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olan 感谢 bolan 上传 0人参与

第一部分  实践的思考
目前,“科教兴国”已经成为我国在新世纪谋求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重要战略,在这一战略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新《纲要》、新理念、新起点、新行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新《纲要》似乎是一个初生的安琪儿,充满了全新的生命活力。而我们教育的对象——幼儿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因生命而产生,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生命的教育,在生命的对话与交流中,获得体验,提升生命的质量。可以说,我们幼儿教育是为生命而奠基的。新课程的改革无论是目标、理念层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都强调了注重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注重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其宗旨就是为了更好地为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奠基。
为了更深入领会新《纲要》的理念实质,把握课改的精神,我园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反复学习《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本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从理念到行为,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做起来等形式全面提升对新《纲要》、新课改的认识,形成了我园落实新《纲要》、实施新课改的独特思考与实践:
一、新课改追随幼儿发展
我们澄江中心幼儿园是新《纲要》实施的试点单位,又是课改的研究基地。在近几年的改革历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对课改工作有着深切的感受和深厚的感情。面对新《纲要》和新教材的出台,我们就象是迎接一个孕育已久的新生儿,纷纷抱着极大的热情,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课程,研究新课程,实施新课程。通过暑期的集中培训,园内的滚动式培训、参与式培训,我们对新课程的思想理念、课程目标、组织结构以及课程的实施、评价、管理等诸方面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那就是:“创造与儿童生命特性相适应的教育”。我们思考:谁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人?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受教育者,还是创造一种适合教育者的教育?我们实践:尝试给孩子更广阔的天地,尝试着放开手脚让孩子们玩,尝试着蹲下身子观察孩子,尝试着蹲下身子聆听孩子,尝试着把问题还给孩子,尝试着把他们需要的纳入课程中。当我们共同分享探索的乐趣和喜悦时,我们觉得,教育是那样地自然、和谐。我们发现,课程可以追随孩子,课程应该追随孩子!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全园教职员工人人参与,全情投入,共同研究和制订新课程实施方案,在调整与尝试新课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我园既追随孩子发展又拓展孩子发展的“视野课程”。
二、新课改成就教师成长
新《纲要》的出台,提出了不少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如:尊重每个幼儿,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力求体现终身教育的思想;将社会、文化、环境与教育密切结合的思想;努力实现教育的目地性与幼儿发展的可能性相适宜的思想以及促进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共同成长的思想等。我们深深的觉得,这一切先进的理念要化为教学行为,落实到每一个孩子,其关键是教师。因此,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纲要》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课程改革成功关键所在。只有引导和鼓励教师从自己的日常教学、教育工作出发,找准课改的起点和切入点,从事教育的现场研究,案例分析,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不断的重新审视和调整,才能改变教育行为,提高教育水平,使课改工作避免唱高调,说空话,真正让课改落到实处,受到实效。一是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引导教师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我们提出了“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风气,让研究成为品质”的理念,进一步活化学习形式。运用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螺旋滚动、平台对话、教学沙龙、教学互助等载体,开展有实效的活动。二是建立对话交流制度。邀请园外教育机构、教研人员、本地或外地的优秀教师来校,与教师就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互相对话、深度会谈、专题研讨,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共享,以达到专家引领、横向交流目的。教师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结合学校和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研究课题;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开展教学结对互助活动。三是建立课题研究制度。以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教研课题,集教研组之力,克教师个人之难,逐步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加强了对各种课题的动态管理,在实践的摸索与总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规定各教研组要结合教学实践,“从问题到课题,从经验到实验,从结果到效果”,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核心,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活动,并使其具体化、系统化、制度化。
