给予一句中肯的评价:“你是美丽、善良的小蝴蝶”,或者“你是喜欢帮助别人的青蛙王子”等,相信所有的小宝贝们此刻的小脸一定是灿烂无比、幸福异常的。当然教师也不能在同一天内一下子给予孩子多种奖励贴,可以集中一段时间给同一种系列的奖励贴,等几周以后再更换其他系列的奖励贴,让孩子对各种奖励贴充满了向往与追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小红花”对孩子的独特吸引力。 

  2.分发“小零食”奖励,培养孩子愿意分享、愿意自制的积极性。小班入园初期,很多孩子可能不喜欢或害怕上幼儿园。等孩子一个学期以后,慢慢地就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也喜欢带好东西上幼儿园,如喜欢的小玩具、小零食等。为了营造孩子之间相互谦让、分享等习惯的养成,我们也不反对家长给孩子带小零食上幼儿园,但是这种情况不多,大概一周一次左右。而且每次分享小零食的时候我们都会安排在午餐、午点后。等一部分孩子先吃完饭,把小椅子搬到一旁,等待其他孩子的时候,这一段时间往往是“空窗期”,教师忙着照顾其他孩子的就餐问题,而先吃完的孩子越来越多,容易发生争吵、奔跑、偶尔还可能发生打闹现象。所以每到这个时候,我们会请带小零食的宝宝快一点吃完饭,然后洗干净手,将薯片、糖果等分给其他孩子,大家相互致谢,一起分享。这个时间段自从分发小零食以后,每个孩子都坐得非常神气,然后才会被发到一片薯片或一颗糖果,而小班孩子为了获得小零食也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不愿意拖沓,同时也愿意坐端正等待别人分发给自己小零食。而孩子因为年龄小,分发小零食的速度比较慢,一圈轮下来也可能会有7~10分钟时间,正好帮助教师有效解决了“空窗期”的孩子安全、吵闹等问题,而且也能由此培养孩子愿意带好东西来园与大家分享,希望获得别人的感谢,也乐意为得到小零食而适当控制自己的动作与行为。当然,家长也不必担心孩子吃零食的弊端,毕竟大部分时间全班分一袋薯片、每个人一颗QQ糖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危害,而且这种行为也不是每天都进行,相反孩子与孩子之间在这样一种“分享、致谢”的温馨气氛中获得和谐情感体验,能增进孩子之间的情谊。当然我们也会把这么幸福与温馨的时刻放到下午离园前,带东西的宝宝一个一个地发,被发到食物的孩子纷纷表示感谢,“谢谢”、“不用谢”等声音此起彼伏,此刻的教室内充满了和谐与甜蜜,这也是很多孩子愿意把好东西带来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最直接的原因,因为能够得到别人的感谢,因为能够享受此刻的快乐与美好,当然也因为只吃到一点小食品,放到嘴巴里有一种“意犹未尽”的幸福回忆与甜蜜体验。 

  3.进行每月“天使小宝贝”的评选,并采用主题墙饰进行专栏展示。我们根据园部课题规划,进行了《我们是天使小宝贝》的主题墙创设与布置。我们把主题墙分成“3月份美丽小天使”、“4月份微笑小天使”、“5月份聪慧小天使”、“6月份礼仪小天使”这4个板块。主题墙创设初期,我们在每个月初都会向家长公布评选本月小天使的一些具体标准,然后根据这些条件在当月对班级内每个宝宝进行观察与综合考评,在月末向大家公布每月小天使人选,并鼓励当选宝宝带一张个人酷照及附上该宝宝当选理由布置到每月小天使板块中进行专栏展示。每个宝宝都会以当选为小天使为荣耀,然后根据自己的条件对能当选哪个月的小天使进行明确定位、努力争取。如有一段时间阕翁熙情绪很不稳定,4月份上幼儿园有哭闹现象,所以在月末“微笑小天使”评比中她非常客观地评价自己:“这次微笑小天使肯定当不上了,我只好争取当5月份聪慧小天使了”。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班有32名孩子当上了小天使,大家都因为自己能当上小天使觉得非常高兴与自豪,而且对于这块《我们是天使小宝贝》主题墙整个学期都非常关注,经常去看一看、指一指哪个宝宝的照片超级神气,说说哪个宝宝的进步在慢慢增多,也非常乐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优点与长处。我们把评选小天使的活动贯穿到整个学期中,通过各类小天使评选活动,孩子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与融洽,我们班很少发生孩子之间相互吵闹、争斗现象,班级常规非常稳定,日常秩序有条不紊,教师与孩子之间、家长之间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有效交流与良性互动。

