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节奏乐活动中非专门性材料的使用策略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ober 感谢 bober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 
   节奏乐活动作为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们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对于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节奏乐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但在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受条件的限制,节奏乐活动往往被忽略和拒绝,孩子们享受不到节奏乐的美妙。本文表明教师要走出节奏乐活动一定要有“专门性材料”才能开展的误区,探索、利用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如:沙、石、瓶子、纸盒、餐具等非专门性材料,让幼儿在敲打中表现音乐、演奏音乐、创造音乐。并通过一系列基于审美表现、审美创造和非专门性材料的整合应用活动增强幼儿的审美体验,让节奏乐活动易于组织实施,便于教师操作。还给幼儿享受音乐、创造音乐的权利。 
  关键词 
  非专门性材料 节奏乐 环境 声音 

  节奏乐活动作为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们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对于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幼儿园很难做到幼儿人手一件节奏乐器,以至于节奏乐活动开展不起来,老师们畏难于节奏乐活动的组织和乐器的使用,从主观上更是不敢尝试节奏乐活动。因此寻找能替代节奏乐器的物品,帮助我们开展节奏乐活动已迫在眉睫。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尝试以非专门性材料在活动中的使用为突破口,从而丰富、拓展幼儿节奏乐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 

  一、突破“专门性”的意识限制,立足于自然、生活 
   “专门性”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无疑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巨大动力。如专门性的领域、专门性的人员、专门性的场所和材料、专门性的工具……正因为历史产生了“追求专门”的意识和行动,人类文明才从混沌低速运动的发展状态逐渐进步到日益更清晰化更高速化的发展状态。今天,在庆幸和感激“专门性”观念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人们又开始重新意识到:过分僵硬的“专门性眼光”取消了大自然大社会恩赐给我们的创造性地亲近和利用它们的机会。而非专门性的眼光:从生态开放——资源共享增值的角度看到了我们利用大自然大社会的丰富教育资源的可能性和与大自然大社会共享幼儿园内的教育资源并使其增值的可能性。 
  声音是音乐艺术的载体,音乐艺术又总是以音响标志着它的存在。在幼儿园的节奏乐活动中,各种乐器和物体发出的美妙声音,吸引着孩子们。但他们更喜欢通过自己的摆弄创造出好听的音乐。在幼儿玩弄乐器和可以替代乐器的物品中,我们发现他们对“非专门性材料”的热情大于真乐器,对于幼儿来说,汤匙、筷子、盘碗、钥匙串等都是现成的乐器。他们经常会自发地用这些东西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摆弄中乐此不彼,体验到一物多玩的乐趣。这让我们看到了利用自然和生活中教育资源的可能性,走出没有专门乐器,就无法开展节奏乐活动的误区。同时让“非专门性材料”走进我们节奏乐活动,可以提高教师对教学用具、材料替代性应用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材料、生活用具替代性功能开发的倾向。 

  二、分析音乐作品,提供(寻找)适合音色的材料 
  节奏乐活动不仅是一种听觉感知活动,而且是一种多通道参与学习的体验活动,所以,节奏乐的配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在进行节奏乐活动前,我们要仔细倾听作品,了解乐曲的性质、情绪、风格,分析音乐里用了哪些乐器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同时要分析乐曲的形式、节拍、节奏及旋律的特点,找出有呼应、对比和变化的地方,再精心寻找选配适合表现作品的自然材料,以便更好地用材料表达乐曲的感情。例如,在对乐曲《卡门序曲》和《浏阳河》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两首乐曲的曲风是大不相同的,而如果将能凸显《卡门序曲》中刚劲有力的材料加入到《浏阳河》中,就会带来听觉上的混淆。又如,节奏活动《小看戏》是东北秧歌的一种,表达了人们欢乐的情绪。乐曲中使用了锣鼓、镲等民族乐器,我们在仔细倾听、分析作品后,发现孩子们喝水、吃饭的茶杯、勺子、点心盘这些材料发出的声音很有气势,也非常热闹,适合为乐曲伴奏,于是在活动中,我们选择了这些材料。孩子们则感到非常新奇,很有兴趣的用这些“打击乐器”来演奏乐曲,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在节奏活动《夏天的雷雨》中,要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雷声、雨声和闪电,于是我们在幼儿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和他们一起分析作品,找一找哪种材料适合雷声,哪种材料适合雨声。孩子们找来了塑料桶、纸箱、装豆子的瓶子、银色的纸等等,活动中由于这些材料的加入,我们的活动变得更有趣,更生动。 

