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实验绘画中幼儿线条画教学生活情境化的行动研究-幼儿园特色教育课题研究

来源: 06abc.com 作者: susan 感谢 susan 上传 0人参与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幼儿园新课程对我们的要求
幼儿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帮助幼儿参与和适应现实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明确定位于:“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活动能引导幼儿寻找并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纲要》对艺术教育目标定位要求我们的观念从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向运用知识技能表现生活、表达情感转变。
2、本园的现状分析
从2002年10月开始,我园在上海戏剧学院胡雨心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对部分孩子实施现代儿童实验绘画的实践研究。通过3年的时间,让我们肯定了“现代儿童实验绘画”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符合儿童绘画发展规律的发展;是孩子们所喜爱的并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孩子得到全方位发展的一种绘画教学方法。但是,通过现状调查与分析,发现参加实验的大部分孩子并没有把实验绘画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绘画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也没有很好地把这种方法贯穿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日常绘画与实验绘画我行我素的现象。因此,在2006年5月,我们进行了“构建现代儿童实验绘画园本课程”的课题研究,基本解决如何将现代儿童实验绘画贯穿于幼儿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如何结合实验绘画与日常美术教学建构现代儿童实验绘画园本课程”等问题。“实验绘画”也因此成为我园的一大特色,幼儿园被评为诸暨市美术特色幼儿园。
在实验绘画园本课程构建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实验绘画八大系列中的线条画是幼儿最感兴趣的画种之一,特别是自由画画时,他们热衷于用线条来装饰画面,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孩子如此喜欢线条画?通过分析幼儿期心理发展规律与线条画特点,我们认为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幼儿的感知发展已具备了发现事物内在与外在的关系以及发展事物间具有共同性的能力;二是幼儿的思维发展已经具备了对各种概念的掌握和判断,对于各种形状的线条可以正确识记;三是线条是绘画的基本要素;四是线条有富于变化并且简单易学的特点;五是线条黑白画独特的审美效果以及在幼儿丰富的彩色画中独树一帜,很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绝大多数幼儿对画画积极性来之于创作出成功的作品,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与欣赏。在查找到幼儿喜欢线条画的原因后,我们也同时认识了幼儿进行线条画的优点:一是改进以往的简笔式画法给幼儿的创作带来的内容单一,物体形象单一的缺憾,二是改变灌输式教育方法阻碍幼儿创造力发展带来的缺憾。因此我们在实验绘画园本课程内容设置中有许多线条画活动。正当在老师们热衷于线条画教学的同时,一些问题在孩子创作过程及画面中接踵而至表现出来:不能持续较长的时间进行线条画的装饰,具体表现为开始画时线条较丰富有序,后半张画乱涂乱画现象严重;不能画长线条;线条与线条不连贯,有的杂乱无章;只局限于基本几种线条的体现,没有丰富的变化;一种线条画到底现象较多,不能两、三种线条结合。因此把线条画作为幼儿最简单直接、容易表现的一种绘画语言,作为一种最常见、常用、浅显易懂的符号,让幼儿在日常的绘画中理解它的多样性,并在不断的自我创造中体会它的变幻无穷,在反复运用和组合中领会它的造型功能,从而更好地发展幼儿对绘画创作的能力、热情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验绘画中幼儿线条画教学生活情境化的行动研究””就是在细化与延伸我园的绍兴市级课题成果“现代儿童实验绘画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以新纲要和现代教学理念为引导,以现代艺术生活情感为体验,结合本园的办园宗旨和教育优势,以满足每一个幼儿获得全方位发展的需求,更好地形成教学风格、体现办园特色而开展的研究。
二、研究中主要概念的界定
1、实验绘画:
本课题中的“实验绘画”是我园艺术领域教育中的一大特色,我们在园本课程构建中,结合中国儿童美术教育专家胡雨心教授创建的“现代儿童实验绘画”而形成的,活动注重诱导,引发兴趣,创造热烈的气氛,点燃孩子们小脑袋中的思维火花,激发孩子们的画画欲望。有三层含义:其一是每次教学都象是一次探险,都象是一次旅游,任务不是去教孩子怎样具体的画画,而是通过对话、讲故事、做游戏等诱发儿童潜意识中的艺术创造力,引发、激励儿童画画的情绪,让孩子自由地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故带有实验性;其二是将儿童作画过程和做化学实验联系起来,以点、线、面、色等元素,或一个人物形象分解打散后,让孩子重新组合,来创造新的图形,这也类似做实验一样,培养儿童的动手动脑能力的创造能力,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探索。其三是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拓展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及动手、动脑的能力,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促进幼儿身心整体、和谐、健康、自主地发展;是我们实验幼儿园的特色园本课程。
2、线条画: 
线是一种最基本的造型艺术语言。线条画就是指单纯用线画成的画,是儿童绘画中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我们所指的线条画是指我园特色实验绘画园本课程中涉及的线条画内容。
3、教学生活情境化:
