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托班幼儿的常规教育
两岁入园比三岁入园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1994年1995年入园的两个小班,一个是托班上来的,另一个是新入园的,一直到大班这两个班的发展差异就在行为习惯方面。追求其原因,其中之一是孩子在家多留一年容易形成更多“坏”习惯,更难改正。另外一点是进入小班不像托班那样有充分时间培养行为习惯。1996年开始把托班分为两组,各升入一班另收一半新生。新生的常规很容易养成,两个班发展平衡。其中托班上来的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对新生产生了很大的带动作用。
合理的常规就是孩子们愉快生活的保障,越早开始越容易养成习惯。当孩子们从家庭走进幼儿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时,可以给他们容易动手的玩具同时教给相应的动作和行为,既给他们带来了快乐,也培养了常规。这就是寓常规教育于各种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托班和小班的入园阶段容易陷入的误区往往就在这方面。缺乏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可以动手的玩具,派很多成人去“安抚”哭的孩子。孩子往往把“恋家”的情绪转移到安抚者身上,“粘”上家人的“替身”,形成不利于融入群体的坏习惯。事实证明,手上有了玩具,到室外走走,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由于对环境陌生也不会“乱跑”。
改进排队方式,消除不必要的等待。在一日生活过程中对孩子们最大的伤害是“排队”和“空等”,也是我们研究中最早解决的问题,因为这对保证孩子的心情愉快特别重要。那就是教孩子们学会“一个跟着一个走,不准撞不抢先”。地方大可以随意走。只要按时走到指定的地点,从室内走到户外去活动,不要求全体排好队齐步走,先收好玩具先排队,排五六人,主班教师带着走出去,动作慢的自然地加快速度跟上。这样就是发挥每个孩子的自主性,外出的先后,玩的时间多少,由各个孩子自己掌握。一日活动中不少环节的过渡都是用这样的观点安排的。帮助孩子们逐渐从“他律”向“自律”发展。改变了“规则”和“自主”对立的观点,出现了既有规则意识也能享受开心的托班幼儿集体。
常规教育的良好教育效果是由教师队伍的整体规范行为决定的。这应该是班级管理和幼托园所整体管理的基础,也是办好一个园所的基本功。但至今还不够重视,往往把常规教育局限于对幼儿的行为的约束,以致走入不必要的误区,导致孩子们心情不舒畅,老师劳累有压力。实际上只要把全园教职工按每个角色的任务确定行为规则使之相互配合,持之以恒地执行,把教育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形成自动化的机制,就不会出现:有的老师带班孩子们“听话”,别的老师上班“乱”;园长在秩序好,园长外出松懈;为应付检查加班加点“加工准备”等等情况。
手工材料
关键词:常规
- 试论幼儿园常规管理的科学建立 2013/03/03
- 新入园宝宝常规的管理 2013/03/02
- 在常规培养中如何发挥小班幼儿的主动性 2013/02/23
- 关于幼儿教学中常规培养的反思 2013/03/19
- 谈托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养成 2013/02/15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