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不良互动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互动少、主题单一,幼儿拒绝教师发起的互动,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表现出负性情绪。研究者在对这种不良的师幼互动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教师教育行为、建立新型师幼关系、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和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等对策。以提高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的质量。
[关键词]社会退缩幼儿;师幼互动;负性情绪;教育理念
一、社会退缩幼儿的概念界定
社会退缩一般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游离于他人之外的独处行为。在过去二十年间,研究者交替运用“社会退缩”(social withdrawal)、“社会孤独”(social isolation)、“抑制”(inhibition)、“羞怯”(shyness)等概念来描述有这类行为表现的幼儿。Rubin和Coplan用“消极退缩”一词描述那些主动从群体中退缩的幼儿。而用“积极退缩”一词描述那些被同伴孤立的幼儿。消极退缩幼儿常常“非常羞怯”、“容易感觉受到了伤害”、“宁愿独自玩也不愿跟别人玩”:而积极退缩幼儿则“经常被忽视”。“没有人愿意听他说话”。
Asendorpf尝试对社会退缩作一精确定义。他用“社会孤立”一词来形容被同伴群体排斥的幼儿所表现出的孤独行为。用“社会退缩”一词来定义幼儿在熟悉或陌生的同伴面前表现出的所有形式的、持续的(跨情境和时间的)孤独行为。[3]
郑淑杰对Rubin在1993年提出的社会退缩概念进行了补充。他认为社会退缩包括所有场合下的退缩、害羞以及社交抑制行为。
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概括出社会退缩的基本特征:(1)社会退缩指的是个体在社会情境下的独处行为。(2)它是一种内化的问题行为。(3)它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一致性。(4)它是一种多维度结构,反映了儿童的心理、气质和动机属性。这种结构可以随着儿童年龄和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二、教师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现状
研究者运用自然观察和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考察了31名社会退缩幼儿与其教师的互动状况。相对于普通幼儿。研究者发现教师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有以下特点:(1)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的互动为典型的非对称相倚型互动。互动中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幼儿几乎完全处于被动状态。(2)社会退缩幼儿不仅极少主动发起互动,而且常常拒绝教师发起的互动,教师发起的互动往往得不到幼儿的回应。(3)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的主题单一,以生活和游戏活动为主。(4)在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常常表现出不满、厌恶等负性情绪。幼儿的情感体验难以引起教师的共鸣。
目前,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的这种不良互动状况有持续恶化的趋势,这对社会退缩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三、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不良互动之原因解析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
1 教师权威意识引发的倾斜式互动模式
一般说来,教师是独立于他人,可以自立、自理的成年人。幼儿则是需要依靠成人照顾才能生存的未成年人。教师所拥有的能力与权力意识会阻止他们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体会幼儿的心理感受。这种教师权威意识可使师幼互动呈现出一种倾斜特征,即教师的高度控制与约束和幼儿的高度依赖与服从。当参与互动的教师与幼儿的人数差别悬殊时,这种倾斜特征尤为突出。
2 轴型师幼关系
现今幼儿园一般一个班有近40名幼儿,教师与幼儿人数比例通常为1:20。这种群体化教育方式决定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必然是一种轴型的互动,即教师是核心,幼儿围着教师转。
在轴型互动中,教师不可能在某一个幼儿身上投入大量精力。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每天保证与全班幼儿进行互动。还要负责整个班级的教育和保育工作。因此,教师大多会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不自觉地建构起一种能够高效、快捷地达到教学目的的互动方式与互动过程。而师幼互动得以高效、快捷地进行需要满足这样一个前提:幼儿能够快速领会并按照教师的指令行事。社会退缩幼儿在班级中经常漠视教师的指令。有的幼儿更因自身能力的限制而较难达到教师的要求。这无疑会使教师在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中频频表现出不耐烦、厌恶等负性情绪。
(二)社会退缩幼儿自身因素
社会退缩幼儿对教师表现出高依赖、低亲密,在师幼互动中他们有明显的主体缺失现象。这与社会退缩幼儿自身的生理因素和认知特征有很大关系。
1 生理因素
Fox的大脑诱发电位研究(2001)发现,社会退缩幼儿右脑额叶上表现出相对较强烈的EEG活动,因此更加容易表现出消极情绪,产生负性情感(Tones&Fox,1992)。与一般幼儿相比,社会退缩幼儿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更强,肌肉更易紧张,唾液中皮质醇含量更高。这种生理基础使他们更敏感,更容易产生负性情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更消极。
2 社会认知
社会退缩儿童与一般儿童的认知模式存在差异。在学前及小学阶段,社会退缩儿童不易理解他人的观点(Lemare&Rubin,1987)。学前期极端退缩的幼儿在假设的社会问题情境中较少能提出解决方案。更多使用请成人帮助的策略。与他人交往时。社会退缩幼儿倾向于对社会环境进行一系列不利于自己的归因。他们自信水平低,运用退缩策略处理假想矛盾情境。Harrist(1997)认为,主动退缩和焦虑退缩的儿童在学前及学龄初期对同伴行为的敌意归因低于其他儿童;被动退缩儿童的信息编码错误率在各个年龄段都是最高的,到了学龄期仍较少能对社会刺激作出恰当的反应。社会退缩幼儿的社会认知特征决定了他们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更加被动,并且更加依赖教师,难以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教师一旦忽视他们,他们就会对原因进行内在归因,从而在互动中表现得更加消极。影响互动的效果和质量。
(三)家庭及社会因素
1 亲子依恋特征
亲子关系是师幼关系的基础,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师幼关系。矛盾型亲子依恋与社会恐惧、焦虑相关.矛盾型亲子依恋的幼儿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会感到害怕。Spangler和Schieche(1998)指出,矛盾型亲子依恋的幼儿在陌生环境中内分泌系统会通过反应产生紧张情绪,而安全型亲子依恋(B型依恋)和回避型亲子依恋(A型依恋)的幼儿则不会。那些没有形成安全感的幼儿认为世界是不可预测的、不舒服的、无应答的(sroufe,1983)。这种不安全感会使幼儿从社会世界中退缩出来(Bowlby,1973),不愿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这种退缩阻碍了他们的同伴交往,使他们从同伴文化中退缩,也就是“社会退缩”。
2 家长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育理念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影响巨大。研究者发现90%以上的社会退缩幼儿其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不当。不少家长因工作较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把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家。而爷爷奶奶往往溺爱孩子,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缺少必要的社交技能。这类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较难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社会退缩。
