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育中幼儿的主动活动
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所提出的“注重活动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精神,提高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把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从单向传授、灌输知识转为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变幼儿被动地接受为主动积极地操作、思考、学习,从而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帮助幼儿建构数、形方面的初步概念,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初步发展。
关键词 数学教育 主动活动 创造环境 提供材料 引导评价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简单地“复制”到幼儿的头脑中,很多数学知识,单靠教师的讲解、演示,幼儿难以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因此,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具体操作、主动探索,建构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经验,从而真正地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
一、创造良好的数学教育环境,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基础
幼儿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丰富的环境刺激对幼儿的感知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创设与数学活动相适应的教育环境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笔者很注重创设一些与数学学习内容相适应的环境。如教大班幼儿学习8的组成时我在“娃娃家”里放了7顶小草帽和1顶大草帽;绘画角添上鸡爸爸、鸡妈妈和6只小鸡;体育角上又出现了5个大皮球和3个小皮球;手工角了粘上了4朵红花和4朵黄花等等。幼儿会说:“鸡爸爸、鸡妈妈两只大鸡和6只小鸡合起来是8只鸡。” “5个大皮球和3个小皮球合起来是8个球” “4朵红花和4朵黄花合起来是8朵花”……老师在环境中设置的小秘密被他们找到了,他们开心地笑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学习、掌握了8的几种组成方式,同时,激发幼儿以更积极的热情去寻找周围环境中的其他“数”的秘密。为了幼儿寻找“数”秘密的情趣得到进一步升华,我在活动室里为幼儿设立了“数学活动角”,首先放置了各种数学材料,如冰棒棍、彩笔、纽扣、核桃、各种果实、1~10的数学卡片、各种运算符号、图形标记、分类盒以及大小、颜色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幼儿可以三三两两地、自发随意地操作。还让幼儿经常从家里带一些形体、颜色不同样的废旧物品充实数学角,让幼儿通过摆弄这些废旧物品探索、掌握初步的数、形知识,保持幼儿对数学活动的长久兴趣。幼儿在这些主动实践活动中逐步体会、理解了数、形之间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二、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
“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因此,在组织数学活动时,应根据活动的内容、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如:大班在学习数的组成时,根据幼儿从直观—形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为幼儿提供了三种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第一层次是用实物或实物图片操作一个数的分解与组合,体验一个数的可分性;第二层次是用电子图或格子图操作分解与组合;第三层次是用数字和符号表示一个数的分解与组合。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可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操作材料,同时又为幼儿创造了提高的机会,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都得到发展。
首先,中班在学习按规律排序时,教师可以把需要幼儿掌握的学习内容分解成不同的层次,并配以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1)按范例图案规律找到相应的图案追加1个;(2)按所给的排列规律(至少包含两个循环节)进行扩展;(3)自选图案按某种规律排序;(4)观察范例,发现图案排列规律并填满所缺部分的图案。如此层层递进,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难度的操作活动,这样给幼儿以更多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在适应自己发展水平的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发展。
丰富的操作材料能够充分地调动幼儿的感官,使幼儿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多种探索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同时,教师应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如在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椭圆形”中,教师为每一位幼儿准备一个椭圆形和一个圆形,让他们比较椭圆形与圆形的异同,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体验椭圆形的特征。幼儿在主动参与过程中有了真实的体验,并在操作中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三、教师的及时引导和恰当评价,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
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提倡幼儿主动活动,并非教师只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操作材料,就可以放任自流,相反要使幼儿真正掌握知识,还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和恰当评价。如大班幼儿在学习容量守恒时,有这样的操作活动:幼儿先把一杯水分成两杯等量的水,再将其中的一杯倒入另一个细长的杯子。有的幼儿因为年龄小,在操作过程中动作不协调,不能把杯子里的水顺利地倒入细长的杯子中,试了几次都没能成功,似乎有放弃实验的打算。我发现后及时地对他们有针对性地示范、引导,告诉他们两个杯子的口要靠近一些,并鼓励他们再去试一试。当他们取得成功时,显得非常高兴。教师的及时引导与鼓励,使幼儿在主动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并理解了容量守恒的概念。
教幼儿学习等分时,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几何图形的纸,让他们将其二等分、四等分。但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幼儿只用了一种形状的纸进行了一种分法。为了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引导他们将等分的操作活动向高一层次推进,我及时表扬有独特想法并进行几种分法的幼儿。我对大家说:“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很会动脑筋,分好了一张又准备分第二张了,还想跟第一次分得不一样呢。”一听这话,小朋友们又全动了起来,这时,我则在一旁加以提示和启发,同时请一些幼儿将其独特的分法介绍给大家。例如有的幼儿在二等分时,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了两把小手枪;有的幼儿在四等分时,把一个正方形不仅分成了四个等腰三角形,还能分成了四个直角三角形等等。这样,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和教师的正确引导,知道了不同的几何图形有不同的分法;同一种几何图形有多种分法,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总之,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和数学打交道,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创设环境,提供材料,适当地引导,幼儿就能积极主动地去感知、去思考。同时,也只有通过幼儿的主动活动,才能激发幼儿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探索、建构新的知识领域。
手工材料
关键词:数学
- 数学活动《魔法机器》 2014/10/08
- 数学教学活动《装在哪里最合适》 2014/10/08
- 数学活动《春天的花》教学反思 2013/03/03
- 制作数学学具的体会 2013/02/22
- 如何消除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焦虑情绪 2013/02/2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