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影响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的教师因素分析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meidy 感谢 meidy 上传 0人参与

  社会退缩,是指孤独的行为,泛指跨时间、情境,在陌生与熟悉的社会环境下表现出独自游戏、消磨时光的行为。[1]目前较为公认的是Asendorpf提出的三种亚型:安静孤独、沉默寡言和活跃孤独。[2]第一种是安静孤独型(Solitary-passive),又称主动退缩,表现为在同伴环境中主动离开群体的行为。这类幼儿喜欢独处,宁愿独自进行建构游戏和探索性活动。第二种是沉默寡言型(Reticence)的行为,又称抑制行为,表现为跨情境的旁观行为和无所事事的行为。第三种是活跃孤独型(Solitary-active),又称为被动退缩,表现为频繁的、夸张的独自游戏,包括喧闹、重复和多动的行为以及夸张的戏剧性表演。 
  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程度的心理的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3]美国High/scope课程认为,真正的师幼互动是指成人在与幼儿游戏或是交流中所表现出的语言或者非语言的行为,并且在互动中,成人与幼儿都对互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4] 
  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影响师幼互动和师幼关系的因素有幼儿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和教师自身的特征。[5]幼儿自身的特征就包括幼儿的气质倾向、行为特征、幼儿早期的人际经历等。教师自身的特征就包括教师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反省能力等。在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的互动活动中,退缩幼儿大多性格内向,具有害羞、抑郁、焦虑等内隐问题行为,在互动中非常被动;而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和保育方面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了丰富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互动技巧,这就为有效改善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从幼儿教师方面来讨论造成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现状的原因。 

  一、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的现状 
  采用现场观察法、访谈法和量表法,结合师幼互动的概念化分析工具,研究者(李娜,2006)总结出了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的现状和特征:教师对社会退缩幼儿开启的互动事件数量明显多于一般儿童,但互动常常得不到社会退缩幼儿的反馈;绝大多数社会退缩幼儿的师幼互动事件为非对称相倚型,教师在互动中占绝对主导地位;与一般幼儿相比,社会退缩幼儿更加容易拒绝教师开启的互动事件;教师与社会退缩的互动主题以照顾生活和指导游戏为主,教师较少关注社会退缩幼儿情感和态度需求;在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中,教师对社会退缩幼儿的态度以不满、厌恶等负向情感为主,社会退缩幼儿的情感体验难以引起教师共鸣。[6] 

  二、影响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的教师因素分析 
  (一)研究方法 
  以访谈法为主,结合问卷调查法。[7]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西安市和北京某地区公立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共访问幼儿教师8名,其中3年以下、3-5年、6-10年、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各两名。发放问卷70份,有效回收66份,有效回收率为94%。 

  (三)分析工具 
  本研究主要以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师自身特征(叶子、姜勇,1994)为分析工具,从教师的个性特征、观念行为、知识经验、反思能力四个方面[8],结合社会退缩幼儿的特点来进行原因分析。 

  (四)研究结果 
  1.大多数幼儿教师为外倾型人格,且情绪情感状态不稳定。 
  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测得78.79%的幼儿教师为外倾性人格,即性格外向、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乐观随和等。 
  幼儿教师外倾性的性格在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中存在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喜欢交际、乐观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特征更容易感染社会退缩幼儿,影响其情绪情感状态,使其更加主动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但是另一方面,外倾型的幼儿教师往往情绪情感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访谈中,30.77%的外倾型教师认为自己“比较容易被激怒”,36.54%的外倾型教师常“对周围的人和事有厌倦之感”,53.85%的外倾型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情绪会时起时落”。 
  显然,这样一种不稳定的情绪情感状态是不利于幼儿教师与社会退缩幼儿互动的。在互动中,社会退缩幼儿经常处于焦虑、紧张、害怕、被动的心理状态中,常常对教师开启的互动没有明显的反馈。要彻底改变他们的这种消极状态是非常艰难的事情,需要教师长期、稳定、持久的努力。不稳定的情绪情感状态很容易导致教师对退缩幼儿的行为和态度反反复复,时好时坏。这样不仅不利于幼儿教师与社会退缩幼儿之间的互动,甚至会破坏已有的互动效果,使得退缩幼儿更加远离教师和集体。幼儿的这样一种状态又会反作用于教师,于是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关系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中。 