另一些高学历家长虽然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也有些独特的教育理念,但他们的教育理念有时会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相冲突,使得幼儿无所适从。例如,一名社会退缩幼儿的母亲讲到:“我不觉得孩子有问题,一个女孩子还是文文静静的好一些。孩子不太愿意和人打招呼,我也不勉强她。”教育理念的冲突使得幼儿园的教育干预难以发挥作用。
3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但公寓式住房使得邻里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生活在城市里的幼儿从小缺少玩伴,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验,也缺少交往技能的训练,他们常常与电视为伴,久而久之,变得不想也不会与他人交往了。
四、对策与思考
为与社会退缩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转变教育理念,积极建立新型的师幼互动模式。
(一)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
1 了解和尊重社会退缩幼儿的能力和个性
社会退缩幼儿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沉默寡言,教师难以弄清他们在想些什么,因此,教师应更关心爱护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为他们提供各种探索和发展自我的机会与条件。教师要与幼儿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满足幼儿交往的需要,多多鼓励、赞赏由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教师还要学会用正向的、平和的心态对待社会退缩幼儿的种种滞后反应,多给予肯定性评价。对于幼儿在互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教师也应该以正向引导为主,针对实际情况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与重视。从而进一步激发其互动的积极性。
2 深入了解社会退缩幼儿的内心世界
良好的师幼互动、真诚的心灵沟通建立在教师对幼儿深切了解的基础上。同情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它要求人际互动的一方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设身处地地体察对方的思想、行为和内心感受。同情心是教师了解幼儿、进入幼儿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社会退缩幼儿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很少能清晰地运用语言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直接向教师表达.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特定的场景去理解幼儿的行为。从而作出恰当的回应。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如果能以同情心去感受幼儿的情绪和想法,就能让幼儿感到被理解与尊重,为师幼互动的进一步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二)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
师幼关系和师幼互动是共生的。师幼互动是师幼关系的动态展示。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的静态表征;师幼关系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强度、内容、方式和性质。要改善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的互动行为,首先必须改变“淡漠”的师幼关系。积极努力地创建新型师幼关系。
1 民主平等
教师和幼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是有效师幼互动的前提。社会退缩幼儿对教师高依赖低亲密,教师只有积极改善这种负性师幼关系,才能保证师幼之间的良性互动。
2 尊师爱幼
教师只有真正热爱和尊重幼儿。才会俯下身来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社会退缩幼儿的个别需求,从而为有效的师幼互动奠定基础。得到教师关怀的幼儿则会更尊敬教师,更愿意与教师交流,向教师敞开心扉,接受教师发起的互动,同时主动发起与教师的互动。
3 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是指教师和幼儿集体、幼儿个人,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教师与社会退缩幼儿进行互动,彼此之间更需要达到心理相容。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理解社会退缩幼儿的行为表现,并作出恰当的回应;而社会退缩幼儿也会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不再拒绝教师发起的互动。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
改善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的互动状况,教师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教师只有提高自己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与社会退缩幼儿形成良性互动。
1 提高教师对社会退缩幼儿行为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
教师要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洞察社会退缩幼儿外显以及内隐的行为线索。如果教师无法理解社会退缩幼儿的行为,很可能造成对社会退缩幼儿行为的误解。而在误解之下的互动会给社会退缩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 提高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
有研究发现。对师幼互动状况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不是教师的学历水平或是个性倾向。而是教师个人所具备的反省能力。如果教师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认真思考幼儿园内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留心自己的行为对幼儿情感体验的影响,那么他就会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对幼儿采取积极的、支持性的态度。从而与幼儿形成和谐的师幼关系。在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中,教师更需要不断反省。这种反省不只是着眼于单纯的某项教学任务、工作计划的完成,而是把与幼儿进行互动的具体过程作为思考的内容。从互动过程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去推断自己行为的适当性与合理性.并将自己的行为是否有益于幼儿的发展作为调整工作方式的标准。教师应变“独自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从对话中了解幼儿,反省自身行为。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幼儿社会退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父母错误的教育理念和不良的教养方式。研究表明,幼儿园中的师幼关系是家庭中亲子关系的一种延续。社会退缩幼儿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的质量和性质直接影响他们在幼儿园中与教师的互动行为。因此,家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要积极主动与幼儿家长沟通,了解幼儿社会退缩的深层原因;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进入社会退缩幼儿的家庭。和家长一起拟定教育计划,并开展相应的矫治训练,以共同改变幼儿的退缩行为,使教育干预的可行性、连续性和有效性得到更好的保障。教师还应积极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让他们多和孩子接触,给孩子更多关爱,以共同促进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作者:李娜 张福娟 叶平枝)
手工材料
关键词:社会
- 社会性混龄活动——我们一起真快乐 2015/04/19
- 社会性混龄活动——我们一起真快乐 2015/04/19
- 从社会学视角透析儿童社会化偏差现象 2013/02/25
- 大班社会活动:和你在一起 2013/02/03
- 浅谈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2013/02/0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