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育工作探析
摘 要: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观念。其中,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以前的认为保育工作等同于保姆工作的陈旧观念,转变成保育工作是保健和教育结合的新认识,促进了幼儿园保育工作的新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性,分析了保育工作的精细化、专业性和协调性的特点,指出应该加快培养高素质的保育员和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努力做好幼儿园的保育工作。
关键词: 幼儿园 保育工作 特点 管理
一、幼儿园的保育工作
幼儿园保育是指成人为3-6岁幼儿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需的、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以保护和促进幼儿正常发育和良好发展,逐渐提高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保育工作是幼儿园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园保育教程》明确提出:“幼儿园保教工作必须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行为习惯素质和智能素质为目标,贯彻以保为主,保教并重的原则,在吃、睡、玩、穿衣、盥洗、大小便等方面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明确提出了保育工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过去保育工作主要侧重于对幼儿身体的保护和养育,侧重于“保”。但“保育”不仅有“保”,还有“育”,所以随着社会对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视,保育工作又有了新的含义。主要是指对幼儿身体的照顾和各种心理过程发展的培养,即幼儿园保育不仅负责儿童的衣食住行,还负责培养儿童的心理素质等,主要是配合教学、引导儿童积极健康发展。如和教师共同教育、研究本班幼儿,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把教育渗透在每日生活之中。尽可能地与幼儿一起活动、游戏。配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幼儿,保护幼儿的安全等,真正做到了“保育”结合。
二、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特点
1.精细化
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各项工作中最为精细的,从儿童进入校园之前,到儿童离园之后,保育工作贯穿始终,如指导幼儿穿、脱衣服,学习按图示、儿歌的要求叠衣服,放在固定地方;指导值日生的工作:分发餐具、擦桌、照顾自然角、收拾体育器械;指导幼儿入厕时按墙饰与脚印的提示,不拥挤,大小便入池;指导幼儿爱护桌、椅、门、窗、墙饰,节约用水;根据教学、游戏的需要与教师一道添置玩具、布置墙饰、设计制作活动区材料;检查班级的材料配备,及时增添、维护;协助教师做好个别幼儿的工作,等等,方方面面都需要保育员尽心尽力来完成。除此之外,保育工作还包括:幼儿便溺后及时处理,清洗衣物;在保健人员的指导下对体弱儿、肥胖儿进行科学护理;接受保健人员的指导,严格执行儿保卫生消毒制度,熟练掌握消毒卫生技能与方法、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平时细心观察,消除各种事故隐患、随时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光线充足、创设安静、整洁环境,根据季节注意保暖与通风;仔细检查被、褥下是否有影响幼儿安全的物品;根据季节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温度适宜的饮用水,并提醒幼儿饮水;为幼儿开展体育活动做好场地布置和运动器械的准备工作,锻炼前检查幼儿的服装、鞋子,备好干毛巾,供幼儿擦汗,对体弱幼儿进行个别照顾;定时清洗床单、枕巾;定时掸灰、擦窗、洗玩具、用具;认真按《幼儿服药登记表》给幼儿服药,签字;协助医务室人员做好幼儿的预防接种工作等,事无巨细,一并落实在保育工作上。保育工作的精细化可见一斑。
2.专业性
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因为它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不仅需要极强的耐心、爱心和细心,更需要专业化的知识。比如专业的卫生知识、专业的安全知识,还需要先进的教育方法,熟知幼儿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了解幼儿真正的需要。单就儿童的就餐问题来说,保育工作中既有分发餐具、盛饭、督促儿童用餐,又有饭前饭后的洗手、漱口工作、饭后的收拾饭桌等工作。此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幼儿心理知识。比如只有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下进餐,才能保证食物的正常吸收和利用。而幼儿园里的进餐,既要保证每个儿童能吃饱吃好,同时要让儿童学着干净利索地进餐,这样一来就要及时表扬吃饭多且快的小朋友,但又不能伤害其他小朋友的自尊。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儿童的心理较脆弱,稍有疏忽,就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和阴影。所以说,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专业性极强。
3.协调性
保育员与教师工作内容不同,但目的都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保育工作和幼儿园的其他工作,诸如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可以说,保育工作具有相当大的协调性。从保育员主要工作内容来看,她们负责幼儿日常生活、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以及各种生活常识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等都贯穿在保育员工作中。保育工作针对儿童的日常生活方面关注较多,而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其认知范围和注意力焦点也大多在这一方面。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保育工作势必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再者,保育工作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对孩子加强纪律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保育工作也关系到幼儿园组织管理孩子的工作。因此,保育工作的协调性显而易见。保育工作的协调性还在于保育员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即经常就幼儿教育问题与家长沟通。
三、如何做好幼儿园的保育工作
1.培养高素质的保育员
保育员是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重要贯彻者和具体实施者,保育员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在幼儿的发展中扮演着照顾者、教育者等多种角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以及个性、情感等各方面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保育员的影响是广泛的;从保育员与幼儿关系的性质上看,保育员和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同样具有权威地位。因此保育员对幼儿的教育、要求、指导非常容易被她们接受,进而促使她们形成或改变自己的观念、行为习惯。同时,由于保育员的权威地位,幼儿会将保育员作为模仿、认同的对象,保育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幼儿发展。保育员既是幼儿生活的管理者,又是幼儿生长发育的保护者,还是教育幼儿的好参谋。因此,要保证幼儿园保育工作的质量,保证幼儿园的保育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必须有高素质的保育员。而培养高素质的保育员,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进行培训。
首先要定期对保育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加强现代保育知识的学习,使之能不断调整思路,更新观念,吸收新的保育知识和培养更好的保育工作能力。其次,幼儿园要定期举行保育员之间的经验互动,不同班级的保育员相互之间介绍经验,彼此交流,互相促进。最后,定期为保育员做心理健康辅导,保证保育员身心健康,对于保育员的工作应该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
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开展,仅靠保育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幼儿园更需制定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以期对保育工作有一个制约和促进的作用。有效的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对保育工作具体任务的规划和制定,对保育工作的奖惩措施、对保育员的具体要求和规定等。有效的考核机制主要包括:对保育员实行奖惩分明的奖励机制,调动保育员的积极性;定期对保育员基本技能和能力进行考核,包括处理环境卫生消毒工作等的能力、生活管理能力、配合教师教学游戏活户外活动的能力、随机教育的能力、教育方法、教育评价、与幼儿交往能力、与教师交流能力、与家长沟通能力、工作反思能力、工作的计划性、自我提高能力等。
手工材料
关键词:保育
- 幼儿园保育员管理工作之我见 2013/01/20
- 农村新建幼儿园保育工作调查研究 2013/01/19
- 试谈幼儿保育工作中的行为规范训练 2013/01/12
- 幼儿园保育员岗位涵义探析 2012/12/30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