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用智慧去记录 用心去追随—关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寻常时刻”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lanni 感谢 lanni 上传 0人参与

  教育本应顺应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使儿童成为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但纵观当今的幼儿美术教育,普遍存在“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注重临摹,忽视自由表现”和“教学模式一般化、时间化”等问题。
  为此,教师如果要更深入地认识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真正提高个人的教育水准,不妨采用“冷眼不旁观”的策略,作为观察者介入幼儿的美术活动,去记录幼儿活动的情况,根据幼儿年龄、个性特点及活动情况去理解、追随、支持、回应孩子,实现自我角色的转变,
  以真实的教学实践为例。上杭城东幼儿园的小朋友楠楠参加了美工区里的吹画活动,她想吹一棵树。她用眼药水瓶子从墨水瓶里吸了一些墨水,然后滴了一滴在纸上,接着俯下身子,用嘴巴靠近墨水,鼓起腮帮用力地吹,可是那滴墨水动也没动。她皱着眉毛想了想,或许墨水太少了吧,于是二话不说,拿起眼药水瓶子在原有的墨水上又挤了一些。这下她一吹,墨水开始随着气流的方向流动了,她不停地加墨,不停地把嘴唇合拢吹出有力的气流来,不一会,墨水就被吹成树干的形状了。
  看到了短暂的成功,楠楠大受鼓舞,她只顾着用嘴去追随着墨水的滚动,嘴与墨水的角度成直线,而没有注意到所吹出的气流与纸张的角度,所以“树”没办法继续“生长”,用这方法吹了一段时间,依然只见到树干。她有点气馁了,想重新拿过一张纸,从头开始吹画。
  看到楠楠的行为,我鼓励她自己去发现问题:“你已经吹得很好,要坚持。想想前面吹的时候你都是朝哪儿吹的?头转动一下试试。”听了我的话,楠楠站在那儿想了想,下意识地把头偏了偏,没想就这一点点的挪动,调整了气流与纸张的角度,墨水在气流的推动下变换了方向,她非常高兴,继续自己的创作。
  过了一会,她开始尝试转动纸张的方向,果然“树”真的朝着各个方向生长着。看她高兴地四方摆弄,我提醒了一句:“注意树的生长方向。”听我这么一说,她一时半会好像没反应过来,于是我又说:“树的生长应该是从下到上的,倒过来吹,有的树枝就会往下长了。”她好像有点明白了,不再四处转动纸张,四处吹了,而是把纸张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嘴巴朝上、朝左、朝右吹着。过了不久,一幅漂亮的吹画作品《树》就产生了。
  以上就是教师作为观察者,在幼儿吹画活动过程中进行“驻足停留”,并记录详细过程信息的一幕。作为小朋友最爱玩的吹画活动,作为吹画活动中最常见的“寻常时刻”却让我在重温、学习、反思、分析后颇有感悟。

  1. 关注过程,解读孩子
  从这短短的吹画过程中,加深了我对儿童成长中“寻常时刻”的理解。我觉得我们作为幼教工作者,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孩子们那些曾经被我们忽略,却具有极大价值的、细小的、简单的时刻。在创作想象性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的关注点应该不仅限于落在孩子“做得怎么样”,而应更多地关注孩子“是怎样做的”,让孩子经历过程,让我们关注过程。
  吹画过程中,孩子或多或少地经历了一番周折,作品最终还是成功了。可是活动的变数很多,假如作品不成功,而我们的观察又仅仅关注于结果,我们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孩子没有学会。那么,毫无疑问,老师之后所采取的教育策略也将是笼统的,失之偏颇的。
  只有静下心来,认真关注过程,我们才能发现孩子在自己经验水平上的思考和长进,也许这就是教育“重在过程”的价值。“过程”有助于我们解读孩子,理解孩子。如果教师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的作用、想能够采取适当的教育策略以最大限度推动孩子成长,那么关注“过程”才是最为重要的。

  2. 学会放手,相信孩子
  从吹画作画的过程来说,画面不断变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孩子不断想像、创作的过程。吹画很简单,一滴墨汁或者几滴颜料水能够让孩子聚精会神玩上半天而不知疲倦。原因首先在于吹画看起来太简单了,让孩子的心情很放松;其次,吹画太好玩了,让孩子体验到自由创造:可以吹成笔直的树,弯曲的树……没有人去约束、去要求、去干扰,更没有心理负担,有的只是绝对放松的心情,在自然宽松的氛围中,在完全轻松的状态下,兴致所至地吹出来千奇百怪的形状,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溜走,孩子的活动充满了欢乐。
  回头看看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得很认真,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孩子。但有时往往事与愿违:老师讲的太多了,孩子消化不了,认为画画很复杂,太难了,从而慢慢失去绘画的兴趣。
  通过对“寻常时刻”的关注,给我一个强烈的启示:作为教师,应充分鼓励幼儿这种有意义的学习 ,抛开“灌输式”的教育言行,更多地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学会理解和欣赏孩子,相信他们的潜力,学会提供更多宽松自由的氛围,给足空间、给足时间,鼓励他们去探索和求知。这样我们才能经常看到这一幕幕精彩时刻—孩子在想象、创作的过程中不断运用、更新、调整、整合自己的方法和经验以期获得最佳的结果,那种不屈不挠的探究精神、那种认真执着的态度、那种绘画创作的自由、那种欢快情感的流露是那么可爱和美丽!

  3. 适时介入,推动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思维方式、兴趣爱好,还有他们自己所特有的对事物的认识和生活经验,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们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角色和立场,尊重孩子,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使自己成为孩子活动的参与者、活动材料的提供者以及解决问题的支持者,来推动孩子用脑去思考,用手去探索。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一定要确定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尽量避免过多地限制和干预,根据活动需要找准切入点进行有效的引导。
  (1)当活动失去吸引力,幼儿的创作兴趣减弱时,教师要适时介入。
  例如,在吹画开始时,楠楠用力吹墨汁但没吹动,我并没着急地告诉她该如何做,而是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观察孩子,用一种宽容的心理去理解孩子、等待孩子,给她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也有时间去分析和解读她下一步的行为。而后来因为角度问题,“树”没办法继续“生长”,活动失去吸引力,楠楠的创作兴趣减弱想放弃时,我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支持她,适时地引导激发了幼儿二次创作兴趣。
  (2)在美术活动中出现新问题制约幼儿创作活动时,教师要适时介入。
  例如,当孩子想让墨水朝不同方向流动,开始尝试转动纸张方向并四处吹,创作方向出现失衡时,我才适时介入,提醒幼儿树的生长方向,间接对孩子施与影响,隐性引导幼儿的行为来推动幼儿的创作,进而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
  低龄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情的渗透,是爱的流露。美术活动的“寻常时刻”在幼儿园随处可见,往往蕴藏着很多的信息和启示,教师应关注过程,学会观察、进行记录,以独特的视角获取信息,发现孩子亮点,着眼于实处欣赏孩子,并在欣赏中最大限度地相信孩子、回应孩子,推动孩子。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开学寄语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