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美术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美术教育论文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dinger 感谢 dinger 上传 0人参与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关艺术教育的基本精神已经开始深入人心,那就是向传统的艺术教学中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提出挑战,并在全国范围内建树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并要求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实施新型的、科学的艺术教育。美术作为艺术领域中重要的部分,也不可避免地迎来了自身的一系列变化与改革。在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幼儿美术活动的教学的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以及幼儿美术活动的一些基本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运用新理念,开展全新的美术教学活动尝试。 
  一、对幼儿美术教学发展的新趋势认识 
  趋势一:美术教材整体化。目前,幼儿园在使用的教材主要以新时代出版社出版的《教师资料手册》为主,其次是新时代出版社出版的稍早一些的分为小、中、大班上、下册的教材。从这两套教材的出版与发行中,就能明显地感受到,美术教学的一大变化,就是教材整体化问题。稍微早一些出版的教材,将美术分为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学内容,系统性较强,教师在操作中比较容易把握,什么年龄运用什么教材,不太容易出偏差,也不用动什么脑筋。但是,离幼儿的生活比较远,比较注重技能技巧,不容易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新版的美术教材是以资料包的形式出现,没有明确规定哪个内容必须在小班上或者必须在中班上,而是按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次序进行编排,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本园或者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借鉴选用合适的美术教育内容。在内容安排上力求体现生活化、简单化、审美化、兴趣化的特点,降低美术表现技能的要求,以适应幼儿的表现需要。整个内容强调基本美术技能的学习与运用这两条主线,特别突出对技能的运用过程而不是学习过程。 
  趋势二:美术内容生活化。比对两套教材,再体味一下新《纲要》的教育思想,会发现,在新教材中大量的内容都非常关注幼儿生活经验。事实上,直接感受过的美术教育内容才较容易被幼儿同化到他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当中。所以,教师就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挖掘好的美术表现题材,也要善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进一步挖掘美术表现题材建立良性循环。指导幼儿积极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和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就是教师应该予以关注的重要方面。在内容的选择中,教师切忌主观,应随时随地地关注幼儿的活动,提供有利于幼儿探究的活动机会,从他们的发现和疑问中确定美术表现的内容。如在主题活动“天封塔”中,教师发现孩子们在参观回来后,对天封塔产生浓厚兴趣,于是教师引导孩子观看当时拍摄的录像,对天封塔进行细致观察,丰富相关经验,然后为孩子提供多种材料,让孩子用多种形式进行表达,教师则在幼儿表现发生困难时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幼儿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 
  趋势三:美术教育主题化。主题式美术教育是指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对周围现象的关注而确立的一个个美术教育的主题。在主题的进行中,主题内容并不是由一个个单一的美术活动来完成,而是给幼儿充分感知、自主探索、自由讨论的时间与空间,通过一系列的诸如欣赏、参观、收集、讨论的活动,幼儿的表达与创造的欲望被大大激发,这时的美术便真正成为幼儿自主表达表现的工具。这样的“主题式美术教育”,其意义已不仅仅局限于美术方面,而是以行为习惯、经验智慧、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为价值取向,使每个幼儿获得和谐的发展。 
  当前,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已逐步强调美术与其他活动的整合,而不是单一的技能活动。在主题活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们已经开始思考美术教育与整个课程的整合。确实,在美术教改中,我们教师的观念在逐渐转变与更新,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困惑与反思也并存着。如,美术教育如何整合在主题活动中?当美术能很恰当地整合于幼儿的主题探索中时,确实能使主题活动变得更加生动、符合幼儿的需要,同时体现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但是,我们也发现:有的主题内容很难将美术渗透其中,因为幼儿没有相关的方法来表达。若教师想方设法将美术刻意地跟着主题转的话,就会失去美术教育的价值,同样也不是主题活动的价值的真正体现。 
  比对传统的美术教育活动,我们通过合作教研的形式,与明楼幼儿园的骨干教师一起,对主题式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讨,并得出了一些初浅的共识: 
  1.在培养目标方面,使美术成为幼儿自由表达表现的工具,在愉快的美术活动中,幼儿能自如地运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想法。 
  2.在教育内容方面,真正关注幼儿的特点,满足幼儿的需要。如: 
  (1)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兴趣需要,从而选择适合他们的主题。 
  (2)关注周围的事物、信息,将周围的热点转为适合幼儿的有价值的活动。 
  (3)整合于主题活动中的美术活动的价值与实施。 
  3.在教育方法方面,要注意指导的策略。 
  (1)教师观念的转变: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感染幼儿愿意学习的基础;相信幼儿,“千万别小看了他们”,他们有自身的潜力与创造力。 
  (2)教师要注意指导的策略。不能有“我不把技能教给他,他就不会表达”的思想,在技能的指导中要给幼儿自己的空间,以指导幼儿会观察、乐意尝试为主。教师要领会技能的重点是什么,如何给幼儿创造的空间,探索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 
