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多元性的探索
我们都知道人是依赖于社会环境而生活的,是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存在的。美国的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主张。陶行知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基本观点。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多处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这也是本文要阐述的基本理念。笔者以为,只有教育和生活相互渗透,让教育来源于孩子现在的生活又服务于孩子未来的生活,才能发挥它巨大的价值,体现终身教育的真谛。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指以孩子的一日生活为内容,充分地利用各种生活教育资源为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课程。与幼儿的一日日常活动紧密相关,从孩子的自身出发,在周围环境中进行,从一日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既包括了物质生活(吃、喝、拉、撒等),也包括了精神生活(认知和情感等),既指个人生活也包括了社会生活。让孩子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体验生活、体验快乐,为孩子将来的快乐生活,品质生活打下基础。
一、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内容的多元性
生活中一切皆教育,俗话说“幼儿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在这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生活中的乐趣,让他们快乐生活,生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
1.关注一日生活,培养良好习惯
我们老师首先要确立“一日生活都是教育”的理念。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溺爱,生活中事事包办,而面对社会的优胜劣汰,又不自觉地把社会需求提前强加给孩子,孩子们忙于穿梭在各种辅导班中,又有多少乐趣可言。从而导致产生那些所谓的“高分低能、天才白痴”,他们根本就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就从我们做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做一个生活的引领人。
2.促进家庭互动,挖掘教育契机
我们知道,不仅仅是幼儿园,家庭、社区及周围的环境也都时刻影响着孩子。单是幼儿园的教育,如果缺乏坚强的后盾,教育的效果就会削弱,甚至会抵消教育成果。例如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凡事要礼让,要学会关爱他人,学会与人分享。而有些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吃亏,则灌输给孩子“别人打你,你就打回去”“做什么事都要争先,不能吃亏”“管好自己的东西,不要借给他人”,总之一句话:“咱的孩子不能吃亏。”年幼的孩子往往分不清老师的话和父母的话该听谁的。也常常有家长反映孩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殊不知,这正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方式相背离而造成的。在我们开展生活化的课程中必须融入幼儿一日的全部生活,包括在幼儿园和在家里,所以就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只有持之以恒和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孩子的良好习惯。
所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都十分重视,由于目前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的交往往往在社区中、在集体环境中与其他家庭的孩子一起进行。傍晚时,总是有许多的孩子在公园、小区等地玩耍。当多个孩子都想玩同一款玩具时,让他们自我协商、自我分配、自己解决。当看到孩子们会轮流玩的时候,搀扶着小弟弟小妹妹时,我真的很感动。当你看到两个互不相识的小孩,转眼间手拉手儿去玩的时候,我们又何尝不感慨万分,我们成人能做到吗?我们能这么快乐吗?同时,大自然同样赋予了我们更多的资源,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周围的超市、菜场、理发店、银行、各种修理铺……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动一动。平时我们疏忽的,不经意的,在孩子眼中却能有十万个为什么?树叶怎么变红?叶子的颜色怎么有深有浅?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他们会发现叶子的形状是多么的奇怪,颜色又是多么的丰富,大小又是多么离奇……这一切的 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而当你望着孩子好奇的眼光,向他娓娓道来时,这不是生活中的课堂吗?
3.利用各种资源,生成主题教育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也应该“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那么我们就要将生活与学习密切结合,利用各种资源一起生成许多新的主题教育。
在幼儿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但往往被我们忽视,而我们也习惯于从教材和文本中去选择内容。比如:孩子每天要穿衣服,衣服的大小、款式,缤纷的颜色,衣服上有扣子,扣子的大小、多少;穿的鞋子,鞋子的大小、式样、图案、花纹等,都是不同的。而这些就是生活中的分类,生活中的数学,远比我们经过抽象处理的各种图、形和教具来进行教学来得生动形象。也更符合“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一理念。
4.抓住偶发事件,展开随机教育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如5·12大地震,我们大家从电视中得到消息,组织孩子一起来讨论,积极关注这件事情的进展,到后来发动救援活动,许多孩子手捧着储蓄罐将平时积攒的一枚枚硬币投入到募捐箱中,还有个别孩子第一天捐了储蓄罐的钱还不行,第二天又将自己的压岁钱捐到红十字会中,这就是我们的孩子、可爱的孩子。
我们都知道,新小班刚入园来,许多工作都是需要我们手把手去教的,就像孩子刚开始使用剪刀,每次我都是强调整理时要用手捏住剪刀的大嘴巴,总有孩子记不住。一天我在为孩子剪硬纸时一不小心,剪破了自己的手,当时就出血了,孩子也惊呆了。我就抓住这个契机进行现场教育。刚才老师剪纸的时候眼睛没看着纸片,而剪刀的大嘴巴是很锋利的,我们剪的时候小眼睛要看着纸,张开“大嘴巴”一边剪一转动纸慢慢剪,当剪刀不用的时候,一定要让剪刀闭上“嘴巴”,当要移动小剪刀时,一定要捏住“嘴巴”,别让它伤到别人。同时我们也让家长在家给予配合。
我们的生活是片段的、零散的,那么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观察、熟悉和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兴趣点,及时地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及时地帮孩子梳理经验,使他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
5.发掘传统节日,加深情感共鸣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我们的孩子也应该了解自己国家的一些优秀文化和民族传统。我国有着诸多的节日,它是社会生活的标志,既是文化特色的反映,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具有浓厚的生活和文化气息,不仅仅表现在认识方面,更体现在情感方面。如我国的春节象征着一年的开始,大地回春,全家大团圆、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亮,家家户户庆团圆、清明节、端午节、国庆节……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通过这些节日的认识,使孩子们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热爱,还可以了解民族文化传统。
