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幼儿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更应发挥它的独特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幼儿求知欲。触动幼儿好奇心
创造激情来源于兴趣和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巧妙地抓住儿童纯洁稚拙的童心和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并依据绘画的特点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挖掘,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比如,在教幼儿画《有趣的脸谱》时,首先请几位善于表演的小朋友分别演示喜、怒、哭、愁,大家被他们古怪的脸部表情逗得开怀大笑,这时,笔者便从启发幼儿作画思维人手,很快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哈哈大笑的脸谱,小朋友们都表现得兴致盎然,于是,笔者趁机问:“谁想上来试画一个不同表情的脸谱?”话音刚落,十几双手“唰”地举起来了。不一会儿,表情各异的脸谱便被孩子们画在了黑板上。
二、观察大自然,启发幼儿的创造激情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要想让幼儿画出丰富多彩、充满童趣的画,必须丰富幼儿的知识,那么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陶行知老先生说过“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为宗师”;陈鹤琴先生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观千姿百态、纷繁变幻、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因此,教师应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进发。例如,教幼儿画森林的时候,就可以带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幼儿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树叶、树枝等等,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们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树林的作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
三、动手动脑,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手脑并用。当幼儿产生了创造意识后,就会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一次次地改进自己原有的思路,通过再思考、再动手,最终达到完美的结果。如:泥工活动捏茶壶时,教师出示自己事先捏好的茶壶,带领幼儿观察茶壶的结构组成,并讲解制作步骤,然后要求幼儿制作茶壶。由于幼儿年龄小,而茶壶的制作较复杂,幼儿在团出茶壶的身子后却无法将壶嘴安放在壶身上,教师就应该启发幼儿思考怎样才能把壶嘴安在壶身上,幼儿通过讨论后找出了一个合理的方法——用牙签棒将壶身、壶嘴连接。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壶嘴角度千差万别,教师再次让孩子观察后讨论,找出制作不合理的地方,并说明原因,经过几次尝试后,幼儿终于掌握了壶柄的连接方法,制作出了一个个好看的茶壶,这一过程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总而言之,美术是幼儿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语言,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既动手,又动脑,使教、学、做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创造意识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有意的创设,有度的引导,有机的渗透,从而点燃幼儿智慧创造的火把。
手工材料
关键词:美术
- 将自主性培养融入美术区域活动 2013/03/02
- 我眼中的幼儿美术教育 2013/02/28
- 走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三大误区 2013/02/25
- 美术活动与幼儿说话能力的培养 2013/02/25
- 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语言 2013/02/2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