    新课程让教师“加压”,我们给教师们“减负”,自然而然地提出了备受争议的备课问题。传统的教案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备课,而忽视了儿童的学习,只强调对教师的检查而忽视了对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只强调统一的格式,而忽视了学科的特点及教师的个性。我们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的备课形式,备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板书、草图的形式,有将课程资源中的具体内容转化为表格的形式,还有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进行网上联合备课的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实效。改变备课形式的同时,我们推行了“六个一”新课改教学管理工办法:每年订一份教学杂志,每年看一部教育专著,每学期确定一个研究问题,每学期上一节有创意的公开课,每月上交一篇教学反思(教学日记或是教学随笔),每月提供一个教学案例(片段或实录),并建立起了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少了,思考性综合性的实践多了,教师乐此不疲,新课改带来的累和苦,都让喜和乐冲刷了。
三、新课改根植基层所能
新《纲要》的实施,是一项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了领域目标、、领域内容、领域要求、领域组织、领域实施、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取向。在这六大课改目标中,我们认为领域的目标及要求是上级行政部门的职能,作为基层幼儿园,在上级既定的方向下,在幼儿园能够自主的范围内优化课程结构,重组课程内容,开发园本课程,因地制宜的进行这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能够大展手脚的在教学内容、三维目标、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大胆尝试与实践,也惟有在教学中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改变长期以来接受学习方式的单一化、绝对化、机械化提倡活动方式的多样化,课程的整合化,才能使幼儿主动学习、探索、创造,人人都得到发展。“视野课程”追求的价值就是为孩子成功的一生奠定基础。在现代课程理论、现代儿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将“视野课程”的内涵界定为两层含义:孩子所接触到的生活中的事物,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方法和活动现实的视野,其含义是进入、深入现场和情景,让幼儿在丰富的情景刺激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方法的视野,是让幼儿自主的去审视、看待、比照,探索、发现、创造。通俗地讲,“视野课程”关注的是孩子“看什么”和“怎么看”的问题。即孩子能看到的我们要让他充分地“看”,孩子不能看到的我们要创造条件提供给他“看”;孩子怎么“看”这个世界,教师就要提供恰当的适合他们的方式,满足他们“看”世界。
依据课程界定的内涵,我们把目标和活动划分为“身体运动、社会生活、科学探究、艺术表现”四大领域,既是“目标领域”,又是“活动领域”,将目标与过程有机结合,有效淡化了学科的界限,体现以整合的教育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强调源于儿童生活,适应国际生活,面向未来生活。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提倡做儿童自主学习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领者。并把“探索、发现、创造”作为视野课程最显著的特点,体现在课程的各种实施形式和各个活动环节之中,使孩子成为自己幸福人生的主动建构者。
四、新课改造就于办园品牌
我园的全体员工在与时俱进的征途上,喊响一句口号:不断的否定自我,不断的追求卓越!确立一个信念: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定位就没有地位!借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东风,全面深入实施新《纲要》的内容,高奏“让新理念伴随我们共同成长”的主旋律,倡导“让每一个幼儿获得发展的机会,让每一个教师领略教育的乐趣,让每一个家长分享成功的喜悦”的教育理想,来确立发展新思路(特色支撑),实践管理新方法(以人为本),实现教师新价值(共同成长),提升办园品位(丰富内涵),打造办园品牌(信誉质量),创造出值得推广的办园品牌(信誉、质量、特色、传统),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园(包容、积淀、责任、追求、传承),成为一所名园(品牌输出),被评为全国百家美术示范园,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无锡市依法办园、常规管理先进园,江阴市首批特色幼儿园。
第二部分   探索的篇章
一、幼儿园是船:风雨无阻开启课程改革的理想航船
1、课改的使命
新《纲要》如同龟裂许久的河床涌动着的一汪清泉,让幼儿教育呈现出了绿色、生机、活力、色彩,让幼儿教育更加富有激情、诗意、机智、灵敏。新《纲要》是阳光灿烂、生命不已的过程,享受过程,我们才会有现实感和使命感。澄江中心幼儿园之所以能直面新《纲要》、新课程、正视新课改,在这没有美丽终点的路上与时俱进、努力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是因为始终坚持一个理念:走在新课改的大道上才是幸福!
自2001年起,新〈纲要〉逐步走进幼儿园,给教师专业成长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严峻的挑战,对教师的业务素质也提到前所未有的高要求。陆园长说:“站在新课改的门槛上,教育观念的碰撞与磨合成为必然,教师对技巧性东西的刻意模仿已成为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障碍,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感悟与提升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与成熟的重要选择。”这句话指明了澄幼今后工作的方向,昭示着一个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调整的全新时期的到来。
2、课改的环境
新《纲要》,展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思考,是注入新课程的阳光,思考的阳光,会让新课程显得更加饱满、充实、理性、睿智。征集“课改金言”活动,让教师感受到了新课程不是一个热门的搜索关键词,不是一句流行的口头禅。一句话,让教师道出了对新课程的真知灼见:“新课程这匹狼就要来了,我们既不能无动于衷,也不要惊惶失措,而要全面、深刻、有创造性地和它亲密接触、热情对话,然后与狼共舞”,“弘扬个性、挑战传统、反思现实、乐于探究,将课改进行到底”,“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用鼓励的眼神支持孩子,用热情的话语表扬孩子——这就是我眼中的新课改”,“新课程是和风,吹醒陈旧的课程;是阵风,苏醒沉睡的心灵;是台风,唤醒滞后的教育”……
3、课改的精神
与时俱进话课改,敢立潮头写新章。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澄幼却是付出了极大的勇气和力量。播下一粒种子,不一定收获一个果实,但有春之华彩,就有秋之向往。每一次的成功并不是终点,而是又一个新的开始,工作是快乐的,过程是美丽的,因为总有希望,因为我们在路上!
