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小班美术游戏化教学的研究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air 感谢 sair 上传 0人参与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涵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游戏是活动者内在动机的活动,活动的目的就是活动本身,是自由的;游戏是活动者自主的活动,是符合自己意愿的活动;游戏是注重过程体验的活动;游戏是在个体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活动,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表现;游戏是个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在操作物体的动作中建构经验。
    从美术本质来看,幼儿的美术活动与他们的游戏行为存在着本质的一致,即幼儿作为主体从活动中获得愉悦与满足,顺应儿童天性的美术活动就是幼儿游戏的一部分。美国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将艺术视为游戏的一种形式,认为儿童在美术这样一种活动中,内在需要得到了真正的满足。儿童自发自为的美术行为给他们心理上带来的主观感受是积极主动的,没有外在目的的可以追求,更多地体验着动作和视觉表征本身引起的表达和创造的乐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坚持了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思想,从教育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角度指出了游戏的重要价值,进一步强调“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
    在此项研究中,笔者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实现对内容、材料的优化选择和环境的合理创设,从而萌发小班幼儿画画兴趣,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验活动的快乐,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发展。
    一、根据艺术活动的特殊性,提供易于表现的游戏化材料。
    有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的艺术活动是一种更多地运用人的感性和直觉的活动。对于艺术活动来说,感性和直觉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们使得人们在艺术活动中可以不经过理智的、意识层面的分析、判断,直接把握艺术欣赏对象中各种因素间的关系或进行艺术创作。许多艺术家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在多数情况下,艺术创作是在感性和直觉的驱使下完成的,甚至一些艺术家本人也不能清楚地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创作时的想法以及构思等。例如有人让美国画家奥基夫说明自己的作品《加拿大的白色仓库》的创作构思与意图时,她的回答十分坦率:“这幅画只不过是对一件简单事物的简单陈述而已,我没有什么可说的,我用文字也同样说不出我色彩表达不出的东西。” 奥基夫的回答表明了很多人在艺术创作中的状态,在直觉驱使下的艺术创作往往是理智认识所无法分析与说明的,而且过多的理智分析会破坏艺术活动的进行,这正是艺术活动的特殊性所在。
    较之成人,感性与直觉的参与在儿童的艺术活动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主要是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他们有比成人更为发达的内在直觉能力,他们更倾向于用感性的、形象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因此被许多艺术家羡慕和钦佩,有许多艺术家(如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声称自己从儿童那儿学到了真正的艺术。
    小班幼儿绘画发展处于涂鸦期,他们喜欢到处涂抹。幼儿的涂鸦实际上是他们的感知觉和动作有了一定发展与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做出的一种新的探索,是一种新的动作练习,其根本特点是没有明确的表现意图,而是把涂鸦作为一种游戏活动,享受涂鸦动作带来的那种有节奏的、主动地“动”的运动快感,以及对纸上、墙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线条和色块的视觉感官上的满足。小班幼儿的涂鸦是一种直觉本能的活动,所以我们提供的材料都应有利于幼儿的直觉表现。
    案例一:玩具汽车是孩子珍爱的一种玩具,不管男孩女孩都有自己的“汽车”,静止的汽车在他们手中会立刻驰骋起来,向前开、向后退、直着开、转圈开……当汽车作为幼儿的绘画工具时,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在“车轮滚画”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将汽车开进了颜料盆“加油”,再驶上了“公路”,顿时,白纸上呈现出一条条彩色的轮胎印,汽车开到哪里,轮胎印便延伸到哪里。孩子们不停地重复着“开汽车”这个动作,看到彩色的轮胎印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别提有多兴奋了。接着,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出一首游戏儿歌:我的汽车会跳舞,跳个直线舞,跳个格子舞,跳个圆圈舞……孩子们边读儿歌边开汽车,活动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深化。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看到汽车后的第一个直觉反应便是拿起汽车开,当将汽车轮子蘸上颜料开后,发现汽车可以代替笔进行涂鸦,兴致更高了,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幼儿由感受开始的乱线条,到有规则地进行线条创作:直线、格子线、圆圈线、螺旋线等,在孩子们尽情地玩汽车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线条粗细、形式的变化,色彩的丰富。
