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为了孩子的音乐
说起音乐教育,人们总会想象这样的场景:一个小小的孩子坐在钢琴前,移动着还不十分灵活的小手指反复弹奏“小星星”练习曲;或是站在弹钢琴的老师身边,用稚嫩的童声单调地练着声。 确实,这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这种技巧的练习只存在于音乐教育的某一个阶段,是纯音乐教育的要求。然而神圣的音乐殿堂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通往殿堂的道路也并不都艰辛难行,沿着来自德国的奥尔夫音乐之路,每个人都有可能触及音乐殿堂的一隅。
作为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所追求的不是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而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它打破了科学的系统性,摆脱了科学对音乐的桎梏,更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可以说奥尔夫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它音乐的起步。
原本性
与传统音乐教育不同的是,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不是单独的音乐表现,而是结合了动作、舞蹈、语言的综合表现,也就是“原本性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
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是适合于儿童的。正因为此,奥尔夫音乐教育可以说是为了孩子的音乐,让孩子在全身参与的过程中培养乐感,感受音乐。
综合性
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即兴性(或称创造性)
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有限,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因此具有对音乐的天然的创造性。
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如同艺术家一样,用音乐去挖掘、创作、发挥想象力。即使是没有乐器时,他们也能用手、脚、筷子等代替乐器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创造性。
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
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
本土化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是开放性,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都能本土化。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人们可以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就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本土化的音乐更为人们熟知,且因具有通俗性而更加易懂和接受。在进行奥尔夫教学的同时还能使儿童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可谓是个美好的设想。也正因为此,奥尔夫音乐教育才不会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下去,永不过时。
自生命开端的
音乐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智能,音乐是人人需要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在挖掘人人俱有的音乐潜能,是在开发和培养、发展这个天性,使孩子健康成长,去感受和体验音乐语言、节奏、韵律。
在奥尔夫音乐里,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是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其中创作自己的音乐,表现自己的感受。
手工材料
关键词:奥尔夫
- 奥尔夫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012/11/11
- 初探幼儿音乐教育之“奥尔夫教学法” 2012/10/18
- 奥尔夫教学法与幼儿音乐教学 2012/09/25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2012/07/21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本土化的分析 2012/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