  4.定期在家长园地上进行“表扬”宣传,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美好意愿。“表扬栏”作为每个班级家长园地中一个传统的栏目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家长可以通过这个窗口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距,也能够通过这个窗口知晓老师这阶段对孩子养成教育工作重点。本学期我们对“表扬栏”进行重新定位与设计,每周进行一次,既表扬上周宝宝的某些进步点与闪光处,也对下周“好宝贝”评选类别、内容进行提前预告,在此基础上拟订下周表扬名单,针对本周宝宝实际发展情况确立后一周评选标准,以此循环。同时对于一些比较支持我们教师日常工作,与教师能够积极开展互动的家庭也给予针对性表扬。同时我们把表扬的人数适当控制,不泛滥表扬,针对具体、典型事例进行针对性表扬,而不泛泛表扬,提高“表扬栏”的含金量。如:表扬宝宝上周吃饭速度快且桌面干净、表扬宝宝上周能在集体面前大声朗诵诗歌、表扬宝宝来园和离园时能主动与老师打招呼等。偶尔也针对宝宝的一些当天表现及时进行表扬,如恭喜今天宝宝在数学活动中得到100分、表扬宝宝今天午睡起床后能整齐地折叠被褥等,祝贺宝宝的绘画作品在《幼教新天地》发表等。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宝宝知道并理解老师表扬他或表扬别人的原因,愿意为获得明天(下一次)的表扬而付出自己的努力,从而促使宝宝的好行为与好习惯得以不断强化与巩固,激发出宝宝积极而健康的上进心。 

  三、适度奖励才能造就名副其实的“天使小宝贝” 
  1.为孩子树立目标明确、行为可鉴的学习榜样。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的文明意识与礼貌行为,教师和家长就必须共同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为孩子指定一些目标明确、行为可鉴的学习榜样,如孩子身边的同伴、亲戚家的哥哥姐姐等,总之是一些某方面行为习惯比较好的,值得孩子去模仿与学习的榜样,也可以通过成人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去带动及影响孩子,用自己文明、负责的态度与方式去引领孩子,带给孩子宽容与爱,让孩子获得尊重与温暖。 

  2.根据孩子的兴趣与需求,采用不同的奖励形式。用什么来表扬和奖励孩子,行为心理学对此做过研究,他们把表扬和奖励称为“正强化”。把奖励用的物品称为“正强化物”。那么什么样的物品才能激起孩子的动机呢?当然是孩子们最想得到的东西。比如:孩子最想要的一般是:能够当上“小天使”后把自己的照片贴到“天使小宝贝”墙上;能得到一枚“爱心小组长”勋章;孩子喜欢的老师的一张照片;操作纸上的一枚“100分”印章;家园联系册上的一张“优点卡”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成人可以征询一下孩子的意见,根据孩子的意愿选择不同的小礼物,给予孩子正面鼓励与支持,满足孩子的一些“不太过分、价值恰当、意义非凡”的小愿望。 

  3.公平、公证筛选,才能保障各种奖励对于孩子的吸引力。在恰当的时间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奖励,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也是某种奖励对孩子来说永远充满渴望与需求的保障与载体。我们在每次评选小天使、好孩子等活动的时候,大部分采取“淘汰制”。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他们不能客观地去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优劣,但是他们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每一次评选的时候,我们都会请这些想要获得荣誉的孩子上前横排一溜排开,然后针对老师的逐条评选标准进行“逐个淘汰”。比如教师在期末评选“好孩子”的时候,先请第一批晨间来园不能主动向老师、小朋友问好的宝宝下来;再请第二批一学期中碰到问题爱哭、有时候因为各种原因不喜欢上幼儿园的孩子下来……到第四、第五批孩子逐步被淘汰以后,剩下的8名孩子大家都找不出他们的缺点,于是所有的孩子心服口服地为他们热烈鼓掌,这是对他们作为“好孩子”的集体承认与认可,也为另外一些没有当上“好孩子”荣誉的、但是非常想当“好孩子”的宝宝指明了下学期努力与进步的方向。对于孩子来说,能够直接参与各类评选活动,能够亲眼见证“小天使、好孩子”的产生,也明确知道自己与这些获奖孩子的差距与不足,能够以健康、正确地心态去面对“当选与落选”,这些独特经历与个人体会,将会促使孩子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心态去争取下一轮的评选,才能保障“小天使”、“好孩子”、“红花孩子”等荣誉对于他们的强烈吸引力。 

  4.严格掌握奖励频率与奖励质量,不能滥用奖励。德西在实验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情况下,不但不会增加工作动机,反而会降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日常教育生活中,对孩子奖励的滥用会直接导致“德西效应”的产生,所以教师应该严格掌握奖励的频率,注意奖励的方式与方法,准确而恰当地把握奖励的适宜时机。 
  幼儿良好道德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通过各种奖励机制就能快速、便捷地培养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反复性的教育工作。孩子的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既要考虑到不同孩子的身心特点,同样也要充分发掘各种教育影响因素与教育沟通渠道的交互作用,同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也可以结合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进行集体教育与培养,如《小班故事:爱唱歌的大恐龙》、《小班故事:贪吃的变色龙》、《小班诗歌:谁最羞》等集体教学内容,比较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富含积极、浅显的行为养成教育意义,能加深孩子对文明礼仪行为的认识,理解文明礼仪行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日常幼儿道德礼仪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起点要低、训练要实、目标要明、方式要活,同时也要注意个别化教育与集体教育的融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主动性与持久性,在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同时,为孩子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礼仪素养与文明基础。(杨志群)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科学活动课件下载:各种各样的灯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