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智力来自于感觉 蒙氏心得分享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daling 感谢 daling 上传 0人参与

亲爱的老师们:
你们好!
每每我们在交流班级管理工作时,总会谈到各个班级比较有个性的孩子。这些孩子一直牵动着老师们的心,而且有时还让老师们焦头烂额。
作为我来说,我一直也被你们的思绪牵动着。记得有一次周例会时孙老师对几个“调皮”的孩子的解决策略是:给孩子一段时间,只要看孩子纵向上的发展,只要孩子有一点进步,就是成功!这个建议也算是安抚了一下教师的心,特别是急性子的老师。
最近,我在读孙瑞雪的著作《爱和自由》,在谈到儿童的智力时书中有一节讲到“智力来自于感觉”对我触动很大,现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从中能有所启发。
所谓“智力来自于感觉”,我先给大家举个例子:是作者孙瑞雪在教育自己孩子时的案例:他的孩子一岁多的时候,还不会说话。她天天指着灯,告诉宝宝这是“灯”,天天指着书,告诉宝宝这是“书”,每天重复,可孩子的脸依然是“木木登登”,什么表情也没有。当孩子两岁零一个月的时候,有一天傍晚,天空特别蓝,外面停着一辆大卡车,孩子想到车上玩,作者就带他上去。没想到宝宝扒着车栏杆,仰视着天空看了很久很久,好象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他。当时作者指着天并告诉宝宝“天”,她的孩子也跟着说“颠(dian)”。第一次会说的是“天”,以后他只要看到人就拉着人家的手说“天”,连着说了三天。后来作者指着脚下踩着的地说“地”,孩子也跟着说“地”,第三个字,作者本来想教孩子说“树”,可他就是不说。当作者说“人”时,他就跟着说“人”了。
这个案例说明了一个道理:智力来自于感觉。早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作者就天天重复指天和书给他听,他不说,这说明他对灯和书没有感觉。而当他观察天时,他对天有感觉,恰恰这个时候作者给了他“天”这个概念,智力就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
老师们,我们试想一下自己的做法,特别是对那些比较有特点的孩子,我们有没有尊重他们的感觉,还是把我们认为“好的东西”硬强加给他们?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不知老师们有没有看过,它着重写了上个世纪德国的乡村教师卡尔·威特如何用他的教育思想教育他的孩子威特的。威特生下来并不称心,看上去有点啥,但是他的父亲并没有放弃。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他举了个例子:他说,当这个孩子把你的手抓住往他的嘴里塞的时候,而且用他的嘴吮吸你的手指的时候,你必须用和缓和清晰的语调重复说“手指”。其实这种做法,跟前面理论上是一致的,当孩子对某些东西有感觉时,成人(老师)要适时把概念给他。
遗憾的是我们成人大多数不知道,而我们常常做的是什么?当孩子没有感觉的时候,我们不断强制孩子,给孩子教东西。老师们,孩子都是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是通过自我来建构自己的。作为我们老师要为不同个性的孩子提供他们建构所需的材料,让我们在耐心+爱心下做孩子成长的协助者吧!
 
此致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成语故事mp3在线听:画龙点睛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