二、园长是舵:把握航向引领课程改革的理想之路
园长是一园之长,园所之魂。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园长的角色意识决定园长的角色定位。
1、学者型
如果教师和孩子及家长单纯地将园长看成“官员”角色,那将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种悲哀,那就可能是单一的为课改而课改。我向来认为,学者和官员的关系是天然冲突的,犹如思想家和政治家,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前者总考虑什么是“最好的”,后者总考虑什么才是可行的。说的直率一点,作为园长去抓课程改革,就好比“学者”一样需要一颗纯净的心,而作为园长同“官员”一样去抓课程改革,难免会在世俗中染污蒙尘难免会急功近利造课改。我想,如果将园长置于“官员”的角色去搞课改,幼儿园的事业多半会陷入一种不尴不尬的境地。在我园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上,园长不但要去“领”,还要去“做”,去“研”,要有真正的理论指向,要有贴近的实践指导,要有科学的研究引导,在“导”下做,在“做”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指导、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园长充当了一个课改辅导员,活动组织者、课题研究人员的角色,以极为平淡的角色、极为平易的语言、极为平常的行为来揭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刻哲理,去做个事业上的“大家”,而不是政治中的“巨人”。
2、理念性
高悬于课程改革建设之上的是园长的办园理念。近几年,在实践的层面上我们构建出了理性的办学思想,确立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发展的机会,让每一个教师都领略教育的乐趣,让每一个家长都分享成功的喜悦”的崭新理念,成为我园在感性实践基础上形成而又指导于感性实践的理想之信念,成为我园课程改革工作的理性之绳、理性之针、理性之魂和最高精神境界。其实,“三让”理念确立了,办学就有了方向,育人也有了目标,教师的发展也有了规范。因为“三让”理念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有了它,就有了自我尊严,有了价值取向,有了行动纲领;有了它就催不跨、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园长的办学理念又是一种独立的品格,无论得失,无论荣辱,它都波澜不惊,一如既往;又是一种力量,激励教职员工从羁绊中自拔,从无奈中奋起,放飞思想,放飞心灵,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又是一种魅力,以独特的方式展示自己,在校园里、在课堂上、在孩子们中,夺人耳目,昭示于人,成为幼儿园精神中的瑰宝,如同光芒四射的钻石,美丽而永恒。
3、伙伴型
幼儿园是船,园长也是船上的一员,撇开了老师和孩子的实际,课程改革的实施永远是理想中的梦想,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课程改革中更能体现出深厚的内涵。没有孩子的成功,怎能有教师的成功?没有教师的成功,怎能有园长的成功?在课程改革实施中,园长将教师、员工、孩子看作自己事业成功的伙伴。这种伙伴型的理念确立后,就有了园长与教师、员工、孩子一起研读课程、开发课程、开展活动、实验研究,一同放飞、一同反思、一同体验、一同分享,唱响了“让新理念伴随我们共同成长”的主旋律。
三、教师是帆:齐心协力驱动课程改革的理想之舟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未来”,苏霍母林斯基曾说:“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老师,是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只有培养出了研究型的老师,只有课改与教师的成长同行,才能实现教育改革的成功。
教师想什么?教师有“半桶水”还是“一桶水”?“死水”还是“活水”?等等问题,研究教师,打造过硬的课改教育队伍,是我园课改教育中重要的一招。
1、培养“学习型”教师
我园除了做好常规的理论学习、积累资料、外出取经、聘请专家以外,重点在观摩方式上做文章,改革观摩制度,以观促学。观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重视一日活动的过程(生活、学习、游戏、做人),是正确有力的反馈,是及时准确的接受,处理和利用各种反馈信息,及时调空。变以往的“有备而来”为“随遇而安”
(1)看:一看幼儿的发展。旗帜鲜明地倡导尊重幼儿、信任幼儿、保障幼儿的权利、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积极营造“尊重、信任、宽容、支持、合作、文明、健康、和谐”良好的人际氛围,使孩子都喜欢上幼儿园、热爱幼儿园这个群体,并在与周围的环境、人、事、物积极的互动中建构知识,促进发展。 二看环节的内容和转换。体现科学、合理、交替、有序。加强对幼儿日常生活的管理,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规则(排队、安静等待、不影响他人)树立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加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通过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养成独立性,增加幼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三看教师的主题计划。体现以主题探索活动为主体,生成活动作适当补充的混合型课程组织形式,其核心思想就是一切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生活和兴趣出发,促进幼儿在知识、能力、气质、审美以及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四看主题班级环境的创设。思考孩子究竟对周围的哪些环境产生了兴趣,是否可以从中产生一个新的主题;还思考主题的进行中需要哪些新的环境设置,以利于主题的不断延伸。让环境源于自然、激发审美的情感,让环境追随孩子、促进孩子的发展。五看幼儿观察记录。关注孩子的平常时刻,体会孩子的内心感受,解读孩子的童话世界。六看幼儿成长档案册。真实地记录孩子的成长轨迹,客观地评价阶段发展水平,为他们美好的童年留下爱的足迹。七看反思笔记。通过自我反思与外源反思、即时反思与持续反思、集体反思与小组反思等形式,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步伐。
