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数学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目标和内容要求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意义”.可见,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是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应重视集体性的数学活动,而且要把数学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在生活中挖掘数学内容.
一、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内容
1、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教育内容
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幼儿接受新知识形成新概念的必备条件,只有生活经验丰富,才能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因此,现实生活中要重视创设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相关的物质环境,引导幼儿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例如:我将幼儿的日用品、学习用品、进区卡,晨检袋的插牌位置均统一编上幼儿的学号,使幼儿在使用这些物品时自然地感知到数学符号。又如在结构游戏中,投入不同颜色的花片让幼儿自选拼插,在幼儿收拾材料中自然地引发出按颜色归类的数学经验,帮不同颜色的花片找到各自的“家”,也方便下次活动使用。幼儿正是在这种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在游戏中积累数学经验
兴趣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提高幼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而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角色游戏,幼儿们可以通过在娃娃家分配餐具,收拾玩具来练习一一对应,区分物品的大小;在菜市场中以图形代替钱币,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所认识。又如;结构游戏,通过观察,动手拼插“滑滑梯”、“爬虫”、“手环”、“房子”等活动,丛中了解到与图形相似的物品,也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可以更多地通过身体动作来感知不同方位。如:在玩攀登架中体验上、下方位;在排队中体验前后等空间方位。
3、活动区延伸数学教育
数学活动区是幼儿观察、操作、探究学习与运用数学知识的最好场所,也是培养幼儿听、看、想、做、用、收等数学活动必备的智力技能的最好的教育活动。数学活动中的材料是幼儿探索学习的工具,它能帮助幼儿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发现、探索、感知数学知识和经验,。因此,我根据幼儿兴趣、探索的进度,有计划地投放材料。使数学教育延伸到活动中,如在学习配对比较两组物体是否一样多时,我投放了小兔与萝卜一组教具,小兔固定在底板的正反面,让幼儿用萝卜配对比较,以此来帮助幼儿比较物体的多少。
二、一日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内容
1、日常活动“数学化”
幼儿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过程中了解周围世界的,他们很早就开始按大小、颜色、形状、空间位置和其他特征来区分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所以我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每天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后,我就引导他们在卫生牌前找哪个班的红牌多?有多少?每个班有多少小朋友?每班来了多少小朋友?通过统计增强了孩子的数学运用意识;孩子进餐时,我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如:筷子与碗.小朋友与点心等小朋友孩子散步时,我会引导他们数数楼梯的台阶,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孩子在整理玩具时,我就引导他们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有关数、形、量的初浅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
2、教学形式“生活化”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新《纲要》中有多处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因此,幼儿园的课程不仅应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还应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育。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如开展“认识图形”的系列活动中,我充分挖掘周围存在的各种颜色、图形及图形组合,通过让幼儿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砖头”辅路,用各种颜色、形状的亮光纸装饰墙壁,给小动物喂饼干等游戏化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巩固对图形及图形组合的认识。如开展“认识图形”的系列活动中,我充分挖掘周围存在的各种颜色、图形及图形组合,通过让幼儿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砖头”辅路,用各种颜色、形状的亮光纸装饰墙壁,给小动物喂饼干等游戏化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巩固对图形及图形组合的认识。
3、数学问题“生活化”
“科学始于好奇”。如果能善于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抓住幼儿不经意的提问,并把幼儿的问题 “生活化”、 “数学化”,就是引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动机。如:在分类活动中,当幼儿提出“这朵红花要放在哪里?”的问题时,引发有幼儿通过找相同颜色的花泥,找相同大小的花的活动,从而把幼儿的提问引向学习分类的活动中。这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又可以使幼儿初步感知按物体的颜色及大小归类,并在活动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
4、操作探索“生活化”
操作探索活动是幼儿主动获得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有意地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的操作活动提供条件,并把幼儿的操作活动与生活蕴含的数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幼儿的操作活动走向生活,反映生活。如:在装饰圆盘时,幼儿常提出:“怎样排?”的问题,这时,我不急于将方法告诉他们,而是提供生活中具有数学内容的生活用具。如:按一定规律装饰的碗、盘等东西,然后引导幼儿去观观察、操作;丛中学到了不少数学知识。
三、将数学认知贯穿于家庭生活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中充满着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因此,充分挖掘蕴藏在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引导幼儿去发现、去交流家庭生活中的“数学”,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运用谈话、午间、离园时间请孩子们讲讲自己家中的人数,交流家中的住址、电话号码,甚至父母的手机号码;说说家中电视的频道数目;谈谈家中的电器数量;演演打电话的情景和等分蛋糕的技巧等等,这些内容拓展了孩子学数学用数学的天地。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提炼后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如果所学的新知识能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新知识更容易使幼儿接受和理解。通过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生活处处有数学。通过日常生活“数学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手工材料
关键词:数学
- 数学活动《魔法机器》 2014/10/08
- 数学教学活动《装在哪里最合适》 2014/10/08
- 数学活动《春天的花》教学反思 2013/03/03
- 制作数学学具的体会 2013/02/22
- 如何消除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焦虑情绪 2013/02/2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