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主题墙饰创设之我见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pinzi 感谢 pinzi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适应性课程下的幼儿园课程建设下的墙饰创设布置教师要立足于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结合实际,要注重墙饰内容的选择及来源、注重墙饰的创设与布局、充分发挥墙饰的后续教育功能。
  【关键词】墙饰选择创设布置后续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墙饰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充分利用幼儿园墙饰,是当前幼儿教育中值得广大幼儿教师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是基于整合课程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突出课程的适应性和发展性,而适应性和发展性又是紧密相关和互为促进的。适应性发展课程的构建体现了几方面的理念:①以尊重幼儿为前提,课程目标和设计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②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课程内容与幼儿社会现实及生活相联系;③顺应综合化发展的时代主流,课程的理论研究走向多学科的整合;④强调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课程计划与实施注意发挥儿童、家长和社区的积极参与作用。本园的文化背景,从其实际情况出发,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在墙饰的创设布置上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注重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来自主探究问题。幼儿园墙饰具有装饰性、教育性、操作性等多种功能,它不仅可以增添幼儿园欢乐、亲切的气氛,陶冶幼儿美好的心灵,而且它还体现着幼儿学习、生活、游戏的内容。墙饰布置,不单单在于教师给幼儿提供一个怎样的外在环境,而且更重要的在于教师如何利用这些外在环境,和幼儿一起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环境的创设中,主动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使幼儿主动发展。更是注重让墙饰能说话,体现幼儿园教育以幼儿为主的教育模式。

  1.注重墙饰内容的选择及来源
  1.1幼儿园墙饰内容来源于课程。各班环境创设都以以主题开展为线索,在配合主题教育需要进行主题墙创设,教师根据主题开展的需要,由教师引导,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幼儿积极参与构思、创作、安排,与幼儿共同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墙设。尽可能多为孩子考虑,孩子可能需要什么,孩子可能会对什么感兴趣,从而尽可能多地去满足孩子的多种需要。具体由教师创作大背景,树型网络图或其他背景,孩子们在其中丰富内容,使之体现幼儿的意愿、兴趣、体现幼儿主体意识。如:大班《春天的秘密》主题开展前,教师们就引导幼儿收集各种有关春天的图片,多关注身边春天的特征,了解春天植物、动物的变化、春天我们可以做什么、春天有哪些节气等等。同时,把自己想不明白的一些问题也请爸爸妈妈帮忙记录下来,有的班级也让幼儿自己画下来。带来幼儿园,我们老师再将图片、问题分门别类,和幼儿一起稍加装饰,一块《春天的秘密》的主题墙饰就跃然于墙上了。
  1.2幼儿园墙饰的内容来源于幼儿。适应性课程要求教师要以幼儿的眼光看世界、看问题,以尊重幼儿为前提。我们的教师首先是根据孩子的需要对墙饰进行框架创设,允许孩子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墙饰内容,使他们在此过程中成为建构自己知识的主角,最后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记录,而不是以往的由老师包办,此项改变,大大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孩子动手的能力。如,中班在实施“地球家园”主题时,有一天幼儿园正好停水了,幼儿园组织了保育员到幼儿园旁边去提水,看到保育员阿姨提水都很累,幼儿发起了有关水的讨论——没有了水,我们怎么办?老师借此机会要求幼儿周末回家记录自己家庭一天用水的情况。幼儿和家长如实拍摄并带来了自己在家怎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等小窍门的录像。在教室播放后,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于是生成了“爱护水资源”的板块,教师和幼儿用照片、图片和绘画的形式在主题墙展示了我们周围水资源的状况、怎样节约用水、怎样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等……。由此可见,主题墙饰从幼儿关注的问题而来,最能激起幼儿的共鸣,引起幼儿对墙饰的关注,进而有与他人交流墙饰内容的动机。也体现了适应性课程中的理念: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课程内容与幼儿社会现实及生活相联系。
  课程中每一个主题的开展和推进,教师都会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和需要,为孩子留出最大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孩子们主动地去关心主题墙饰,使班级的主题环境创设伴随主题开展的日渐深入而不断完善。
  1.3幼儿园墙饰内容来源于生活。季节交替时,我们教师从各个方面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创设一块符合当时季节特征的墙饰。加深幼儿对季节的认识。此外,有节日或重大事件发生时,教师抓住契机,创设出一块让幼儿关注的墙面。如:劳动节来临前,各班结合劳动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五一亲子活动,并将活动情况用图片、录像方式进行记录,并由幼儿评出各种奖项,如:最佳扫地奖、最佳擦桌子奖等,活动前和幼儿一起制作小红旗、五角星,用于发奖,活动结束后将图片展示出来,把奖品(红旗、五角星等)粘贴在得奖图片上方,形成了一块关于节日教育的主题墙饰。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并让幼儿获得了成就感

