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无处不在的数学教育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infen 感谢 binfen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目标和内容要求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意义”.可见,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是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应重视集体性的数学活动,而且要把数学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在生活中挖掘数学内容.
  一、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内容
  1、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教育内容
  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幼儿接受新知识形成新概念的必备条件,只有生活经验丰富,才能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因此,现实生活中要重视创设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相关的物质环境,引导幼儿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例如:我将幼儿的日用品、学习用品、进区卡,晨检袋的插牌位置均统一编上幼儿的学号,使幼儿在使用这些物品时自然地感知到数学符号。又如在结构游戏中,投入不同颜色的花片让幼儿自选拼插,在幼儿收拾材料中自然地引发出按颜色归类的数学经验,帮不同颜色的花片找到各自的“家”,也方便下次活动使用。幼儿正是在这种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在游戏中积累数学经验
  兴趣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提高幼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而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角色游戏,幼儿们可以通过在娃娃家分配餐具,收拾玩具来练习一一对应,区分物品的大小;在菜市场中以图形代替钱币,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所认识。又如;结构游戏,通过观察,动手拼插“滑滑梯”、“爬虫”、“手环”、“房子”等活动,丛中了解到与图形相似的物品,也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可以更多地通过身体动作来感知不同方位。如:在玩攀登架中体验上、下方位;在排队中体验前后等空间方位。
  3、活动区延伸数学教育
  数学活动区是幼儿观察、操作、探究学习与运用数学知识的最好场所,也是培养幼儿听、看、想、做、用、收等数学活动必备的智力技能的最好的教育活动。数学活动中的材料是幼儿探索学习的工具,它能帮助幼儿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发现、探索、感知数学知识和经验,。因此,我根据幼儿兴趣、探索的进度,有计划地投放材料。使数学教育延伸到活动中,如在学习配对比较两组物体是否一样多时,我投放了小兔与萝卜一组教具,小兔固定在底板的正反面,让幼儿用萝卜配对比较,以此来帮助幼儿比较物体的多少。
  二、一日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内容
  1、日常活动“数学化”
  幼儿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过程中了解周围世界的,他们很早就开始按大小、颜色、形状、空间位置和其他特征来区分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所以我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每天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后,我就引导他们在卫生牌前找哪个班的红牌多?有多少?每个班有多少小朋友?每班来了多少小朋友?通过统计增强了孩子的数学运用意识;孩子进餐时,我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如:筷子与碗.小朋友与点心等小朋友孩子散步时,我会引导他们数数楼梯的台阶,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孩子在整理玩具时,我就引导他们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有关数、形、量的初浅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
  2、教学形式“生活化”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新《纲要》中有多处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因此,幼儿园的课程不仅应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还应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育。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如开展“认识图形”的系列活动中,我充分挖掘周围存在的各种颜色、图形及图形组合,通过让幼儿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砖头”辅路,用各种颜色、形状的亮光纸装饰墙壁,给小动物喂饼干等游戏化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巩固对图形及图形组合的认识。如开展“认识图形”的系列活动中,我充分挖掘周围存在的各种颜色、图形及图形组合,通过让幼儿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砖头”辅路,用各种颜色、形状的亮光纸装饰墙壁,给小动物喂饼干等游戏化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巩固对图形及图形组合的认识。

  3、数学问题“生活化”

  “科学始于好奇”。如果能善于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抓住幼儿不经意的提问,并把幼儿的问题 “生活化”、 “数学化”,就是引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动机。如:在分类活动中,当幼儿提出“这朵红花要放在哪里?”的问题时,引发有幼儿通过找相同颜色的花泥,找相同大小的花的活动,从而把幼儿的提问引向学习分类的活动中。这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又可以使幼儿初步感知按物体的颜色及大小归类,并在活动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
  4、操作探索“生活化”
  操作探索活动是幼儿主动获得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有意地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的操作活动提供条件,并把幼儿的操作活动与生活蕴含的数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幼儿的操作活动走向生活,反映生活。如:在装饰圆盘时,幼儿常提出:“怎样排?”的问题,这时,我不急于将方法告诉他们,而是提供生活中具有数学内容的生活用具。如:按一定规律装饰的碗、盘等东西,然后引导幼儿去观观察、操作;丛中学到了不少数学知识。
  三、将数学认知贯穿于家庭生活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中充满着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因此,充分挖掘蕴藏在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引导幼儿去发现、去交流家庭生活中的“数学”,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运用谈话、午间、离园时间请孩子们讲讲自己家中的人数,交流家中的住址、电话号码,甚至父母的手机号码;说说家中电视的频道数目;谈谈家中的电器数量;演演打电话的情景和等分蛋糕的技巧等等,这些内容拓展了孩子学数学用数学的天地。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提炼后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如果所学的新知识能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新知识更容易使幼儿接受和理解。通过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生活处处有数学。通过日常生活“数学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用心,让距离消失——浅谈家园沟通的方法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