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如何教幼儿学好数学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jinxiangyu 感谢 jinxiangyu 上传 0人参与

  数学是幼儿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 家庭数学启蒙方法,对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让家长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数学启蒙教育呢?

  一、根据幼儿发展水平,进行数学教育
  相关部门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孩子在4岁前后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会对数字概念如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数运算、形体特征等突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标志着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到来了. 错过了数学敏感期,有的人会一生都害怕数学,一提数学就头疼.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孩子对数学是喜欢、厌恶还是恐惧,大多数是在幼儿阶段造成的. 有些家长,他们非常重视孩子数学知识的学习,然而,由于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抽象性. 在许多幼儿家庭的数学教育中,有的家长每天会出许多数学计算题,让孩子进行反复的运算练习;有的家长盲目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对比;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过高,当孩子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责怪孩子……这样非但不能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热情,反而会使他对数学产生厌恶心理,不愿意再配合家长和教师学习数学.
  中国有句俗语“拔苗助长”,用到这里,就是指有些家长不顾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而进行数学教育. 如有的孩子才3岁半,刚上幼儿园小班,可父母却早已要求孩子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如孩子不会,就又打又骂,责怪自己的孩子没出息. 其实在小班上学期,幼儿园根本就不开设单独的计算课. 对孩子们的数学启蒙,是贯穿在孩子的生活和游戏中的. 家长求胜心切,这样做,只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数学反感、厌恶、弃学. 了解孩子认知发展水平,有助于家长开展幼儿数学启蒙教育. 以“数的概念”和“逻辑关系的概念”为例:幼儿年龄不同,其能力发展就不相同. 2岁的孩子会判别数的多和少. 3岁的孩子会从1数到5,并且知道大小、顺序,可以用实物表示1到5;会做简单的分类和单纯的序列游戏. 而5岁的孩子则会从1数到10以上,并且知道顺序,可以用实物表示1到10;会明确的分类并说出原因;可以做较复杂的序列游戏. 7岁的孩子就会从1数到20以上,并且知道顺序,也会用实物表示,还会做10以内的合成分解;会按照实物的特征做精细的分类并说明原因,会完成较复杂的序列游戏. 由此可见,幼儿知识水平的提高是和幼儿的年龄成正比的. 幼儿的数学学习,应循序渐进,顺其自然,如同上台阶总得从下往上一步一步地走,想一脚跨越两步、三步,不小心就会摔跟头.

  二、结合幼儿生活,进行数学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目标和内容要求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意义”. 可见,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数学教育是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
  了解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数概念发展水平,家长就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生活适当地进行数学教育.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提炼后最终形成的. 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 如果所学的新知识能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新知识更容易使孩子接受和理解. 通过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孩子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生活处处有数学. 通过日常生活“数学化”,让孩子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 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增进了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的,家长要善于利用孩子的生活,引导孩子从生活中走进数学,使枯燥的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
  总之,只要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的内容. 家长贴近孩子生活开展数学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教育走出单纯传授枯燥知识的框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操作材料,进行数学教育
  操作材料在幼儿数学活动中,是数学活动的载体,是幼儿赖以思维的物质基础.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 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己息息相关时,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有意义的学习才会产生. 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的学习行为. 所以操作材料的选择,应尽量选择贴近孩子生活实际的数学学习材料. 如家里常见的物品,如:水果、积木、茶杯、纸牌、筷子等. 这些日常用品,随处可见,随时可用. 而且对孩子来说很熟悉、亲切,能引起孩子学习分类、计数、排序等的兴趣. 家长可以充分利用一切时间,与孩子一起学数学,吃饭、分水果、玩积木、打纸牌、逛超市、菜场……生活即教育、处处有数学.

  四、运用多种活动形式,进行数学教育
  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数学是枯燥乏味的. 家长要运用不同的活动形式,让孩子在玩耍中,轻轻松松地学数学,努力培养幼儿亲近数学的情感. 2~3岁的孩子可进行“唱数学”. 即吟唱与数字有关的儿歌,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讲数学”,即讲带有数字的故事,如:“七个小矮人、三只小熊”的故事. 3~4岁的孩子还可进行“说数学”,如:“我咬了一口饼干,我的饼干比你多”等. 类似的方法可以学习很多知识. 4~5岁的孩子可进行“画数学”,如:几何图形组合画,画左右手. 5~6岁的孩子可开展“数学游戏”,如飞行棋游戏、迷宫游戏;整理图书,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与厚薄等. 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孩子对数的认知,更要注意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通过有趣的生活、游戏等情境性的活动来学习,从孩子心中萌发的数学蓓蕾,可以让孩子从小享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孩子终身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让孩子及早接触数学、学习数学、热爱数学,使他们从中养成热爱学习、热爱知识、热爱生活的健康个性与和谐素质.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少儿英文歌曲Flash:Brother and I(我的哥哥和我)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