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幼儿教育;游戏;作用
一、游戏能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的大脑敏锐度显著增加,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智力活动积极,对渗透其间的知识特别容易接受。过去,我们给孩子讲故事,往往以讲述、提问为主,教师的主导性发挥了很多,而幼儿的主动性却调动不够,因此往往是教师苦口婆心,幼儿却注意力不集中,即使注意力集中了,也会因被人牵着鼻子走而产生厌烦情绪。而游戏则由于符合幼儿爱玩之天性,再加上直观、具体,故而使幼儿有浓厚的兴趣。
比如:在《小熊请客》教学中,我运用表演的方法,让幼儿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狐狸、小鸡、小猫、小狗、小熊。幼儿为了参加游戏,积极地记忆角色对话。在模仿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感到自己就是小鸡、小猫、小狗、小熊,从而使幼儿玩得开心,学得轻松。通过切身感受,他们很快就理解了故事情节,学会了角色对话。活动结束后,幼儿能流利地复述故事,并且都能说出为什么大家不喜欢狐狸,对讨厌、又懒又馋等词汇有了较直观的认识,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可见,游戏的恰当运用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促进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游戏能有效地面向全体幼儿并注重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过去,我们在教学中检查幼儿的学习效果时,都会抽查能力强的或能力弱的幼儿。但不论哪一种方式都存在使大部分幼儿坐“冷板凳”的现象,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幼儿。而游戏则能使所有的幼儿获得表现的机会。
例如:在歌曲《小篱笆》的教学中,在幼儿观摩图片、欣赏、跟唱的基础上,我启发幼儿想象美丽的花朵招引得小鸟、蝴蝶、蜜蜂纷纷飞来了,这些小动物们在快乐地歌唱。他们自己也变成了美丽的小鸟、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歌唱。而我呢,也变成了一只大蝴蝶,在其间穿梭。孩子们一个个“飞”过我的身边,快活地又唱又跳。在愉快的气氛中,幼儿全部得到了锻炼,教师也较全面地检查了幼儿学习的效果,就连几个平时不爱动的幼儿也纷纷“飞”到我的面前,小嘴张得好圆好圆。在游戏中,教师还能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进行重点辅导,或者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给他们分配不同的角色,从而实现了教学中重视个体差异的原则,促进了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游戏能加深幼儿之间的情谊,使幼儿友好相处,促进幼儿情感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快乐的游戏能消除幼儿心中的不良情绪。孩子由于自身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往往会产生不良的行为,如自私、任性、不能友好相处等。游戏使幼儿在相互配合中产生默契,达成共识,更能改善一些内向幼儿的胆怯心理,使其他幼儿改变对他们的看法,从而使他们友好相处。
例如:在《小熊请客》教学中,我让平时不太合群的涛涛小朋友扮演小熊。当游戏进行到小熊请小鸡、小猫、小狗进门时,他拉着小鸡(小猫、小狗)的手笑眯眯地走了进来。我当即说:“小熊请得好不好呀?”“涛涛真能干!”孩子们都高兴地鼓起掌来,涛涛红扑扑的小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活动延伸时,我让幼儿自由组合游戏,别的幼儿纷纷邀请涛涛一起游戏,他也很乐意加入。可见,游戏对培养幼儿热爱集体、适应集体、友好相处、促进情感等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游戏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游戏活动中,容易使幼儿产生“我就是××,我应该怎样做”的心理,从而使幼儿懂得什么是美、丑、善、恶、好、坏,培养其初步的是非观。
例如:在《小熊请客》教学中,我让平时不爱劳动的斌斌小朋友扮演狐狸,使他体会到狐狸不受欢迎的难堪。然后启发他说说为什么狐狸不受欢迎,从而使他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懂得了不爱劳动、好吃懒做不好,会受到大家的耻笑,小朋友不能做不受欢迎的人的道理,并逐渐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所以说,游戏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综上所述,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其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有效地调动幼儿主动地参与活动,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必须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幼教同仁的重视。而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体现“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更多地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能促使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促进其身心健康地成长。
手工材料
关键词:游戏
- 游戏化课程在儿童真实发展中的意义与实践 2020/07/01
- 玩不正确的游戏而引起的后果 2013/05/07
- 游戏活动中让孩子学会关爱与宽容 2013/03/02
- 游戏中学习 学习中游戏——根据幼儿发展,开展智力游戏 2013/02/28
- 幼儿园教师以游戏玩伴角色走近幼儿 2013/02/20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