(2)听:随堂听教师的课堂教学,了解对教育理念的实践情况,包括教师与教材的对话、幼儿的对话、自己的对话;随堂听孩子的反应,包括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注意、能力、合作、习惯等方面的表现;随堂听师幼的互动、情感、语言情况。
(3)问:问教师对主题的把握、对幼儿的了解,问教师在工作中的困难以及对幼儿园整改的意见和建议;问幼儿的发展、家长配合。
(4)反馈:面对孩子、面对教材,改革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改革教学活动,解决“怎样教”的具体操作问题;改革教学评价,解决“为什么教”的目标导向问题,从而建立反思意识和追随幼儿发展的意识。及时与班上执教老师和配班老师阿姨反馈,指导三位一体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保教质量;对幼儿园近阶段工作重点、保教、课改现状进行综合分析,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问题之源、之本、之根。
除了综合的一日活动观摩外,另设跟踪听课、教研组实践课、课题组的研究课、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观摩课及评比课等一套互补的常规,从而牢牢把握教师教学脉搏,促进教师吸收新课改的精神,分析孩子们的学习效果,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活动的效益。这样的观摩、听课,是在常态下进行的,没有刻意准备的时间,反映了教师在平时对自身工作的全貌思考和实践,可以说功在平时。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老师注重日常的学习与理论积累、实践操作。
2、打造“研究型“的教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会研究,学会不断的筛选自己的教学经验,,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把课题研究融于日常活动中,让课改精神与教学实践互动,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快乐的工作。
(1)完善工作方式与技能。学会合作,并尝试交往与合作的技术,探讨合作的有效途径;学会关注,并将关注升华;学会评价和享受(活动产生的原因、价值取向、发展的阶段、结果的分析);从而体验教育带来的乐趣。
(2)实施园本培训,建立共同发展体。我园利用每天中午幼儿午睡时间开展各种研讨活动,如通过头脑风暴、点子大碰撞、沙龙研讨、螺旋滚动递进研究、读书谈书活动、演讲活动(园部提供了大量与美术、艺术相关的理论书、工具书及教材),让大家拥有共同的目标,唤起组员倾情参与(倾诉感悟、吐露困难、提出问题、表达见解),真心向往(收获、友谊),从而体现共同成长的氛围。
(3)走出去学习。有重点的选择适合我园特色建设、课程改革的培训项目,如每年一次的全国少儿美术教育研讨会,大型幼儿、成人画展,书画拍卖、陶艺制作,蓝印花布展出及相关幼儿园的美术观摩研讨等,从而捕捉信息、扩展知识面。
(4)请进来指教。胡雨心先生每两周一次实验绘画教学活动及讲评活动,刘纯芳女士(美国哈佛大学多元智能研究员、日本艺术教育研究所顾问、台湾彩虹屋才能研究会创始人)每学期两次给老师、家长授课,孔起英女士每学期一次的课题指导,沈永清主任、刘艳教研员不定期的教改讲座等,从而提升理论水平。
(5)坐下来反思。进行养精蓄“智”,这个智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水平的提高,是以饱满的热情、足够的智慧进入状态、找准位置。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走进孩子的真实世界,不断修正教师的观念行为,才能感受生活的精彩快乐。
3、朔造“专家型“的教师
“实践、反思、创新”,能使更多的教师从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化。每一个教师都应成为“行动研究者”,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实践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我园的主要举措有:
(1)记录反思日记。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朔造“专家型“教师的关键。要使更多的教师从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化,重要的是要帮助教师增强问题意识,诱发出对教育问题研究的冲动和兴趣。那么,问题从哪里来?其实,问题就在我们的生活实际中,问题就在我们对教育现象的反思中。我们针对教师不同的教学水平提出了不同的反思要求,从反思的数量、质量、内容等方面着手,督促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找出问题。当然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的研究是在不断追问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例如,在关于“现代儿童实验绘画与创造潜能开发”的实践中,我们通过追问这样一些问题来展开研究:什么叫实验绘画?实验绘画的标志是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潜能才可能开发?影响儿童创造潜能开发的因素有哪些?为了使儿童创造潜能有效开发,实验绘画教学应当采用哪些策略或组织怎样的学习活动程序?在追问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展开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使研究呈现“问题——课题——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提升教师实践、反思、创新的能力,这是朔造“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2)幼儿成长档案评价。《幼儿成长档案》是我园幼儿成长发展的一种真实性评价记录,它是按照“儿童是自身发展的主体”的现代儿童观并根据《纲要》的全新理念而设计,它要求真实地展现孩子们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的和行为的全面而且具典型性的发展概貌,标志着一个幼儿成长的轨迹。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以细致的观察发现孩子,以独到的分析了解孩子,以睿智的眼光接纳孩子,以客观的评价影响孩子。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不同背景条件下儿童成长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适宜的教育,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孩子的成长使教师更爱孩子,更爱事业,促进了她们和孩子的优质互动和向学者型转化的步伐。