    案例二:吹泡泡是幼儿喜欢的一个游戏,用吸管蘸一点肥皂水,轻轻一吹,大泡泡、小泡泡便满天飞。这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的泡泡到哪儿去了?”“飞走了”、“破了”,“你们想把泡泡留下来吗?”“咦?泡泡能留下来?”孩子们感到既新奇又迫切,接着教师提供给幼儿加入了颜料的肥皂水,请孩子们将泡泡留在白纸上。在自由自在的吹泡泡游戏中,孩子感受到了大大小小的圆形和色彩的相互融合。
    二、根据幼儿学习特点,选择易于表现的游戏化内容。
    1、生活化内容。
    儿童对有丰富认知和生活经验的事物比较乐于表现,也易于表现。因此教师在选择绘画内容时,一定要选择幼儿熟悉的并且感兴趣的事物。
    案例一:孩子们都有看妈妈和奶奶打毛衣的经验。在活动“好玩的毛线”中,教师带来了一件旧毛衣,当场和孩子们一起拆毛衣,拆下来的毛线弯弯曲曲,拉直了便成了直线,幼儿在拆毛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线条的变化,对画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又让幼儿试着来绕毛线球,感受毛线球由里到外逐渐变大的过程。在一系列的操作游戏活动之后,孩子们的画面上呈现了丰富的线条组合:有螺旋线——“这是我绕的毛线球”,弯曲的长线——“这是我拆下来的毛线,很长很长”。
    案例二:一天,教师在整理教室的柜子时,突然从柜子里跑出来一只蟑螂,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蟑螂在前面跑,孩子们在后面追,最后在孩子们的呐喊声中,蟑螂被消灭了。由此产生了一个涂色活动“灭蟑螂”,画纸上画着一只只蟑螂,教师问:“我们要不要消灭它们?”“要!”“那我们用喷雾剂来杀死他们。”即要求幼儿用蜡笔将蟑螂涂掉。在幼儿涂抹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习顺一个方向涂色,涂色有力均匀。
    2、情节化内容。
    小班幼儿的思维尚处于直觉行动阶段,他们喜欢说说、唱唱、跳跳、做做,如果通过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表演游戏、等的介入,借助游戏情节将绘画教学的目的、内容巧妙与游戏结合,使幼儿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表现出积极地投入。
    案例一:在画蜘蛛网前,教师将皮筋绑在椅子上,拉成一张大蜘蛛网,请幼儿到蜘蛛家来作客(钻一钻),孩子们充分享受着钻爬游戏的乐趣,然后请他们来画蜘蛛网,他们会保持极高的兴趣,将融合放射线与平行短线的蜘蛛网轻松画出。
    案例二:孩子们头戴小猫头饰变成了可爱的小猫,跟着妈妈去钓鱼,清清的池塘里小鱼欢快地游着,小猫们挥动鱼竿,尽情地钓着,“嘿,我钓到了一条鱼!”果然,鱼竿的一头连着鱼线,另一头连着一条小鱼。孩子们有了垂钓的经验,在画画时,便自然地将画纸上的长线连在鱼竿和小鱼之间。
    三、根据《纲要》精神 ,创设易于表现的游戏化环境。
    环境是一个班级中除两位教师之外的第三位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正如蒙台梭利所主张的那样:幼儿在适宜的环境里从事愉快的活动,通过有趣的“工作”来塑造自己的精神。《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1、游戏情境。
    游戏情境和游戏主题、游戏角色、游戏情节等一样是构成游戏的要素之一,游戏情境的创设主要是物质材料的准备和游戏氛围的渲染。
    案例一:“嘀嘀嘀”,教室里开来了一辆公交车,用纸箱装饰做成的敞开式汽车立即吸引了孩子们。游戏中,教师是司机,开着车经过一个个公交站台,请候车的孩子们一一上车,宽敞的车厢里其乐融融,孩子们享受着师生共同游戏的快乐。当孩子们角色转换时,“我是小司机”成为他们的最爱,手拿玩具车,在站台之间穿梭往来,送着一批批动物乘客,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案例二:孩子们从家中带来了自己的旧衣裙,用蔬果印章在上面盖印出纹理独特、图案别致的花样。其间,对称、二方连续、相似色、对比色、互补色等装饰元素生动展现,旧衣裙在孩子们的手中又焕然一新。在节奏明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穿上自己亲手装饰的衣裙,当一回小模特,一举手、一投足,是那么得自信和自豪。
    2、区角环境。
    如果说集体教学活动中时间和空间是相对集中的,那么区角活动更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在区角活动中,幼儿能更灵活、更随意地进行游戏操作活动,通过与材料的互动,享受审美愉悦,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在活动区中,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投放了多层次、丰富的材料,并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孩子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孩子不因材料的单调而索然无味,也不因操作太难而丧失信心。
    例如为了让幼儿感受图形,教师准备了吹泡泡、积木印画、皮筋绷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图形的多样性。又如在粉笔画活动中,孩子们个个兴奋不已,拿着粉笔去找自己的一方宝地,既练习了画大图形,又充分想象、大胆创作,作品形象比纸上丰富了许多,有的幼儿还会因为被别人不小心踩糊了画面而哇哇大叫。在弹珠滚画中,孩子们看到了颜色相互交融的独特效果,从而能更大胆地运用色彩,创造性地运用色彩。
    经过研究,笔者积累了一批适合小班美术游戏化教学的内容与材料,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兴趣盎然,充分体验活动的快乐,个性、创造力、审美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分享阅读对幼儿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