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环境中培养幼儿科学素养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ming789 感谢 ming789 上传 0人参与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引导幼儿进行实践与验证,把丰富的物质材料作为开展正规性科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创设开放的物质环境包括材料的准备、材料的投放、材料的回收,让它具有开放性、教育性。   

  一、把准备材料做成开放式的   

  以往的活动中,由于旧教育意识及传统分科教学观念的影响,我们在物质材料的准备与投放、材料的质与量、投放的适宜性等方面显得较盲目;而这些材料多由教师去收集,往往花费大量的精力、物力,在材料投放下去后幼儿却未必对它们感兴趣。现在,我们将材料的准备工作交给幼儿,每一件物品幼儿亲自去操作,他们对自己的物品容易有一定的认识;我们开展活动时,就能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操作的欲望。如:大班科学活动“力”,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让幼儿体验感知到力,如果单凭教师的说教和演示,是很难达成教育目标的。当我要求幼儿拿出各种操作材料——童车、动物摇椅、拉力器、皮球、高跷、小推车、小汽车、小篮子、玩具枪等,然后引出“力”的概念,结合提问“需要力吗,为什么?”幼儿就有体验。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找力。“力在哪里?”在探索中解疑,幼儿据已有经验探索操作。幼儿在玩中体验、感受力的存在;在反复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中,初步感受不同的力及其作用。(压力、拉力、弹力),师生的共同探索中,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争论,达到归纳整理的目的。   

  二、把投放材料做成开放式的   

  材料投放过程也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开放式的材料投放能让幼儿感到无拘无束,从而主动介入材料。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由于其学习特点及生活经验积累的不同,我们在材料的投放上也注意区别。特别是材料的数量、摆放的位置等都有所侧重。因为材料的数量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过程,太多的材料使幼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太少的材料会直接造成幼儿探索兴趣的减弱。因此,每次科学活动中,我们围绕目标,充分考虑材料投放的合理性,在不同方式的接触中,把握材料的整体特点。如,材料是按小组进行发放,还是人手一份;每组使用一种材料还是几组轮流使用一种材料;材料是适合在室内投放还是在室外投放;或是利用社会资源。如在“彩陶制品”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体验陶制品制作过程,我和幼儿先共同到室外采集泥巴,玩泥巴,然后分组制作、个别指导。幼儿不仅真切地感知到黄土的特殊粘性,而且制出了奇异有趣的泥制品,发展了求异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把回收材料做成开放式的   

  幼儿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创设相应的环境,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机会。在《各种各样的纽扣》活动中,我完成了预定教育目标后,就把投放的材料收了上来,可我刚宣布活动结束,孩子们就纷纷聚了上来,有的说:我可以按颜色给它们分家;有的说:我想按纽扣上的洞眼个数分家;还有的说:按有没有镶亮边给它们分家。小朋友们都抢着按自己的想法给纽扣分家,活动自然地往下开展着,并随着幼儿不断的发现,活动内容也随之丰富。   

  四、把教师的要求转为幼儿愿望   

  教师要善于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舒畅的环境气氛,自觉做爱护幼儿创新萌芽、启迪幼儿创新意识,激发幼儿创新潜能,发展幼儿健康个性的有心人,使幼儿在活动前感到宽松、安全,而不紧张拘束或有压力;教师不过多地提出纪律要求;在活动中要以平等民主的方式“笑纳”全体,允许幼儿提出问题。如给叶子分类,不规定按什么分,幼儿动脑想出许多种分法,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有没有刺”分,还有的按“表面光滑与否”来分,按“厚薄”来分等等。又如在《春游》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步行踏春,幼儿身临其境地在原野上观察到了大片大片的黄色、绿色,陶醉于美妙的春光之中。在此过程中,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尤其注意园内缺少的动植物和春天的景象,并争取让每位幼儿都能看清楚,能讲得出。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幼儿的身心也健康地发展。   

  五、把教师的情感转为幼儿探索动力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论述环境说中指出,凡是可以给小孩的刺激都是他的环境,因为人的动作可以直接影响小孩的动作,他看了就可以模仿。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幼儿的双向活动,如果教师对某一课题内容充满兴趣,势必在活动中感染幼儿,幼儿也会情绪活跃,积极投入探索活动。教师时而观察幼儿的活动,时而参与幼儿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始终在支持着自己,就可能积极地运用自己的感官。教师时而俯身倾听幼儿的发现,时而给予幼儿启发性的提问,就更能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大胆实践;在屡次探索失去信心时,教师则微笑着用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或一句“你能行”、“再试一次吧”的积极态度去燃起幼儿再试一次的信心。就这样,教师在活动中既指导幼儿,又不包办代替;既不插入幼儿的探索活动,又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支持、尊重和接受的态度,使得幼儿大胆想象,不断探究,不断创新。   

  六、把教师操作验证转为幼儿动手操作   

  如果幼儿先看了教师的演示,再严格地一步一步按教师规定的步骤去做,重复教师的演示实验,虽动了手,也有观察,但那是被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的观察,缺乏主动性;没有独立动脑,增长了依赖性和惰性;未能按自己设计的步骤去做,不能算真正的探索;验证性实验得出的结论,不能算真正的“发现”。孩子遇到困难时,是最容易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如果教师立即给他答案,或者事先演示,幼儿跟着做很容易就获得了结果。但幼儿失去一次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反过来,若让幼儿操作后、教师操作验证,不但给了幼儿探索创新的机会,幼儿还认为这个规律是自己发现的,那份惊喜、那份自豪是可想而知的。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王振宇,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3]唐淑,幼儿园课程研究论文集粹(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中班整合性艺术活动设计方案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