(3)教学案例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上来。” 教育案例研究法是符合教师工作实际的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能加速教师从经验型向学者型的转化。教育案例是在真实的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生动的教育故事。一堂课、一个教育活动、一个教育情景、一次师幼谈话、一个精彩的教学细节等等都是教育案例。教育案例弥漫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教育案例研究法是采用归纳而不是演绎的方法以揭示教育实践事件或教育现象中的质的研究。它实质上是对教育现象的主观解释,是对已有教育实践和现象的理性开掘和理论解释。这种“解释性”的研究活动对锻炼教师的教育洞察力和理论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一方面组织老师大量搜集、积累、交流案例,提高对教育案例的敏感性,另一方面特别聘请了教科室沈永清主任引领老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解读和理性思考,获得教育的新经验,概括教育的新方法,启迪教育的新思想,提升教育的新理念。《活动区的新材料》是周老师提供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我们通过阅读这个案例、解读这个案例,教师们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文章,如:《因势利导,促孩子发展》、《用肯定揭开孩子的面纱》、《美与创造》等等。追求实践创新,在实践中教师根据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去创造一个个新的教育活动案例,这是教育案例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朔造“专家型”教师的极好之路。
四、孩子是材:活泼健康体验课程改革的快乐之舟
你快乐吗?小溪流畅时,流畅是一种快乐;小鸟飞翔时,飞翔是一种快乐;心灵成长时,成长是一种快乐。
在新课程理念之下,方法重于知识,创新重于掌握,过程重于结果,课改教育的快乐在于带给孩子、教师、员工、家长过程中的体验和尽情享受。
1、环境建设
走进澄江中心幼儿园就能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人文环境、和谐环境。工作中特别提倡处处以人为中心,以情为主线,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了解人的需要,关注人的发展,在满足教职员工合理需求的基础上,致力于树立教职员工的敬业奉献精神,最大限度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群体教师价值观,共同实现教育目标,处处体现了自下而上的管理理念,即:(1)变批评、指责、惩处为鼓励、沟通、建议,建立相互信任、接纳、尊重的人际沟通渠道—由目标核心式管理转为人本核心式管理。(2)变命令、分配为支持、服务,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提供教育引导和服务,协助教师推进课程实施—由办公室管理转到幼儿活动室的管理。(3)变替教师做决定为提供教师自主空间,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工作能力,不断激发教师的专业潜能—由对别人负责转为对自己负责。(4)变服从个人权威为注重经验分享、团队合作,接纳教师的专业差异,利用团队化解困难—由水牛式的管理转为大雁式的管理。(5)变由自上而下的管理转为自下而上的管理:各项计划的制订、总结的交流、评比、一日活动作息时间的安排、教学目标的确定。(6)幼儿园人事、财务、评优、招生、福利都加强了园务公开,发挥了教代会的作用,利用了各种形式让员工参与园务管理,逐步形成“个个主动关心幼儿园发展,人人自觉参与幼儿园管理”的良好氛围。
在主题环境创设中,从主题设计的总体观念到具体方案的实施,环境一直是我们考虑的因素,我们觉得环境是主题设计与实施的要素,具体来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由环境生成主题,另一方面表现为由主题创设环境。同时,更重要的是环境应追随孩子、促进孩子的发展,让孩子更快乐的在过程中的体验和尽情享受。如果说环境是一面镜子,那么当阳光射向这面镜子的时候,镜面反射出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是他们成长的轨迹。孩子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在活动中发展认知、获得技能、提升情感。孩子的活动需要特定的环境来支持,所以环境应始终追随孩子,追随孩子的发展。
2、过程体验
一日活动都是课程,孩子、老师尽情体验;所有的时空都是课程,孩子、老师结伴成长。我们充分抓住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特点、个性特征,突出了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两个方面:幼儿天生就是玩家,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喜欢玩、乐意玩,他们的生活以玩为主。玩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玩可以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玩可以增加幼儿的兴趣,玩可以培养幼儿做人的高尚品质,什么合作、诚实、勇敢等品质,也可以在玩中学的到。怎样做到玩与学融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呢?