  趋势四:美术评价多元化 。新《纲要》的教育评价中指出:“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好的评价能让孩子产生顿悟的效果。反思以往美术教学的讲评活动,往往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薄弱的环节,有些活动中,教师往往从自身的意愿出发,采用了权威讲评的标准化方式:“XXX在涂色方面……在构图上……等等,忽略了幼儿自身情感和能力的展示。有些讲评中,往往采用横向的比较的方式,在集体中点名“XXX”画得不好,或要求重画,这种做法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幼儿失去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容易造成孩子今后的排斥行为。有些讲评中,教师的讲评模凌两可,“你画得很好”、“你画得很漂亮”等,不知道该怎样真正去评价孩子的作品。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评价的环节。因此,在目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比较注重多种形式的评价相结合。 
  如,在评价形式上幼儿间的同伴互评、教师的点评、家长的点评相结合等,做到每次评价都有几个明确的中心点。(和教学难点相结合)。教师的接纳、赞许和分享是对孩子最大的鼓舞,所以教师应为每个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而且在作品评价过程中应尊重个别差异,接纳不同水平,教师在评价中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在幼儿原有水平的基础上看到幼儿的成功之处及闪光点,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把幼儿的兴趣延伸到对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上。我们还建立了幼儿美术作品卷宗等,更多强调孩子自身的一种纵向发展与评价。 
  二、探索开展美术教学过程的四阶段 
  在不断实践与探索过程中,我们感到,一次成功的美术教学活动不应仅仅是组织绘画或制作的简短过程,而应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积累经验。题活动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大都来自孩子的生活和经验,因此他们会调动全部感官与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作为教师不仅要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还要创设各种环境,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扩展经验,为幼儿开展美术活动奠定良好基础。我们鼓励孩子和家长广泛的收集与主题有关的资料,如照片、图片、录象、书籍等,让孩子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同时尽量组织各类实践活动,以参观、旅游、劳动、游戏等方式给幼儿以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当孩子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断互补,他们的感受也越来越丰富,这就为表现和创造作好铺垫。例如:在开展美丽的海贝主题活动中,为使幼儿对各种海贝有深刻的认识,教师就充分发动家长、挖掘各方有利资源,在教室里布置起琳琅满目的各种海贝,有图片、有实物、有工艺品,并将材料投放在区角,让孩子有亲密接触的机会,这极大地丰富了孩子对各种贝壳的认识经验。 第二阶段:交流信息。信息交流使幼儿有机会整合他人的经验,为每位幼儿建构某一方面更完整的经验提供条件。信息交流总是伴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进行,其形式是多样的,有集体、有小组;有专门的交流,有随机、渗透性的交流、也有自发结伴的交流。幼儿普遍的兴趣热点,我们通常采用先小组后集体的方式,交流将许多个性的经验、认识转化为共性的,使幼儿的经验快速增长。对一些只是个别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主要以个别交流的方式,满足幼儿表现欲,保护其探究的热情,支持个性的发展。美术欣赏也可在此环节中进行,让幼儿在老师提供的美的信息中提升对事物美的感受,启发创作的灵感。 
  第三阶段:大胆表现。术活动是为幼儿的发展而存在的而不是为系统知识和技能传授而存在的。因此我们关注的不是教给幼儿哪些知识技能,而是幼儿发展的任务是什么或应在哪些方面得以发展,教师如何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当幼儿深入了解对象,有表现愿望时,老师就要注意整合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材料、多种方法,为幼儿的探索、表现提供支持性的、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围绕主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积累经验最多的内容来表达与表现。如美丽的海贝主题中,我们在一次美术活动中给孩子提供多种表现形式的内容:有贝壳粘贴画、贝壳泥塑、贝壳石膏画装饰、贝壳印画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大大激发起幼儿操作和创造的欲望,受到孩子的欢迎。组织形式除了开展集体性的美术活动,还要整合区角性的美术活动,室内室外结合的美术活动,家园结合的美术活动等。既满足幼儿共性的需要,又为幼儿个性化的需求创设条件。多种材料的整合是要提供幼儿丰富的媒介、手段进行美术创作,使幼儿尝试表现、体验多种形式的美。当然老师要注意研究这些媒介的性能,引导幼儿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选择适宜地工具、材料,创造性地加以使用。多种形式、材料、方法的整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主空间,让幼儿获得更多愉悦的、成功的、美的感受。 
  第四阶段:评价分享。术活动是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随着经验不断深入而逐渐丰富的,每一步都是孩子经验提升的表现,它不仅是幼儿展示美、尽显想象才能的舞台,也是信息、经验交流的窗口。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一一展示,教师组织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如在集体中让部分孩子介绍作品,集体欣赏评议,或以小组的方式互议,有时还可邀请听课教师或家长与孩子交流等。让孩子大胆地进行情感交流和经验交流,产生获得教师与同伴认可的愉悦的心理体验,而且也帮助幼儿将自己与同伴的不同表现加以比较,从中获得更多信息,启发进一步思考,在交流中寻找和发现规律,形成简单的概念,为继续学习、探索创造找到新的起点。交流不仅在活动后进行,而且更要贯穿于活动中。 
  “教育要起到促进孩子的发展,而不是其发展的枷锁。”我们应理解属于幼儿的一些特殊表现符号,美术教育活动的成败不能局限于美术作品上,应该发挥美术教育的多种教育功能在幼儿完满型人格形成中的积极作用,使幼儿终身受益。让我们一起:“关注孩子,倾听孩子,欣赏孩子,以一颗童心理解孩子,以一颗爱心关爱孩子,以一颗耐心和孩子平等对话。”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大班续编故事活动教案:老虎来了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