  2.幼儿教师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观念。 
  幼儿教师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内容、价值、方法等的认识是否科学合理,制约着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的发展、社会性认知、交往和行为的发展等方面。[9]在调查中,54.53%的幼儿教师认为“儿童的交往能力对其发展最为重要”,这表明大多数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但是通过访谈,发现幼儿教师对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认识比较单一、片面,认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就是学会遵守规则、学会与他人交往;幼儿教师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多为成人模式(如,讲道理、严格要求、不断提醒),没有考虑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幼儿教师并没有从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深刻、系统地思考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而只是停留在浅显、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层面上。 
  社会退缩幼儿是存在内隐问题行为的特殊儿童,他们的社会认知、交往、自我意识等社会性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同龄的孩子,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儿童社会性发展,而且要掌握系统、科学地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方法。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幼儿教师认为退缩幼儿遵守班级规则,经常自己玩耍或偶尔与同伴交流,并以此来判断这些孩子并没有严重的社会性发展问题,因此不会给予过多的关注,更不会制定特殊的指导方案,不会根据退缩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来安排教学和活动。一些教师表明会关注到社会退缩幼儿,但是更多的是将自己的理解强加到退缩幼儿身上,方法简单而粗糙,并没有认真想过退缩幼儿需要的是什么。因此,使得教师与社会退缩幼儿之间的很少互动或流于形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幼儿的退缩行为。 

  3.幼儿教师缺乏有关社会退缩幼儿的知识经验。 
  教师的知识,特别是教师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知识,会影响教师对儿童认知及行为的理解和对待方式。社会退缩幼儿在心理表征和行为表现上有其独特之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主动了解和学习社会退缩幼儿的身心特点,对社会退缩幼儿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进一步的干预和治疗得以实现。但是在调查中,74.45%的幼儿教师表示对社会退缩幼儿这一概念“了解很少”,13.23%的人表示对社会退缩幼儿这一概念“有一些了解”。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到,幼儿教师关于社会退缩幼儿的知识很少并且主观性、经验性知识占主导,对社会退缩幼儿没有一个科学、客观、全面的认识。这样教师开启的互动很少或者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认为退缩幼儿缺乏生活能力和交往技能,互动以照顾生活和指导游戏为主,不能正确认识儿童的心理需求,导致儿童拒绝教师开启的互动。
 随着时间的累积,教师在与儿童的不断接触中,积累了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性、阶段性和特殊性,敏锐地观察和掌握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特点,从而对有特殊需求的幼儿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调查表明,幼儿教师的教龄越高,对于社会退缩幼儿的认识越为全面深刻,并且通常有具体的干预和治疗幼儿退缩的方法。相反,教龄低的幼儿教师缺乏经验,对社会退缩幼儿的认识肤浅而片面,且常常无法有效改善幼儿的退缩行为,在互动中常常出现失落、厌恶、不满等负面情绪。 

  4.幼儿教师的教育反思能力有待加强。 
  关于教育反思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在这里采用庞丽娟等人的观点,认为教育反思就是“使两者连接起来,把原因和结果、活动和结果结合起来”。具体是指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分析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自身发展的手段。[10]幼儿教师的教育反思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反思的知识、反思的内容、反思的方法和策略、反思的动机、反思的连续性。教师的教育反思能力直接影响其教育观念和知识经验的更新与进步。 
  调查发现,51.52%的幼儿教师对反思型教师的了解“很少或有一些”;84.85%的幼儿教师表示在工作中“较多或经常”进行反思;53.37%的幼儿教师经常对“教学方法或班级管理方法”进行反思,19.70%的幼儿教师对“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反思;17.9%的幼儿教师采用“记日记”的方式进行反思,53.6%的幼儿教师采用“群体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反思;51.52%的幼儿教师进行反思的主要原因是“领导要求或工作需要”;43.8%的幼儿教师在工作结束后进行反思。 
  这表明幼儿教师在反思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经常进行反思,但是缺乏科学、系统的有关反思的知识;反思的内容多为教学方法或班级管理等外显教育行为,较少涉及到教育理念、儿童行为特别是儿童问题行为;反思的方式主要是“群体案例分析”,缺少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心理和行为的反思;反思的动机多为外部动机,缺乏进行反思的内驱力;幼儿教师主要是在教育实践后进行反思,缺乏对教育活动的预见能力。 
  幼儿教师的教育反思现状对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是非常不利的。幼儿教师主要针对群体进行案例分析,反思的内容较少涉及到儿童的问题行为,缺乏反思的内驱力等都会造成教师对社会退缩幼儿的忽视;缺乏反思的知识以及主要在问题发生之后进行反思,导致教师不能及时调整与退缩幼儿之间的互动过程,影响互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淑杰.学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因素、亚类型及其行为适应[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3. 
  [2]叶平枝.幼儿社会退缩的特征及教育干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5]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21;23-30. 
  [4]廖丽英.高瞻课程中的师幼互动[J].早期教育,2011,1. 
  [6]李娜,张福娟,叶平枝.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特征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11). 
  [7]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室.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59-279页. 
  [8]叶子,姜勇.论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师自身特征[J].学前教育研究,1997,(4). 
  [9]刘霞,刘香民.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师因素分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0,1. 
  [10]庞丽娟等.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47-248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把握幼儿心理全面实施教育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