(1)我们将各种活动(音乐、体育、美术、语言等)都称作游戏,也就是在各种活动中加入游戏的性质,以玩为主,以目的为铺,活动的结果是次要的,游戏的过程才是重要的。如果老师对幼儿说:“小朋友快坐好,我们开始上课了。”这时孩子们肯定没有什么大的反映,但是换一种形式,老师说:“小朋友我们要做游戏了!”立刻孩子们神采飞扬。在此情境中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孩子在完全没有感受到这种影响中学习,在孩子的观念中,这也是玩。一板一眼的学习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才更有收获。可见玩可以促进孩子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2)玩伴随着幼儿的每个角落,玩中有乐趣、玩中有学问。各种活动都可运用玩的手段,玩与学相结合时我们注意到以下几点:第一,注意观察无意性玩。无意性玩包括幼儿对各种事物玩的方法,认识程度及对事物、现象的兴趣点,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行为。比如中班活动“会变色的水”便是来自于无意性玩。在一次画水粉画的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在洗画笔的时候发现小水桶里水的颜色会变,便玩了起来。杜老师根据这一情况制定了中班主题活动——生活中的水,让幼儿在玩水中学习有关水的知识,懂得水来之不易,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第二,注意材料投入的循序渐进性。幼儿了解新鲜事物,接受新玩法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步登天,老师要幼儿循序渐进。例如小班开展的主题活动——车子叭叭叭就是如此,先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车子,让幼儿学习给车子分类,说出车子的外型、用途,进行开车子的游戏,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提供各种材料。如各种纸盒、水粉颜料、洗车工具、修车工具,让幼儿自己去制作汽车,画汽车,修理汽车,清洗汽车等。活动区域的材料随着幼儿对事物的了解逐步添加,让幼儿学的开心、玩的高兴。我们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以游戏为主,真正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离不开玩,也需要学,玩与学相结合,才学的快乐。我们的宗旨是:让幼儿“学得无意、学得随意、学得乐意”。
五、课程是菜:园本课程丰富课程改革的理想内涵
面对新《纲要》、新《课程》、新《教材》,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重建教育价值观的问题。如何构建多元的教育价值观,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幼儿成长的引领者,幼儿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幼儿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各项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园文化环境的建构者,园本课程的开发者。
 1、树立课程意识:实现教师角色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关注是教法的改革,而教法的改革也只能限定在“怎么教” 的范围内,如怎么设计教案、怎么导入活动、怎么讲解、怎么出示教具、怎么提问、运用什么教学手段和方法、怎么掌握教学节奏等等。却忽略了活动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幼儿,他们怎么感受、怎么反应、怎么思考、怎么发展、怎么成长。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它的直接指向是幼儿。课程是否适合幼儿,幼儿是否适应课程,需要教师来进行有机调控。可以说,教师是课程和幼儿联结的纽带,是促进两者沟通的桥梁,是用幼儿的眼光,来缩小课程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在实践中教师能正确把握“视野”课程的主题来源、主题样式及内容选择,确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利用园部弹性管理的契机,根据班级特点,制定了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含三个一刻种)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施,努力形成班级特色,逐步构建班本课程,完善园本课程。
2、搭建资源意识:实现教师的角色由“个人劳动者”转变为大教育的“合作者”,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
  可以说,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材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教育资源了。那么,哪些是教育资源呢?其实,凡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因素都要最先介入教育资源开发,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学校资源、教师资源、幼儿资源、家长资源等等。目前我园利用的教育资源很多:一是园内的教育资源,如专用室、资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二是园外的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商业部门、旅游场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的教育资源(当然也包括国外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等。在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大自然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瞬息万变,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是孩子们天然的老师,是一部具体、真实、形象、生动、可感的百科全书,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可利用的丰富资源。古朴典雅的兴国公园、清新自然的农家小院、时尚的步行街、诱人的草莓地,都留下了孩子们欢快的笑语。在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我们还注重了对幼儿园自身自然资源的挖掘和绿色环境的创设,为幼儿营造一个接近自然的幼儿园环境,使幼儿在日常的园内生活中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与自然同行。走进澄江中心幼儿园的大门,如同走进了一个快乐而美丽的童话世界。沿着紫藤缠绕的长廊,绕过“人与自然”的芬芳,跨入门厅,是潺潺的流水和悠闲的小鱼;拾极而上,随处可见花的娇艳、草的稚嫩,随处可见孩子们留下的足迹,就好象春天陪着你,又好象一群孩子陪着你,在向你诉说他们在这里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向往些什么。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和单纯,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和谐,一切都是那么的温馨和美丽。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社区的各种物质和文化资源是幼儿学习的活教材,是幼儿对主题内容进行深入探究的鲜活的凭借。警察叔叔、环卫阿姨、手工艺人都成了我们的编外教师。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家长的充分参与能使生成活动更丰满。在生成活动“奇美的民间工艺”中,教师努力把活动的意图、目标和相应的内容介绍给家长,并积极听取家长的建议,鼓励家长及时反馈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孩子们尽情的享受了民间工艺和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2、处理好“预设”与“生成”关系,让幼儿得到和谐发展