  2.注重墙饰的创设与布局
  陈鹤琴先生说过:“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更加爱护。”作为适应性课程项目实验园,我园教师的理念不断得到更新。在教育过程中,都努力让幼儿成为墙饰创设的主体,每位幼儿都成为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墙饰的创作不再是老师独自构思、甚至包办代替幼儿完成。墙饰创作过程中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参与制作、创设,在动手中体验制作的快乐以及成功的成就感。在墙饰的布置中,大家教师注意了以下几点:
  2.1利旧利废、童趣盎然、色彩明快。教师在进行墙饰创设时注重童趣的形象和明朗、活泼的环境气氛。走到各班,鲜艳、明快的色彩,活泼的造型、可持续发展的主题,都会给人以亲切,舒适、喜悦、童真的感觉;在墙饰布置时把收集的各种废旧物品,如:旧鞋盒、酸奶瓶、奶粉罐等;收集各种充满本土特色的材料,如:竹子、各种种子等,融入到墙饰当中。说明教师在进行主题墙饰创设时,充分考虑到形象和色彩对幼儿的影响,并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墙饰创设中去,扩大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我园教师坚持立足“服务幼儿”这个基本点,幼儿园的墙饰,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还服从教育的需要,使之成为教育目标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将教育的主题内容转化为形象具体、色彩鲜艳、生动有趣、赏心悦目的墙饰,即寓教于墙饰之中,让墙饰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作用。
 我园各班墙饰布置的内容还注意纵面、横向发展的序列。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版面上既有让幼儿看得懂的内容分析、活动建议,还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墙饰结构简单、色彩鲜明,感官刺激明显;供给他们操作的物品形式多样。使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大大增强。 
  2.2墙饰展示作品难易适当。纵观各班墙饰上幼儿的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而我们的教师给了每个幼儿一个平等参与的机会。幼儿之间存在的能力差异,有的孩子能力较强,制作出来的作品精致、美观,而有些孩子能力较弱,做出来的作品不够美观。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老师调整策略,有的放矢,根据幼儿发展层次的不同,灵活地安排墙饰布置的内容,在幼儿有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布置。能力弱的幼儿做不出美观的手工,那就放低要求,引导他们参与资料、图片的收集或者制作板块边框装饰。有效地调动了每一位幼儿参与布置的积极性。当幼儿看到自己参与的劳动成果时,他们不仅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且也会主动去欣赏、领悟环境所蕴涵的教育内容。
  总之,我园各班墙饰的展示及布局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本,每块墙饰上展示的幼儿作品,形式多样,面向全体幼儿。墙饰布局符合幼儿年龄特征。高度、大小、排版的确定都遵从为幼儿服务的宗旨。

  3.充分发挥墙饰的后续功能
  充分挖掘墙饰的价值,使之贯穿幼儿整个学习进程。当一个主题活动结束,需要更换主题时,我们教师还将撤换下来的主题内容分散到各个区角里,让幼儿在游戏时,还可以玩一玩、看一看,实行多领域渗透教育。如大班主题活动《信息世界》中,孩子们创作了很多形式丰富的绘画、剪贴材料、手工操作材料等。更换主题后,老师就把这些材料放在建构区,让孩子们在玩建构游戏时,可以用来拼搭、粘贴,在玩中又巩固了前一主题的知识。
  我园适应性课程的开展,旨在让教师转变观念,将幼儿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征出发,让课程的价值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体现,把环境布置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的建构性要素,让主题墙饰与幼儿的发展互动起来。通过墙饰布置等途径对课程尝试进行改革和实践,让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获取了更多的知识而和经验,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幼儿园课程的立足点。让幼儿在感知事物与动态环境的互动中,提升审美情感,体验审美情趣,享受成功的快乐。让幼儿园的墙饰真正地成为每个孩子展示自己的舞台!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让反思“看得见”“摸得着”——“五边形思考法”在教师反思中的运用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