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促探究
幼儿都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设问、引导。就本方案来说,教师只需抓住问题创设情境,层层深入地引导,幼儿就能在亲自操作和互动交流中建构相关经验,发展相关能力。
一、直观呈现问题
在引起兴趣的环节,教师应呈现直观形象的问题,以此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比如,让幼儿猜想两列不同间隔距离的骨牌,当推第一块时,哪一排能倒下,哪一排不能倒下,还是两排都能倒下或都不能倒下,这个问题势必会引发幼儿的争论。面对幼儿的争论,教师可以请一位幼儿亲自来推倒两排骨牌的第一块。幼儿看到这两排骨牌呈现的实验结果,一定会感到惊讶,继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二、准确捕捉问题
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以捕捉幼儿出现的问题。如,推倒第一块之后,前面的一部分骨牌倒下了,后面的都没倒下,这是为什么?对此,教师要准确捕捉,并将这种现象提炼记录,然后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原因,并进一步操作验证。
三、有层次地预设问题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以及愿意尝试有一定挑战性任务的特点,教师在帮助幼儿分析困难的基础上,逐层提问,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比如,可以以这样的逻辑顺序来设问。第一,猜猜倒与不倒。分别摆一排间隔较远的骨牌和一排间隔较近的骨牌,就倒与不倒的可能性进行提问,激发幼儿猜想的兴趣,并积极尝试,寻找答案。第二,思考全倒与部分倒下的原因。为什么有的部分会倒下,有的却不倒?教师可鼓励、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发现。第三,直线型骨牌会一次倒下,弧线型骨牌也会一次倒下,还有没有更多的形状排列方式可使骨牌一次性倒下呢?关键点是什么?教师可鼓励幼儿积极操作、探索,从常见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入手,进而过渡到字母及其他图形。这个问题给予幼儿的探索空间非常大,不一定在一次活动中完成,可放在后续活动中进行。
手工材料
关键词:探究
- 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学会探究问题 2013/02/02
-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2013/01/06
- 探究幼儿教育教学——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2013/01/05
- 探究幼儿园主体活动的反思 2012/12/14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