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浅析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liuchang 感谢 liuchang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要注重把幼儿和教师的兴趣、经验、智慧、情感等作为丰富的课程资源纳入科学教育领域,使其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与幼儿深层互动,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来源。 

  一、努力挖掘幼儿本身所蕴藏的课程资源 
  (一)应趣而生——妙用幼儿的兴趣资源 
  幼儿虽没有明确的科学概念, 临场应变,适时利用。科学教育活动中常会发生一些不期而至的现象。对这些突发事件和偶然情境,有的教师将其纳入自己的视野,予以关注,并将其和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或者本学科的教育价值有意义地联系起来,进行适当地开发和利用。筛选重组,合理利用。在一个真实的科学教育活动情境中,有时也可能同时出现多种偶发事件。这些偶发事件,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科学的思维和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当和幼儿们在一起时,经常会听到许多奇怪的问题,如太阳为什么早晨升起、晚上落下,水是从哪里来的,人是从哪里来的等,这些看似浅显的问题,却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现象和深奥的科学道理。也正是这些疑问,激发了幼儿无穷的探究兴趣,指引着他们向科学的殿堂一步步迈进。 
   只有真正了解了幼儿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和兴趣点,教师设计的活动才能真正受幼儿欢迎。如在自然角观察活动中,有的幼儿因为自己种植的大蒜长得高而洋洋自得,有的则因为大蒜长得矮而感觉委屈。幼儿因为大蒜的高矮问题发生了争论,有的说自己浇水多所以长得高,有的说浇水多会把大蒜淹死。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大蒜的生长速度呢?教师在发现幼儿的争论后及时介入,并让幼儿又翻看了自己原来的记录。结果,他们发现各自种植的大蒜是放在不同的地方,而且在同一天记录的时间里温度不同、阳光照射的时间也有长短。究竟是不是这些原因,将信将疑的孩子自愿分成两组进行了研究,一组把大蒜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另一组将其放在背阴的室外,每天坚持做观察记录,结果,他们逐渐发现了两组大蒜存在着明显不同的生长过程。 

  (二)创设问题情境——巧用幼儿的经验资源 
  第一,从善用幼儿的疑问中生成。如在主题性科学活动“蚕的生长过程”中,教师让幼儿每人亲自养一些蚕。一个月后,幼儿带着自己的养蚕日记进行交流。教师通过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对蚕的生长过程有一个明确的再认识和提升。活动中,当教师回顾“蚕是怎样结茧并在茧里由蛹蜕变成蛾后飞出来”时,幼儿却提出:“他们待在茧里时怎么就会长出翅膀,变成蛾呢?”尽管教师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半天,可幼儿就是不能领会。由于蚕蛹蜕变成蛾是在蚕茧里进行的,幼儿无法用他们的肉眼观察到,而幼儿又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故对自己无法亲眼所见和无法亲自体验的现象很难理解。可见,仅仅靠语言传授是不容易被幼儿所接受的。解决的办法是根据这个问题制作一个电脑动画课件,把蚕在蚕茧里的生长变化过程制作成一个简单的Flash动画,让幼儿能够亲眼见识一下他们所感兴趣的这个过程。 

  第二,从妙用幼儿的错中生成。由于幼儿思维发展不成熟,认识事物时往往会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很多教师在组织幼儿从事科学探究活动时“见错色变”,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其实,教师如果从教学过程中幼儿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临场应变,适时利用。科学教育活动中常会发生一些不期而至的现象。对这些突发事件和偶然情境,有的教师将其纳入自己的视野,予以关注,并将其和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或者本学科的教育价值有意义地联系起来,进行适当地开发和利用。筛选重组,合理利用。在一个真实的科学教育活动情境中,有时也可能同时出现多种偶发事件。这些偶发事件,有的与活动有关,有利于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如幼儿突然萌生的想法和建议等;有的虽与活动有关,却阻碍活动的继续进行,如探究过程中幼儿因意见不同突然出现的纠纷等;有时会出现一些与教育内容无关的因素,面对诸多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偶发性事件,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背景“妙用幼儿的错”这一教学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利用幼儿的错误,并使其充分暴露出错的过程,然后因势利导从而生成正误知识的辨析点,将幼儿的错误转变成一个良好的教学资源,使幼儿从中获益。比如在“认识风”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大多数幼儿猜想扇动毛巾会产生风,扇动塑料袋会有风,扇动纸板会有风,而扇动小木片没有风。教师就让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许多小朋友验证后仍然认为扇动小木片没有风。原因是扇动小木片时风比较小,扇动的物体太重,因此不能明显感知。因此,教师就要换一些较轻的物体让幼儿扇,比如小纸屑,小木片把小纸屑扇得到处飞舞。由此,他们认识到“扇动任何物体都能产生风”。 
  第三,从巧用幼儿的话中生成。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话,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抓住这些话语,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就会使活动出现一些闪光点,从而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比如在探究“沉与浮”的科学活动中,幼儿把海绵放进水里,发现海绵先是浮在水面上,过一会儿就沉进水中。他们一边做实验,一边自言自语道:“海绵吸了水,所以沉下去了。”一句话提醒了教师,为什么海绵吸了水就会沉下去呢?为了给幼儿一个更高的探究平台,教师拿来了天平,让幼儿称一称干海绵和湿海绵的轻重,从而把探究“沉与浮”的活动引向深入。(三)与生活接轨——活用幼儿的生活资源 
  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不仅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科学知识与经验提供前提和可能,而且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的意义。只有幼儿自己知道想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才能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才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获取科学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幼儿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科学活动的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因此,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充分挖掘利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是开发科学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大力开发教师蕴涵的课程资源 
  (一)挖掘教师的生活经验资源 
  教师的人生经历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它就像埋藏在地底下的矿藏一样需要开采、钻探。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经历、趣事去激发和感染幼儿,引起幼儿心灵的触动,促成幼儿科学灵感顿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激活教师的教育经验资源 
  首先,教师应重视对幼儿科学经验背景的调查研究。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一定要建立在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幼儿对要探究的事物的熟知程度决定他将要探究的程度。对幼儿的调查研究主要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幼儿对将要探究的主题或事物的主要概念、特征等方面的已有经验,并且还要了解对将要探究的主题或事物(现象)的主要探究兴趣点。 
  其次,教师应重视及时为幼儿的科学活动提供资料反馈。在幼儿科学学习和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及时的指导和为幼儿提供反馈资料也尤为重要。它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一种必要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梳理前期经验和探究过程,作一阶段小结,进一步支撑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作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而为幼儿新的科学概念和经验的建构提供支持。 
  最后,教师应注重对科学活动过程的反思与总结。教师对科学活动的反思也是科学教育活动非常有效的课程资源。通过教师的反思和总结,可以对过去活动的优点与不足加以归纳,这些归纳的结果都能成为教师新的经验和教学策略资源,为其科学教育活动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教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成为下一次活动最有效的资源,促进科学活动的不断完善、改进和创新。 

  (三)善于捕捉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偶发性课程资源 
  临场应变,适时利用。科学教育活动中常会发生一些不期而至的现象。对这些突发事件和偶然情境,有的教师将其纳入自己的视野,予以关注,并将其和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或者本学科的教育价值有意义地联系起来,进行适当地开发和利用。筛选重组,合理利用。在一个真实的科学教育活动情境中,有时也可能同时出现多种偶发事件。这些偶发事件,有的与活动有关,如探究过程中幼儿因意见不同突然出现的纠纷等;有时会出现一些与教育内容无关的因素,面对诸多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偶发性事件,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背景,先进行筛选,然后根据活动原理对其进行重组。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儿歌:喝水歌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