  三、放大幼儿是活动主体的观念,让他们自由探索、寻找、总结使用材料的方法 
  在幼儿园《纲要》中,强调了幼儿的主体性,而主体性素质培养的核心在于其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等自主特征的培养。在活动中,幼儿有了求知探索的欲望,教师就应因势利导,以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幼儿交流、探索。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更要扮演好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要更好地引导和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能动性。例如,在节奏乐《阿拉木罕》教学活动中,我们舍去第一、三乐段的配器要求,而在第二乐段中,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依据由弱渐强的旋律特点进行相关的配器方案设计。在同伴之间的相互探索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演奏方案,有的幼儿选择以一种材料演奏力度的变化来表示由弱渐强的旋律特点;有的幼儿则以材料数量逐渐增加的方式来表现;而有的幼儿则以音色的不同来进行组合演奏等配器方案。又如在《报纸的游戏》中,幼儿先找到自己的“座位”(报纸),在老师的引导下再发挥想象以“报纸”做表演的乐器并探索报纸能发出怎样的声音,是如何发出的。幼儿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然后即兴创编出节奏来,最后启发幼儿利用报纸玩各种游戏。活动中幼儿始终是主体,通过空间移动、记忆、探索、即兴创编等方法,使幼儿对声音的美感产生探索的兴趣。 
   在小班节奏活动《朋友的脚步声》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木块、塑料纸、竹筒、饮料瓶、乒乓球等材料。在为故事中的角色配音时,我们没有直接告诉幼儿,什么材料的声音像树叶姐姐的脚步声,什么材料发出的声音像大力先生的脚步声,而是让幼儿在众多的材料中自由探索、感知,找出自己最满意的材料,有的幼儿用两个饮料瓶敲击发出大力先生的脚步声,有的幼儿用手拍打纸箱也能发出大力先生沉重有力的脚步声。有的幼儿用笔敲打木块发出小老鼠的脚步声,有的幼儿用乒乓球在桌上跳动,发出小老鼠的脚步声。孩子们没有因为材料的不统一而在演奏时感到无所适从,相反恰恰是材料的丰富而让音乐更丰满。 
  同时,教师在节奏乐活动中还要做好角色转换,包括心理上的转换和空间上的转换。在活动指导中的角色退位,是弱化对幼儿干预的一种有效策略,也是幼儿自我及相互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创造幼儿自由实践与表达机会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在为音乐选择材料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地将自己的构思强加给幼儿,影响或阻碍了幼儿的自主学习。如《春雨的声音》活动中,老师在引导幼儿欣赏完诗歌,感受到春雨落在不同物体上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后,就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他们在所提供的材料中,寻找适合音乐情境与情绪的材料,并创编出不同的节奏型。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发现与经验,用碗和勺表现出路灯在春雨中发出“叮当、叮当、叮叮当当”的声音;用塑料包装纸表现树叶在春雨中发出“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这一切都是我们放大幼儿主体地位,从教师角色上退位所带来的效果。 

   四、创设幼儿可探索、创造、表达音乐的环境 
   除了组织专门的节奏乐活动,我们还要积极为幼儿创设便于探讨、创造、表达音乐的环境。抱着“欣赏”的态度看待每个孩子,尊重和信任孩子们自己的、内在发展的时间表,运用支持和充满丰富刺激的环境,让孩子都会依照他们的内在动力渐渐发展和成熟。如创设音乐区,提供各类器具,包括半成品的玩具,让孩子对生活中的乐器产生兴趣,发现生活中简单易懂的节奏型,创设 “适于开端”的音乐环境,从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入手,如敲敲、打打、边敲边念,利用说话作为起步进行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这样不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这也充分体现学习的生活化和游戏性,让孩子在浅显的活动中,体验成功,激发自信,培养、尝试和发现的意识,给予自我激励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态度和自信心。使孩子感受到一个充满支持和肯定他们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 
  华东师大的陈淑琴教授在“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研究中提出,采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符合音乐感知规律的方法,让幼儿在敲敲打打中轻松愉快地感知和理解创造音乐,使幼儿乐在趣中、乐在奇中、乐在此中。为此,我们开设了自制节奏乐器演奏的活动,让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开动脑筋,自制节奏乐器。大家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寻求不同音色的物品,自制一件节奏乐器,并表演特定的情景活动。如运用自制的钥匙串,表现出电话铃响的场景,用装豆子的饮料瓶摇出不同节奏表现妈妈扫地的场景,用木块相击出不同的节奏表现爸爸剁菜的场景等等,还可以设计出很多有情节的场景,用自制或现有的材料组合表演。我们还指导幼儿用废旧材料为故事配音响效果,在感受不同音乐效果的同时,学会控制音量、轻重变化;为熟悉的诗歌配以多种节奏型;例如:用音乐欣赏《喜洋洋》结合过年的气氛,用易拉罐做成鞭炮配合音乐自编节奏玩放鞭炮和烟花的律动,并巧妙地制作鞭炮烟花的图片,帮助幼儿来分析音乐结构。孩子们体验到热闹欢快的节日气氛,真正从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如:“快乐的脚步”游戏,我们在教室里摆放一面神奇的“大鼓”(一个较大的塑料桶),孩子们自由尝试各种节奏练习,表现出不同角色的脚步声,如大象的脚步声是咚、咚、咚,小马的脚步声要敲击桶边才更形象,孩子们在敲敲打打中发现了自然与音乐的和谐。而这些创造性的节奏乐活动,使幼儿的音乐智能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我们还将节奏乐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知道,平常的锅碗瓢盆经过一定的配器也一样可以产生美妙的音乐效果。如《厨房音乐会》活动中,我们发动幼儿从家里带来锅、碗、盆、铲、勺子等厨房用品,布置成迷你小厨房,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各种用具的不同声响,大家共同商讨选择合适的器具为乐曲配音,共同演奏出了一首振奋人心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总之,我们要走出节奏乐活动一定要有“专门性材料”才能开展的误区,大胆选择、利用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如:沙、石、瓶子、纸盒、餐具等非专门性材料,让幼儿在敲打中表现音乐、演奏音乐、创造音乐。并通过一系列基于审美表现、审美创造和非专门性材料的整合应用活动增强幼儿的审美体验,让节奏乐活动易于组织实施,便于教师操作。还给幼儿享受音乐、创造音乐的权利,让幼儿在亲近自然、亲近生活中体验到另一种音乐的美。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强化角色意识 优化班级管理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论证启新程,共“研”途繁华开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2024年度课题开题论证会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