《纲要》解读中指出“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式的主要方式”,那么,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就应加强“预设”与“生成”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但是,在以往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我们更多是教师预设的活动,对幼儿生成的活动则觉得很难把握。通过以往的学习、探究,我们已认识到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而且“预设”与“生成”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部分,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共同指向教育目标。所以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预设”与“生成”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关键是老师如何处理,如何把握。
第一步,在教研活动时,确定近日的主题,在这些主题中那些是必须预设的,那些是有可能生成的,老师心中要有个数。
第二步,让这些主题在开展的过程中,使“预设”与“生成”交织在一起,仔细的观察、分析幼儿,及时捕捉孩子们中间的热点问题,研读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需要,发现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有教育价值的东西。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孩子们探索的需要,提升“生成”活动的质量,使教师和幼儿都成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真正体现着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
3、协调好“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关系,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纲要》在课程的结构及设置上有了很大的弹性,打破了齐步走一刀切的管理模式,使幼儿园能根据自己的办园风格,灵活地、自主地把握好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关系。
第一步,把握共同性课程的实施,共同性课程是面向全体幼儿,体现促进幼儿基本发展的课程。我园的共同性课程的基本内容都选自新教材(整合教材),也可以说我们是新教材的实验者,我们要求老师们大胆尝试、敢于创新、集思广益收集材料,遇到困难共同面对。
第二步,注重选择性课程的研究,在全面实施新《纲要》的前提下,结合我园办园目标与特色,注重了实验绘画课程的研究。我们的“十五”规划课题〈现代儿童实验绘画与创造潜能开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面对新《纲要》的要求,新《课程》的出台,新《教材》的挑战,我们将在绘画材料、审美愉悦、激发情趣、作品解读、艺术同构、游戏化上下功夫,动干戈,面对8个子课题做了认真学习、展开讨论、积极探索、不断总结,让科研培养幼儿满足感、成就感,动机的呼唤,审美的能力(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让科研促特色的提升、促园本课程的突破,促办园水平的提高。
第三步,下放课程选择权,我园上学期在课程内容、计划安排上给老师们一定的自由权,初次尝试,缺乏经验,把握不稳,管理不妥,本学期的做法是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给予一定的选择权,即十年以上的教师全放,可以结合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已有经验自己选择课程、组织活动、重点放在活动后的反思积累;五年以上的教师半放,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适当下放课程选择权,重点放在幼儿的成长记录上;青年教师基本上按照周计划执行,在日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做一些微调,新教师严格按照周日计划执行。当然,下放了课程选择权,园长、业务园长还是要宏观调控,加强管理。一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作具体的观察研究和指导,二要抽查各种资料。指导教师将视野转向孩子,将孩子的发展需求作为选择教材、研究教材的依据,帮助教师把新教育观、课程观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行为中去,从而更全面地将课程内容、形式有机整合。
总之,在教改科研中,我园重点探索以美术为切入点的课程建构模式,充分吸收整合课程、项目教学、田野课程、生活课程的精华,不断完善我园的“视野”课程,努力形成我园的课程特色。
六、课题是山:高屋建瓴攀登科研兴园的理想之顶
为策应新〈纲要〉、策应幼儿园课程改革建设,“十五”期间,我园确立了一个国家级、两个无锡市级的规划课题研究,指导和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发展。
1、课改与科研课题结合
我园拥有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现代儿童实验绘画与幼儿心理潜能的开发研究”、以及无锡市级“十五”规划课题“现代儿童实验绘画与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研究”无锡市级电教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艺术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三大主要课题,在课程改革中,我园紧紧依托课题资源优势,与课改精神紧密相融,抓住“新教材研究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育的三维目标的实施”及“师幼关系的转变”这三个方面为重点突破口。将课题作为教育教学的有力武器,最大限度的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实现课改与课题的结合,突破课改的重点。
课改漂浮于理念层面,课题游离于教学实践是以往幼儿园教研中的典型顽症。我园的做法是“课改与一日紧密结合,课题与教研活动、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首先,扩大科研网络,做到“人人有课题”。
其次,每位教师围绕课题备课,围绕课题上课,围绕评课总结。
另外,抓重点突破,狠抓案例研究,多上高质量的研究课,多积累实践资料,多反思研讨,并建立课题活动制度,加强管理,抓出实效,争出优秀课题研究成果。
2、课改与特色培育同存
