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导入与结尾策略
[摘要]导入与结尾是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两大重要环节。引人入胜的导入是引发幼儿音乐兴趣与热情的导火线,教师可以采取谈话导入、画面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表演导入、节奏导入等策略;耐人寻味的结尾将使音乐活动得到美的升华,引起幼儿深刻的回味和思考,教师可以采取点睛结尾、回味结尾、演绎结尾、悬念结尾、拓展结尾、争鸣结尾略。
[关键词]音乐活动;音乐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
如果把一个成功的音乐活动比作一段乐章,那么精妙的导人就是乐章引人人胜的引子,隽永的结尾就是令人意犹未尽的尾声。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设计导人与结尾环节,对丰富幼儿的音乐情感,培养其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设计导入的有效策略
精彩的导入很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也是幼儿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环节。
一是谈话导入,贴近生活。教师可以谈话的方式导入音乐活动,通过提一些幼儿熟悉的问题,使他们产生亲切感和求知欲,从而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活动的内容与情境中去。例如为激发幼儿学习歌曲《属相歌》的兴趣,教师可以先问孩子们,什么叫属相?等孩子们五花八门地回答完之后,教师抛出主题,并告诉孩子们属相都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排序的。简短而风趣的对话,总是能够激发孩子们学习新歌的欲望,同时扩大他们的视野,为学习新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画面导入,直观形象。用生动的视频或图画导人音乐活动,能给幼儿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l和想像力。如学习新歌《我是草原小牧民》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观看蒙古大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草原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孩子们会自然地赞叹蒙古民族精湛的乐器演奏与优美的舞蹈表演,从而产生学唱这首具有鲜明的蒙古族特色的新歌的兴趣。
三是故事导入,妙趣横生。对幼儿来说,故事始终有着很强的“诱惑力”,精彩的故事配以老师丰富的表情、动作,最能引导幼儿进入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活跃幼儿的思维,发展其想像。如为激发幼儿学习新歌《布谷鸟》的兴趣,教师可以讲一个森林音乐会的故事,并惟妙惟肖地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让幼儿提前感知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进一步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热情。
四是谜语导入,锻炼思维。谜语生动形象,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游戏。用猜谜语的方式导人,不但有利于引起幼儿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能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习新歌《小雨沙沙》前,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们猜一猜“千根线来万根线,颗颗珍珠线上串,看得见来摸得着,掉在地上却不见”这条谜语的谜底,让幼儿鲜明、准确、形象地感知歌唱内容,增进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五是表演导人,感受氛围。利用幼儿好奇爱动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肢体表演动作,让幼儿提前感受所学音乐作品的旋律,往往可以有效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在学习歌曲《粉刷匠》时,教师可以用逼真的动作,伴随活泼的旋律,以哑剧表演的方式,让幼儿猜教师在做什么。如此生动有趣的表演不仅会让幼儿主动为教师喝彩,更会激发起他们跟着老师一起边表演边学唱的兴趣。
六是节奏导入,潜移默化。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以歌曲《小雨点》为例,其最有特点的节奏为切分音,因此在导入这首音乐作品时,可以让幼儿先听辨这一节奏型,并加以拍击。在随着音乐拍一拍的过程中,幼儿会很快掌握这一最典型的节奏,从而不仅增强无意注意的能力,而且增加学习音乐的成就感与自信心。除以上策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更具创意、更精彩的导入,关键是导入方式应始终与主题相得益彰,并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欣赏水平。
二、设计结尾的有效策略
如果说,充满情趣的导人是活动成功的一半,那么耐人寻味的结尾,必将使音乐活动得到美的升华,能够引起幼儿对整个活动的回味和思考,使幼儿百学不厌,其乐无穷。
一是点睛结尾,陶冶情操。在音乐活动中,用点睛式结尾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欣赏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时,幼儿通过层层欣赏已经体会到,歌曲A部曲调优美、宁静,节奏舒展,生动描绘了农村夜景;B部乐曲大起大落,震人心魄,痛述了旧社会的苦难生活。临近结束时,如果教师能用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的语言对比我国人民在解放前后的巨大生活差距,必能进一步升华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让孩子们体会到只有祖国强大,才能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尊重,老百姓的生活才能越过越好。
