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程资源 丰富学习经验
陈鹤琴先生非常强调儿童经验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他主张通过儿童的生活和儿童的经验来选择和确定幼儿园的课程,他认为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儿童化的,而不是成人化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是现实的,要引导幼儿向社会生活、民情风俗和自然物学习,引导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但在实践中,幼儿园仍较多依赖文本性资源,大量生活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尝试开发生活化课程资源。以提高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我园有一片美丽的果园,5月过后,火红的石榴花悄悄绽放在枝头,孩子们见了不禁驻足观看。可过了一段时间,一些石榴花托纷纷掉落。看着掉了一地的石榴花托,孩子们惋惜不已,纷纷捡拾。一天,有孩子惊喜地发现石榴花托的瓣儿(萼片)的数量不同,很多孩子也围观了起来。看到孩子们对石榴花托十分感兴趣,我们便顺此设计了数学活动“美妙的石榴花托”,并通过几次研讨不断完善活动方案,改进活动组织方法。
一、第一次研讨
经过观察,大家发现石榴花托具有以下特征:每朵花托的瓣儿(萼片)的排列方式都是封闭状的,每朵花托的瓣儿(萼片)数量也不同。在此基础上,大家确定了该数学活动的目标:(1)通过计数呈封闭状排列的瓣儿(萼片),复习有关计数方法。(2)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石榴花托按瓣儿(萼片)数量分类的结果。主要活动环节的设计如下:归纳计数呈封闭状排列的瓣儿(萼片)的方法;按瓣儿(萼片)数量给石榴花托分类;尝试统计不同瓣儿(萼片)数量的石榴花托的个数。
二、第二次研讨
在最初的活动中,大家发现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但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部分幼儿不能正确地对5个瓣、6个瓣、7个瓣的石榴花托进行分类,在统计时更是遇到了困难。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操作要求的交待不够明确,没有将抽象的数学操作要求转化为幼儿易于接受的语言:幼儿不能正确理解、区分石榴花托的瓣儿(萼片)数量和石榴花托的个数这两个不同概念。接着,大家围绕活动目标是否指向幼儿的发展需要,活动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等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聚焦到以下几个问题:(1)用什么方式将抽象的分类、统计要求交待清楚?(2)如何优化操作环节以高效完成活动目标?(3)怎样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经过反复讨论,大家形成了以下与上面问题对应的改进策略:
(1)以幼儿耳熟能详的故事、喜闻乐见的游戏情景引出操作要求,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首先,运用故事《三只蝴蝶》中的经典对话方式解释说明按数量分类的操作要求,例如,5号房子说:“5个瓣的请进来,6个瓣、7个瓣的别进来。”其次,为了防止幼儿混淆石榴花托的瓣儿(萼片)数量和石榴花托的个数这两个概念,在统计拥有几个瓣儿(萼片)的石榴花托最多时,以“招待客人”的游戏情境提出操作要求,例如,“客人来了,客人来了,大家来招待。你们看看5号房子有几个,让我数一数,1、2、3,有3个。”
(2)在分类、统计的操作环节,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可变每人4朵石榴花托为每人一朵,用小组操作代替个人操作,以适当降低难度,优化操作环节。同时调整目标,改“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石榴花托按瓣儿(萼片)数量分类的结果”为“尝试用小组统计的方法了解一堆石榴花托中拥有几个瓣儿(萼片)的石榴花托最多”。
(3)利用游戏情境“石榴石榴快快长”,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方法是:如果幼儿能大胆、正确地表述操作结果,教师立即展示石榴的生长图(石榴花托-小石榴-青石榴-成熟石榴),表示石榴在不断长大,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三、第三次研讨
大家进一步就如何让幼儿在行动中积累有益的经验,如何引导幼儿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如何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何延长幼儿学习的过程等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决定改变活动场地,带领幼儿到生机盎然的石榴园去开展活动,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状态下学习。于是,幼儿与石榴花托来了个亲密接触:幼儿在摆弄石榴花托的过程中复习了计数里封闭状排列的瓣儿(萼片)的方法;幼儿在发现石榴花托瓣儿(萼片)数量不同的自然秘密的同时。自主探索了给石榴花托分类的方法,真正体验到了在大自然中学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欣喜地看到,活动具备了真实、生动的特点,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如此,活动还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师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充分开展了交往、探索、操作等活动,获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从幼儿意犹未尽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们是玩得开心、学得快乐的。
通过这次研讨,大家体会到要真正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必须把握好四个“关注”。
(1)关注幼儿
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在以往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可能更多考虑的是教师的“怎么教”,而忽视了幼儿的“怎么学”。随着新《纲要》精神不断深入人心,我们逐步明确了要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幼儿在现有水平上做具有适宜挑战性的事。只有深切地关注幼儿在做什么,才有可能懂得应该让幼儿做什么。
(2)关注生活
对幼儿而言,课程就是他们每天所做的事情,只有源于生活的课程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应更多地取材于生活,打破学科领域,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关注经验
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对知识、技能及品德的学习,不是靠概念和理论的,因此教师一定要设法将知识、道理和技能还原为原本产生它们的实践探索过程,让幼儿在这个实践探索的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感受,在行动中发展。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应关注幼儿经验的获得。这意味着我们要强调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强调活动过程,引导幼儿在观察、探索、发现、表达、交往、欣赏等过程中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
(4)关注行动
幼儿的学习是行动性的,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不是简单的听和看。因此,我们应努力创造机会让幼儿做自己乐意观察探究的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自己能接受挑战的事、做自己能感受到趣味的事、做有思维参与的事等,从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进而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手工材料
关键词:课程
- 课程观摩展新教师风采 2014/12/09
- 对课程预设的理解和反思 2013/05/18
- 有效挖掘生活环节中的课程资源 2013/02/19
-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2013/02/04
- 幼儿园课程改革需要思考的若干问题 2013/06/04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