特色,是幼儿园的生命,是幼儿园发展的活力所在。新《纲要》、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在保证幼儿生命健康发展的前提下,科学的追随幼儿的发展就是特色,培养每一个幼儿有个性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就是特色”。自身的发展需要特色,课程的改革需要特色,提升办园品位、打造办园品牌需要特色。根据新《纲要》中的指导思想,分析我园的发展趋势,确认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确立以现代的科学理念为引导,以现代的艺术情感为体验,以现代的美术形式为切入,唤醒幼儿的创造潜能,激发幼儿的美好情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课改与特色的培育是相辅相成的,相得益彰的。我园的美术特色又是一项“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育人工程。在课改建设中,我园将特色活动紧密结合到课改教育之中。
(1)核心是探索、发现、创造(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其一,每次教学都象一次探险,都象做一次旅游,教师的任务不是去教孩子怎样画,而是通过对话、看录象、讲故事、做游戏,在旅途中欣赏一副副美丽的图画,带领孩子们去探究一个未知的图形世界,去诱发孩子潜意识中的艺术想象力,引导孩子触发画画的激情,让孩子自由自在的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
其二把构成的理念和实践引入儿童绘画教学。通过图形组合、打散重建、异质同构、抽象变形等手法,以点、线、面、色等要素让孩子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图形。这和化学实验中把物质分解为各种元素,然后把各种元素重新组合,形成多种不同的新物质有异曲同工之妙,故称为“实验”。
(2)目标是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个性及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随着课改的推进,从幼儿的一个特色艺术教学活动发展到区域化特色艺术学习活动延伸到每天三个一刻钟的特色艺术活动,都紧紧抓住《纲要》中游戏的主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紧紧围绕幼儿的生活,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并始终把幼儿的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从中贯彻“五个一”,即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引领每一个领域的发展,利用每一种教育资源,抓住每一个整合的机会,珍惜每一次相互作用的机会。体现“四个是否”,即儿幼儿是否具有创造意识,是否拓展创造性思维,是否提高创造技能,是否具有创造个性。做到“四个阶段”,即预热阶段,刺激阶段,创造阶段,品赏阶段。
3、课改与师幼同发展
我们的孩子:身心是健康的,性格是开朗的,习惯是良好的,有一定的气质(自信、大度、大方、大气),有一定的个性(自主、自尊、敢想、敢说),有一定的审美感受与创造(敏锐、细腻、想象丰富),是可持续发展的。几年来,全园幼儿的优秀绘画作品参加了不同级别的画展,去年11月又将部分优秀作品送往香港参加画展;有关学前教育的刊物及各种儿童画册和江阴教育、江南教育都相继刊登了我园幼儿的绘画作品;上百名幼儿参加了不同级别的美术绘画作品比赛,小至本市,大到国际,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的幼儿人数举不胜举;由全国著名的书法艺术家沈鹏先生题词的第二本幼儿画册即将出版……
我们的老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共同成长者,走进孩子、读懂孩子,体验快乐;在不断挑战自我的同时又充满诗意激情,在不断追求卓越的同时又具有人格魅力,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又富有创新精神。目前全园老师由一门大专学历过度到双大专学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面宽而浅)。几年来,全园的每一位老师在不同阶段对不同级别活动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及风采;全园每一位老师的优秀论文参加了不同级别的交流、评比、发表……
我们的阿姨:由没有知识又年老的清洁工更换为年轻、漂亮、有文凭、有爱心的阿姨老师,他们不仅能细心的照顾孩子吃喝拉撒睡,不仅能做好班级的卫生保健工作,还会弹琴、唱歌、做手工,配合老师组织生活活动、体育活动、美术活动,同孩子们一起学习、游戏、生活、愉悦……
我们的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已经是星星之火,预设与生成的主题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来园时匆匆忙忙的景色变成小手牵大手,高高兴兴拿着各种活动材料工具;离园时逗留的时间变长了,跟老师有话可说了,跟孩子交流的内容变了,看到孩子的衣服变脏心里更开心了;网站的收视率变高了、参与率变频了;活动时家长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全班小朋友面前,今天是我爸爸作老师,明天是他妈妈作老师……
我园几年的大型展示、辐射活动:
2001上半年首次江阴市“特色教学活动”展示
2002上半年首次江阴市“中期课题成果”展示
2003下半年首次江阴市贯彻《纲要》示范展示
2004上半年无锡市“班级环境建设”研讨展示
2005上半年无锡市“十五”规划课题“现代儿童实验绘画与创造潜能开发的研究”结题展示
我们的研究成果就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们的幼儿园就是在这样的组织中、氛围中,快乐着、成长着、发展着。几年来教育科研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已成为特色园、现代园、省示范实验园、全国美术示范园,但是,要打造品牌,成为名园,还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园所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用新思路扩大教育资源、借用脑袋、引进信息,创造出值得推广的办园品牌(信誉、质量、特色、传统),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园(包容、积淀、责任、追求、传承)。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开创澄幼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三部分  期待的明天
一、明天我们更应该关注的问题
1、如何建设园所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2、园本培训应将教师的师德放在首位。
3、课程改革贵在持之以恒。
二、明天我们的课程改革如何创新
1、  传统的教育活动继承与创新
2、  教育的乐趣与教育的效率
3、  教师的专业培训
4、  园本课程的继续开发
---------------------------------------------------------------------
在拒绝喧器中登高望远,而绝不在夸夸其谈中好高务远。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坚决不做惊鸿一瞥、浮光掠影的观赏型的课改,而是立足于孩子、立足于幼儿园的现在和未来,在塑造个性、培养全面发展上做好扎扎实实的文章。
当前,先进的教育观念、新型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改革决不是囿于教育教学本身的圈子就能生成的,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还应当确立三个“跳一跳”的观念,就是要挑出教育看教育,挑出教学看教学,挑出课改看课改。在“跳“的要求中要立足于时代的角度、未来的角度、世界的角度,在”跳“的方法上,我们主张与大师对话、与真理对话、与文明对话,将三个“跳一跳”实践于课程改革中,演绎出知识与观念的同生同长、养成与发展的同生同长、素质与创新的同生同长、全面与个性的同生同长。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新生入园适应攻心策略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