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目标是核心,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幼儿通过教育活动将要达到的某种效果的预期。教育活动目标为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安排、组织与开展提供了基本依据,也为活动效果评价提供了基本标准。
从事园长工作多年,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不少教师习惯于按照事先编排好的教育活动方案来实施教育,眼中无幼儿,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影响了教育的实际效果。而且不少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还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目标空洞抽象,不够具体明确
在教师制定的教育活动目标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提法,“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欣赏力、感受力和表现力”,“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竞争意识”, “养成幼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幼儿关心别人的品质”等,这些提法多是指向人的基本素质的,素质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教育与影响才能积淀而成,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很难使幼儿的素质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目标的操作性不强,指导性不够,类似的表述只适合于长远期教育目标,而不适合于某个具体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
幼儿园教育目标有多种层次。一般来说,按纵向结构,从上到下可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幼儿园教育总目标(《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各领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某一年龄段各教育领域的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主题单元目标或时间单元目标)———教育活动目标(某一具体教育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上一层目标的实现依托于下一层目标的分解落实,幼儿园每次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都是向幼儿园教育总目标迈进的一步。由于层次不同,目标的内涵是不一样的,越是上位的目标,越宏观、笼统、概括,反之,则越微观、明确、具体。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教师所期望的学生的变化便是教育目标或教学目的”,“阐述教育目标,就要以一种较特定的方式,描述在单元或学程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做(或产生)些什么,或者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
二、目标片面狭隘,没有有机整合
有一位教师组织小班学生开展主题活动“妈妈的节日”中的“我为妈妈挑新衣”的。她制定的目标:学习关心妈妈,增添亲情;辨认服装颜色、式样、花纹、饰物,发展美感;学习数数和分类。这一目标中既涵盖了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教育内容,又包括了发展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的心理结构,体现了教育目标的有机整合。教育活动目标的整合是整个教育活动整合的基础,目标的整合直接影响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进而也影响教育活动方法和形式的整合。过去分科教学中只关注本学科知识或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对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就是一种片面狭隘的做法,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其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因此,制定教育活动目标时应着眼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挖掘活动内容的多种教育价值,体现活动功能的综合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等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应从五大领域(教育内容维度)及发展幼儿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动作和技能(心理结构维度)等方面,涵盖幼儿有价值的学习和发展。
三、目标脱离实际,没有结合幼儿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即目标制定要考虑幼儿的原有水平和近期可能达到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向幼儿提出要求,这样着眼于幼儿实际的目标才能有效实现。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只顾教育内容,照搬活动设计的现象还是不少的。如中班音乐欣赏活动《小白兔跳跳跳》,教师制定了以下目标:感受活泼跳跃的音乐性质、单三部曲式的乐曲结构以及音乐的上行和下行;能用身体动作和语言创造性地表现乐曲,发展创造力;体验参与音乐过程所带来的美好和快乐的情感。由于音乐活动的对象是一群较少接触音乐欣赏的幼儿,他们对乐曲结构、音乐上下行的感知经验缺乏,所以直接导致教育活动的效果不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目标要求没有立足幼儿的实际水平,对幼儿最近发展区把握不当。
在一个活动中,教师为求多求完整,制定的目标容量过大也是常见的现象。例如,中班儿歌教学《春天就是我们自己》,教师制定了如下目标:通过教学使幼儿初步学会儿歌,并能有表情地朗诵;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在学习儿歌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创编儿歌。对于中班的幼儿,既要新学儿歌,又要创编儿歌,这样的目标要求也是脱离幼儿发展实际的,因而也是难以落实的。
四、目标混乱不明,没有表达清晰
清晰明确的目标表述可使人一目了然,在目标表述时,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认知、情感和态度、动作和技能三方面的内容尽量分别阐述,避免交叉混杂。如科学活动《奇妙的磁铁》目标要求如下:1、产生对磁铁的探究兴趣;2、发现磁铁吸铁的特性,了解磁力可以透过纸、塑料、玻璃、木板等物质吸住铁;3、尝试运用磁铁吸铁的特性及磁力的穿透性来解决问题。表述中各块内容分类进行,清清楚楚。反之,则不然。如,科学活动《人类的朋友———泥土》目标要求如下:1、知道泥土中有水、空气和肥料;2、了解泥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幼儿珍惜土地的情感;3、初步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的方法,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这样的目标表述就犯了内容混乱、交叉不清的毛病。二是表述的角度要统一。一般来说,叙述目标时,可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指明教师应该做的工作或应该努力达到的教育效果,用“培养……”“教育……”“引导……”“要求……”等表述方式;也可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指明幼儿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发展,用“理解……”“感受……”“喜欢……”“参与……”“能够……”等表述方式。但前后表述的角度和语言要一致,不能混用。目前,为使教育活动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到幼儿的“学”上,放到幼儿的“发展”上,我们更提倡从幼儿的角度来表述目标。
以上就是我结合实践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的一些思考,具体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
手工材料
关键词:教育活动
- 主题教育活动:我爱妈妈 2013/01/28
-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设计的原则及常见问题评析 2012/10/25
- 教育活动中教师提问与回应的策略 2012/02/20
- 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幼儿发展 2008/03/15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