二是回昧结尾,鼓舞精神。教师在结尾处巧妙引入与音乐作品相同内容或主题的文艺作品,可以使本来趋于平淡的结束部分又掀波澜,让孩子的内心再次被打动。如欣赏音乐作品《野蜂飞舞》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讨论,配着这首《野蜂飞舞》乐曲,可以玩什么游戏。根据音乐性质,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找带头人”的游戏。趁幼儿还沉浸在斗智斗勇的游戏快乐中时,教师要伴随音乐,及时提醒孩子们随音乐变换各种动作,要求其中起带头作用的幼儿更是要思维敏捷、联想丰富,“观察员”的反应则要敏锐、模仿力要强。这就好比蜜蜂,白天采蜜、晚上酿蜜不停地工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十分勤劳。这种回味式的结尾能让幼儿的精神受到鼓舞、思想受到启迪,促进其精神品质的发展。
三是演绎结尾,挖掘潜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自信地演唱、演奏或表演的能力,促使幼儿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同时让幼儿感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完美的音乐活动可以在幼儿的律动、歌舞表演中精彩地落幕。如在组织实施音乐活动“快乐的阿依古丽”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幼儿了解维吾尔族的民俗文化,感受新疆歌舞的风格和练习新疆舞的基本舞步的基础上,在活动结尾时提供新疆帽、小马夹等民族服饰,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展示维吾尔族的民族特色,由此激发孩子们强烈的表演兴趣与表演欲望,在活跃的气氛中结束整个活动。演绎式结尾法不仅能很好地实现寓教于乐的理念,而且符合幼儿好动、好玩的天性,可以让幼儿对音乐作品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四是悬念结尾,积极探究。章回小说常常在上下回连接中写上“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提示。这实质是一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如果用在音乐活动结尾处,通常能够给幼儿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大问号,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强烈欲望。例如在组织“非洲欢迎你”这一音乐活动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观看录像,了解并欣赏非洲的风土人情,模仿非洲朋友热情的邀请语及肢体动作,而后在结束时拿出一个非洲鼓,问幼儿这是什么乐器,待孩子竞相回答后,教师提示说:“非洲有很多种乐器,其中鼓是最重要的乐器,据说非洲的鼓还有许多神奇的功能呢,比如说话鼓、欢迎鼓等,你们想了解吗?以后我会一一介绍。”如此结束语,往往会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追着教师问个不停,由此既激发了幼儿积极主动探索未知的兴趣,也很好地培养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五是拓展结尾,开阔视野。幼儿的音乐学习不应仅仅局限在教学内容上,还应拓展或延伸到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音乐活动的结尾环节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拓展来体现音乐与相关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如在组织音乐活动“大中国”时,教师可以在活动结尾时播放题为《祖国美》的课件,并对幼儿说:“我们中国好大好美,究竟怎么大怎样美,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查看,然后与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样的结束方式能把孩子引人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让儿童学会自己学习、自己研究,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去做。
六是争鸣结尾,各抒己见。当前的课程改革提倡研究学习,鼓励幼儿在探究发现中寻找答案,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幼儿发现、思考、质疑与探索的过程,从而让幼儿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与发展。音乐教学活动中也常常会出现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把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在活动的结尾处通过讨论、争辩,得出正确答案,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例如在组织音乐活动“彩虹”时,教师可以在激发幼儿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彩虹的基础上,在此欣赏活动结束时,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彩虹形成的原因及其组成特点。幼儿有可能会争得面红耳赤,如有的认为彩虹是因为太阳很厉害,照出来的;有的说彩虹是因为下雨后太阳照出来的;还有的说彩虹有很多种颜色,有的则说彩虹只有七种颜色,等等。这就比教师直接告诉儿童答案,更能促进幼儿思维品质与探究精神的发展。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由此可见,讨论、质疑、争鸣式的结尾方式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总之,教师组织的音乐活动应如精彩的文学作品一样,“起句当如爆竹,结局当为撞钟”,尤其是结尾部分应如深山古刹的钟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能令幼儿沉浸其中,快乐无穷;能让师生和音乐融为一体,给幼儿留下无限遐想和悠悠乐思。
手工材料
关键词:音乐
- 音乐教研“学有所用” 2014/12/17
- 生活化、故事化、形象化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构建 2013/04/21
- 音乐舞蹈教育活动初探 2013/04/21
- 大班音乐活动:聪明的孩子和笨老狼 2013/07/21
- 大班识字游戏:动物音乐会 2013/03/03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