二、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手段的多元性
1.倡导游戏活动,感受寓学于乐
《规程》和《纲要》都反复强调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既体现了对儿童权利的尊重,又可以发挥教育最大的效益。而游戏化的本质就是生活化,因为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的基本活动。
游戏实质上是要使教学过程变得愉快、有趣、轻松,充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将教学与游戏混为一体,也不是一味地重过程,轻结果。要将过程、手段、结果密切结合,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游戏的核心就是兴趣,当孩子对这一事物感兴趣时才能让他们在愉快中健康成长。
2.开展实践操作,诱发探究欲望
《纲要》还提出:“在生活中快乐探索,在探索中快乐生活”,我们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让孩子充分自主的探索。如区域活动中的生活区的设置。我们可以利用周围环境中的自然资源丰富区角,如自然材料中的种子、树叶、沙子……可用来贴画。废旧材料中的各种纸、盒子、光碟、塑料袋,可用来自制玩具,生活用品中的毛线、旧衣服、小纽扣,室外大型的如车轮胎等这些我们平时随手可得的材料既安全又卫生,经济耐用。另外,还要有充足的材料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在时间上也要有一定的保障,让他们有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孩子探索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经验和成果,逐渐形成了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创设模拟情境,感受生活真谛
我们老师首先要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我们在平时教学中 也经常为孩子提供并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情境,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让孩子在与同伴、与材料、与老师的互动中获得相关知识,积累各种感性经验,而这些大都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取得的。另外,如一些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在生活中是很少会遇到的,很少并不等于不可能发生,这就需要老师在模拟环境中为孩子提供获取知识经验的机会。因此,老师便创设相关的情境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让平时积累的相关知识在模拟活动中上升到较稳固的水平。还比如在现实生活遇到一些状况,诸如:和父母走失怎么办?家中有人生病怎么办?路上突然发生一些小意外怎么办?我们可以在创设的情境中为孩子提供一些尽可能发生的生活经验。
三、幼儿园生活化课程途径的多元性
1.自助
自助就是指自我照顾,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这个高科技、发达的年代,很小就会使用电脑、能说会道、能歌善舞、小脑袋里装满了各种长辈所不及的智慧与才华,但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他们在生活中很多生存技能却被长辈们一手包办了。曾经在90年代那次震惊全国的中日夏令营中孩子们在生活自理中是严重的欠缺。本应该是最容易的、也是最早掌握的一些照顾自己基本生活的能力反而成了一个大大的难题,我们的孩子读小学了在家还得喂饭,还得帮着穿衣。我们没有理由去责怪孩子怎么会这样,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家长,我们在学校中的教育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我们大人在孩子迈出人生第一步时,就应该授其渔而不是授其鱼。事实上,我们的教育是一步接着一步的,我们的目标也是一年接着一年的,在给予孩子知识的同时,却日渐远离了生活。我们的家长,总觉得孩子还小,得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辅导班轮着上,于是包办了一切的生活琐事,善意地剥夺了孩子自己吃饭、穿衣、做一些简单家务的活动。同时又在不断地感叹什么时候孩子才能长大,才能照顾自己。我们希望学校和家庭达成共识,让孩子的将来生活独立成长。
2.求助
在幼儿园里,学习、游戏占据了一日生活的大部分,但吃饭、睡觉、洗手等小事每天都在以不同形式上演,而这些大都是孩子需要独立去面对的,让孩子自己去照顾自己,或者去通过寻求他人的帮忙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区域活动,晨间活动这些比较自由的活动中更为突出。小班孩子总是会为一些小事向老师告状,求助于老师。像小班孩子,我们也要求他们在穿脱衣服时请同伴帮忙拉一下衣服,拉一下拉链,一起来完成自己办不到的事。当他们合力脱下衣服时,总会大声地向我汇报,同时我也要求孩子在请人帮忙时要说礼貌用语。而到了中大班孩子们更多地会进行自我解决,或主动求助于他人帮忙来解决自己的难题。
3.助人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越是社会进步、科学发展,越是需要重视精神文化的形成。而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来看,一个人的良好性格、优良的品行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长期培养下才形成的,而幼儿正是个性形成阶段。我们的“四合一”综合症,无形中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由于只有一个孩子,长辈的溺爱,没有同龄人一起生活的经验,孩子体会不到如何与同伴相处,习惯了一个人玩玩具,一个人吃,孩子们体验不到与人分享的快乐。因此小班孩子入园时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个小皇帝、小公主,便出现了自私、霸道、任性,和同伴争抢。而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不断地对孩子提出要求,利用角色游戏等多种手段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而游戏也是孩子最喜欢、最易接受的形式。在玩过家家游戏中学会关爱,保护他人。在超市中学会遵守规则,在当小医生时学会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让孩子在多角色的转换中逐步学会关心他人,具备责任心。同时我们利用教材、课间谈话进行反复练习、实践,让孩子形成并巩固这些良好的品行。同时积极地为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某某小朋友总爱帮助别人……来强化训练。于是我们也经常见到一些孩子指手画脚地去当小老师,神气地去帮助别人。
生活是“活”的,是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一个过程,我们生活着、感受着、反思着,我们在理解生活的同时,也理解着自己。我们的教育不能离开生活,正如植物离不开养育它的土壤一样。生活是教育的根,是智慧的源泉,正因为人们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才有意义,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反过来才能更好地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
手工材料
关键词:课程
- 课程观摩展新教师风采 2014/12/09
- 对课程预设的理解和反思 2013/05/18
- 有效挖掘生活环节中的课程资源 2013/02/19
-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2013/02/04
- 幼儿园课程改革需要思考的若干问题 2013/06/04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