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让奖励也换换花样
星期五的下午,是我们评好孩子的时间。每次到这个时候,小朋友就会按照惯例,反省自己一周的表现。我们通过周五的评好孩子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快感,同时增强了自信心,甚至潜意识里也形成了良性的激励竞争,促进上进心。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直来,我也是这样做的,然而,在一次的奖励活动中,却让我对这样的奖励有了另一种认识。
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例行的一周总结奖励活动,本来想给每个幼儿奖一个“五角星”的,但教室里的“五角星”已经奖的差不多了,我又没有去领新的“五角星”,纸上就留下边角,有点像皇冠形状,怎么办呢?突然,一个想法冒了出来,我何不将这些“皇冠”也作为奖励的一项标记,又找出了一点“苹果娃娃”标记。我将今天要奖励的标记进行了分类,有“苹果娃娃”、“五角星”和用剩的“皇冠”,让幼儿自己评价,该如何奖励。结果,对这次的奖励活动,幼儿异常活跃、兴奋,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各自都有发言权,我每举起一样奖品,他们就说出这个奖品应该奖谁,为什么要奖给他,等全班都通过后我就将该奖品奖给那位幼儿,然后其他的幼儿再说出一些勉励的话,希望被奖的幼儿下周哪些方面再争取进步。
尝到了一次甜头,以后的奖励活动我就经常来换换花样,真正把奖励权交给幼儿。有时有小朋友互相评比、有时让每一组的小组长来评、有时让小朋友自己来评一评自己的表现……形式多样。渐渐地,我发现他们的思维有了明显的飞跃,对各种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大胆地表述出来,口头语言的表达大大提高了,最主要的是学会了欣赏别人的长处,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回想当初,在种种的所谓奖励的外在好处的光环庇护下,我不知不觉进了一个误区,那就是理所当然地把奖励的自主权独揽在自己身上,以自己教师的眼光、意识为标准,去衡量幼儿的表现,以致忽略了活动本身的互动性与开放性,很容易使幼儿产生一种观念,老师的标准就是对的,老师说谁乖,谁就是好孩子,就可以奖小星星,慢慢地形成一种较依赖教师,以教师为中心的意念。这不是违背了我们的教育宗旨吗?还好,现在我终于醒悟,走出误区了,而更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班孩子都在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程度上自觉进步了。
手工材料
关键词:奖励
- 幼儿园应警惕奖励“疲软”现象 2013/07/07
- 分析幼儿园德育中奖励策略的有效运用 2012/12/06
- 奖励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2012/07/26
- 有效利用奖励机制 智慧打造小班“天使宝贝” 2012/03/16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