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数学活动“情感化”的实践和思考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hanhu 感谢 shanhu 上传 0人参与

一、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把数学教育纳入科学领域,用一句话概括了数学教育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仔细分析一下,其有三层含义:一是数学活动应当联系现实生活寓教于乐,在生活场景和模拟情境中层开;二是数学活动的价值目标倾向于“感受”“体验”等情绪情感的表征和行为动机,关注幼儿的感官参与和主观投入;三是数学活动的现实目标立足于感知周围事物的数量关系,对数学现象产生兴趣,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思维和技术工具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满足求知欲望,发展认知情感。
2.“情感化”是我园在研究情感体验课程的课题研究中,针对“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这个研究内容,在幼儿学习活动中尝试的一种操作方式,强调通过各种真实和模拟的情境,顺应幼儿情感需要,让幼儿主体积极参与,亲历互动的、真实的、持续的体验过程,关注每一个幼儿个体的心理建构和情感发展。
二、案例分析
我们在具体设计和实施数学活动“ 情感化”的研究过程中,从目标、内容、过程、评价四个方面突出“情感化”。现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一)数学活动目标关注人文情感
    数学活动目标一方面着眼于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把活动目标定位于幼儿对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观感受和实际经验,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积极的认知情感;另一方面立足于数学活动的现实目标,把每一个数学活动设计成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必须直接操作和亲身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让认知要求变成幼儿的活动需要。幼儿在情绪情感的支配下主动投入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建构相关的数概念和逻辑关系,又在达成每一个活动愿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情感品质,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学习热情。列表举例如下:







案例名称



活动目标



涉及领域




大班:水果拼盆



1.按照图表选取不同的水果数量,用艺术创作的方法做拼盆。2.自己设计数量图表并创作水果拼盆,向他人表述操作过程。3.在具体操作和分享成果的过程中建构10以内数的加减关系,体验数学的乐趣。



科学、艺术、语言、健康




中班:搬家



1.帮助妈妈搬新家,和同伴分享劳动的成果。2.将家具和生活用品分类归放,充分感知6以内数物匹配。



科学、健康、语言




大班:找朋友



1.把同类玩具物品找出来,比比说说有多少,相互分享。2.为喜爱的一种物品排队,用找朋友的方式比较数量之间的关系,区分单双数。



科学、社会、语言




小班:做客



1.到小狗家做客,看看数数小狗家的各类物品有多少。2.在游戏中学习做客礼仪,感知15的数概念,体验交往的快乐。



科学、社会、语言


表中例举的案例都是适合幼儿的实践活动,其活动目标融合了多种情知因素,关注幼儿的主体参与和个别差异,关注幼儿对活动本身的投入程度和不同层次的情感体验,数学认知与数学情感交替互动共同发展,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提高幼儿的人格素质。
(二)数学活动内容反映真实情境和具体情节
    《纲要》用“身边事物和现象”“周围环境”“生活经验”等词句明确了数学内容应取材于现实生活,适应幼儿的实际水平。我们把数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生动、真实、可亲身体验的生活事件和游戏情境,使幼儿自然而然地与情境中的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由境生情,由情促学,全身心投入数学活动,体现了一个数学内容就是一个情境、一个事件、一个情节的展开,把教材变成幼儿可操作、可感知、可表现的实践活动。比如:
“水果拼盆”的数学内容是10以内数量加减,具体事件是制作水果拼盆并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
“搬家”的数学内容是6以内的数物匹配,模拟的生活情境是和妈妈一起搬运物品,整理归放同类物品。
“做客”的数学内容是感知1―5的数量,设计的游戏情境是到小狗家做客,送礼物、品尝食品。
“找朋友”的数学内容是认识单双数,设置的问题是让相同玩具和物品一对一对地排好队,编号分类,比较差异。
(三)数学活动过程满足情感发展需要
    由于数学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因此能促使幼儿主动与活动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积极的情感认同。幼儿的活动过程就是一个情知互动相互提升的螺旋式循环过程,情感需要经过生成、发展、提升、迁移,激活了幼儿的动力机制,调动起幼儿的智慧潜能,激励着幼儿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享受成长快乐。分析以上案例,可以用设境、激情、导学、引用四个环节概括数学活动“情感化”的渐进过程:
1.设境――生成主体参与情感:比如,用真实的水果和工具做拼盆对幼儿具有挑战性,产生了操作欲望,幼儿在情感驱动下自觉进入对操作对象的感知过程,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搬家”是幼儿熟悉的生活事件,“做客”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情节,“找朋友”是幼儿常见的生活问题,都能使幼儿产生做一做、玩一玩的内在情感动机,主动参与认知活动。
2.激情――推进积极的认知体验:比如,幼儿用手套皮筋的方法记录来回搬运物品的次数,再用相同数量的贴花奖励自己,并和同伴比一比,充分感知物品数量,体验劳动乐趣。再如,幼儿观察图表明确了水果拼盆的数量要求,满足了操作需要,解决了技术问题而得到积极体验;幼儿去朋友家“做客”,帮助玩具物品“找朋友”,也是在达成认知的同时发展了情感,推动了认知而获得积极体验。
3.导学――提供情感支持的环境氛围:知识获得的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上面四个案例中,教师都是以提供材料、促进交流、增进合作、积极鼓励的方法和策略,为幼儿创设安全、开放、自主的情感心理氛围,在幼儿遇到认知能力与情感需要发生;中突的时候,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支持,使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深化个人体验的创造性学习过程。
4.引用――巩固认知行为,提升情感品质:这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数学活动“情感化”的终结环节,也是下一次活动的情感基础。我们让幼儿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和操作成果,通过迁移、分享、实践,巩固幼儿的数学认知行为,体验成功和自信,从而形成对数学活动的持久热情,培养数学思维和习惯。比如,幼儿在用配对方式掌握了单双数概念的基础上,用目测对称物体的方式发现教室内的多个单双数,这就有助于其进一步深化对数学活动的情感体验。
(四)数学活动评价重视个体感受和内在体验
数学活动“情感化”是一种关注幼儿个体发展需要,引导幼儿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方式,评价不以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为标杆,而是考察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是否积极参与多通道感受认知对象,是否满足自身情感发展的需要,是否激发了内在潜能产生个性化的新体验。四个案例的设计和实施,通过让幼儿自己设计图表,自己创意拼图案,自己选礼物选食品,自己记录搬运次数,自我激励合作整理归放物品,自由选择玩具进行配对等策略,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适宜的台阶,让他们根据自身能力和愿望选择适宜的操作表现方式,享受成功,体验快乐,还可以在同伴交流中改进和完善学习成果,适合幼儿的主观世界和内在发展水平。
三、反思
“情感化”在数学活动中的操作实践,使我们在情感课题研究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也使我们对《纲要》精神的领会更具体深刻。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收获和启示:
1.“情感化”是教育的核心特征,是幼儿素质教育的质的表现,它使教育内容融入幼儿的生命,伴随机体成长而不断深化。
2.“情感化”促使教师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善师幼关系,在尊重和理解儿童内在情感的前提下,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3.“情感化”体现了教育的整合思想,有利于各个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利于提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品质,塑造幼儿健康人格。
4.“情感化”在不同领域教育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应该为各领域教育的核心目标服务而表现出各自的侧重点,但最终必须作用于幼儿内在的态度、情感和人格。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小班故事教参mp3:爱吃水果的牛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