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儿童特色教育:让戏曲之花在幼儿心中绽放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cary 感谢 cary 上传 0人参与

     “弘扬民族艺术,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源泉。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尤其是地方戏曲,更容易为一定地域人们喜闻乐见。其优美的旋律和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包含乡土气息的品性,复杂多变的故事情节,爱憎分明的形象,委婉曲折清丽的戏曲唱腔,演员的台步招式,戏曲着装的民族意蕴,色彩丰富,构图独特的脸谱造型等都会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在幼儿园进行戏曲教学,对于陶冶幼儿审美情趣、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具有独特的价值。
     本学期,我在探索适合大班幼儿戏曲教学的方法上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明显效果。下面,我就以一个戏曲活动《黄梅调——春晓》为例,谈一下在戏曲教学中所采用的一些有效可行的方法及手段。
     “戏曲启蒙教育”是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合的戏曲片段,利用戏曲优美的旋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对戏曲进行欣赏、模仿、表演的活动过程。在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幼儿初步学会欣赏、演唱和表演,激发幼儿戏曲艺术的兴趣,提高幼儿对戏曲艺术的感受和表现力。幼儿天性爱模仿,从前几次京剧脸谱欣赏、京歌学唱活动中可以看出幼儿不仅对戏曲欣赏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他们对戏曲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次,我又把黄梅戏作为孩子们欣赏的主题,对幼儿进行“黄梅戏欣赏的教学尝试”。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当地叫“采茶”,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其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而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对花》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选自《打猪草》。其唱腔属于“民间小调”。节奏灵活、曲调明快、流畅,生活气息浓厚,地方特色鲜明。但是要把它引入幼儿园的教学,必须得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是借助形状、颜色、声音来认识世界的,而不是依靠语言交往所获得的知识来认识。大班幼儿虽比中班时期在思维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他们的行动依然还要依靠具体的形象思维进行的。幼儿的记忆也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对于直接感知过的形象记忆,比对语词记忆的效果好。我根据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而选择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戏曲欣赏环节(故事理解法)。
     在戏曲欣赏中,幼儿主要是通过认识服装、乐器及欣赏学习有代表性的唱段
     来感知戏曲的特殊表现风格的。我们知道任何学习都应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况且对于能力尚未完善的幼儿来说,戏曲的内容本来就难以理解,这也是戏曲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难点问题。为了化解这个矛盾,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故事理解法,故事理解法主要是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剧情内容、人物性格、唱腔特点,以更好地去欣赏、理解和表演。如:在欣赏黄梅戏《打猪草——对花》选段时,我先以故事形式把陶金花、金小毛在田野竹林以花对歌的剧情讲给幼儿听,促使幼儿理解故事,从而进一步理解内容和角色的情感,对下一步的欣赏和学唱环节产生兴趣。
         二、戏曲感受环节(简化戏词,感受旋律特点)。
        《对花》是以花为题的问答式对歌,即景设喻,借花抒情,调动着观众对美好生活的联想,也表现着孩子求知的欲望。作品中保留着教多的口语和方言。比较典型的如“么”代表“什么”,如“么用处”、 “么杆子么叶”,都是安庆话。语言的地方色彩增添了作品的乡土气息,但同时也给幼儿学唱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能更快地使幼儿投入学唱环节,充分感受黄梅调旋律流畅、委婉的特点,我放低难度,引导幼儿用“啦”哼唱黄梅调。在结尾处要求幼儿唱出“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喂上喂。”等衬词,以保留作品的地方特色,给表演创造更多的空间。
         三、填词创编环节(五言古诗替代戏词)。
         填词则将幼儿难以理解或不适合幼儿的唱词改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唱词,以更好地为幼儿理解、接受和表演。《对花》戏曲比较工整、节奏唱腔也相对平直,比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但要让幼儿用安庆方言来演唱《对花》选段,是有很大难度的。在幼儿熟练掌握黄梅调旋律的基础上,我想到了何不结合我园的经典导读活动把幼儿熟悉的五言古诗来替换戏词进行演唱呢?因此,在幼儿对黄梅戏逐渐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我通过三个小环节引导幼儿进行了填词创编活动。
         1、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活动中,我和徐老师一起把改编过的《黄梅调——春晓》深情并茂地为幼儿做了现场示范表演。在欣赏教师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老师表演的黄梅调和电视里看见的《对花》有什么不同?视听结合、分析比较,直观有序,幼儿马上就明白了此环节的创编要求。
     2、图谱学唱,展开活动。
     改编后的黄梅调,戏词虽然是幼儿熟悉的《春晓》,但要把它与黄梅调的旋律进行匹配并演唱出来,而且,幼儿还要采用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演唱,对大班幼儿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为了解决这些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一张歌词图谱,图谱中利用颜色、形状及数量上的不同,让幼儿轻松记住了歌词,理解了演唱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时对唱、何时合唱、何时唱衬词等。图谱在戏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使用图谱能巧妙化解活动难点。
     3、降调减速,轻松学唱。
         中国戏曲是为成人填词谱曲的,适合于成人表演,故一般曲调教高。幼儿期喉头柔嫩,声带发育未成熟,他们的身心条件还达不到戏曲教学的要求。鉴于这个条件和特点,我在教唱过程中采用了降调减速处理法。降调减速就是将原来的音高适当降低,把原来的戏曲速度放慢,以保护幼儿的声带,便于幼儿学唱。
         四、角色表演环节(体验戏曲表演的快乐)。
         角色游戏是幼儿百玩不厌的活动。在戏曲欣赏学习过程中,我借鉴了角色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在完全掌握黄梅调的基础上,边欣赏演员表演,边模仿动作。同时提供小手绢等道具让幼儿分生、旦两种角色参与“对花”的表演。从中体验角色情感,感受角色游戏般的表演乐趣。在唱唱、演演中,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五、评价环节(激发创编兴趣)。
         兴趣源于自信,而幼儿的自信则是通过成人肯定的评价与鼓励而获得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鼓励幼儿,以正面肯定的语言评价幼儿,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产生自信心。兴趣正浓时,我便鼓励幼儿尝试用其它五言古诗改编《黄梅调——对花》,为的就是给幼儿一个新的挑战机会,让他们在为乐曲填词的过程中体验更大的成功,更多的快乐。这个延伸也为黄梅戏欣赏活动起到一个很好推进作用。
     在幼儿园开展戏曲教学,不仅能使幼儿了解戏曲的相关知识,激发民族自豪感,还能有效地促进音乐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中,有时幼儿可能会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戏曲内容,还不能完全理解戏曲所传送给他们的全部内涵。但是,这些带有浓郁民族艺术氛围的内容和形式,随着教育所渗透给孩子的民族精神,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会在他们未来的道路上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经过几次的戏曲教学的尝试,使我体会到:在幼儿园开展戏曲名段欣赏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探索活动,它不仅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深深感受到戏曲文化的灿烂和丰富,产生对祖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同时,还能在活动中学会学习、体验到快乐、自信和成功。就让戏曲之花在幼儿心中绽放。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构建家、园、校三位一体的幼小衔接新模式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