 教学生活情境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本课题中的教学生活情境化是通过创设贴近幼儿实际的生活情境,(包括现有的生活情境以及幼儿喜欢的所熟知的模拟的生活情境,如:故事等)将生活搬进教学过程中,用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让幼儿再次体验生活,使幼儿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幼儿的心弦,引发幼儿对线条画的创作欲望。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美术教育要生活化可能是每个从事幼教工作的人都懂得的道理,笔者从网上也了解到曾有许多老师经过这方面的研究。如: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杨云老师曾作过“生活中的美术教育浅探”的研究,她从选择与孩子息息相关的生活内容作为美术教育的题材、把日常生活作为美术教育的过程、将生活中的自然物作为幼儿美术活动材料三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教育心理学巨匠——皮亚杰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学前儿童处于泛灵论阶段,他们对视觉获取的对象倾注了极大的情感。这样的体验一方面加深了儿童对外界视觉对象的印象,使心理意象更鲜明生动;另一方面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促使他们从事创作活动,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境中学习,而不是在美术情境中学习。美籍德国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阿恩海姆认为“儿童所画就是他们所见、所想的”,儿童表现的就是他们以往所经历过的,有深刻内心体验的事物。事实上,直接感受过的美术教育内容才容易被幼儿同化到他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当中。作为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我们,教育家们得出的结论不但使我们更加坚信我们的研究定位是正确的,而且在以后的具体研究中是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指导。
四、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假设
孩子小时候抓起第一支笔,随意地在纸上涂鸦时,留下的也是一些杂乱的线条。线条,是我们最直接地描绘自然物象的一种最实用而又最精炼的形式。把线条画作为幼儿最简单直接、容易表现的一种绘画语言,作为一种最常见、常用、浅显易懂的符号,让幼儿在日常的绘画中理解它的多样性,并在不断的自我创造中体会它的变幻无穷,在反复运用和组合中领会它的造型功能,从而更好地发展幼儿对绘画创作的能力、热情。对于通过美术教学手段实现幼儿素质培养目标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实施“线条画教学”研究可以更好地开发幼儿智慧潜能,拓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幼儿期绘画的特点
幼儿期绘画主要受幼儿期心理发展影响。由于幼儿感知觉、注意、思维、想象以及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决定了幼儿期绘画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自我感知为中心进行创作。幼儿期思维处在比较主观的情感性思维阶段,思维的内容主要是感性经验的最直接表露。在美术创作中,常常反映他们对生活的认识、经验,表达他们心中的愿望、感受等,所以幼儿期绘画是他们的第二语言。
2)幼儿期是想象力发展非常活跃的时期,绘画的感性经验和想象的原材料已有大量积累。这个时期的作品内容也从一个时期的贫乏,零碎逐步向丰富和完整的方向发展。
3)这一时期幼儿的绘画能力主要处于图解阶段。对线条的敏感性极高。
   2、教育心理学巨匠——皮亚杰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学前儿童处于泛灵论阶段,他们对视觉获取的对象倾注了极大的情感。这样的体验一方面加深了儿童对外界视觉对象的印象,使心理意象更鲜明生动;另一方面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促使他们从事创作活动,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境中学习,而不是在美术情境中学习。
(三)研究对象
实验幼儿园3—6周岁在园幼儿。
在课题小组前期论证中,本想研究对象定为每个年段选取一个实验班,其他两个为参照班,但后来考虑到,在实验绘画园本课程研究中,我们记录了许多有关幼儿线条画创作时的表现情况,而且留下了许多作品,我们完全可以用此研究前后幼儿的不同表现来对照。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生活化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情境创设在线条教学中的作用。情境设计的绘画本质性,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合理性,情境创设如何为幼儿线条画学习服务。
2、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方法。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方法的研究,即如何提炼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幼儿感兴趣的生活化情境。 3、创造性地设计模拟生活化的情境。如把幼儿熟悉的动物、动画片形象以及故事合理地进行情境设计,使之更有效地引起幼儿的创作兴趣。
4、生活化情境创设能力的提高。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与情境设计的能力;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对活动中生成性情境的把握能力,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
5、继续构建完善园本课程。在结合主题教学的情况下,继续构建完善园本课程,确立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线条画的目标,并根据目标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
6、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通过生活化情境教学扩展孩子们的视野,培养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空间转换能力及想象力,从而挖掘孩子的创造潜能。     
7、正确评价“教”与“学”。通过对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改进教师的教和激励幼儿的学习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和幼儿作画历程。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针对“创设情境”研究,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2、个案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幼儿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措施。
3、实验法。通过准实验的方法,实施制定的实验计划,在实验中观察幼儿活动变化,总结规律,构建对策体系。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5、文献法。对其他研究成果文献进行归纳整理。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观念的转变,重视对教学活动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创设情境的能力,教师能正确地、有针对性地创设集体活动的生活化教学情境。
3、通过研究,扩展孩子们的视野,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发展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和空间转换能力,不同程度的挖掘孩子的艺术潜能,拓展孩子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4、改进教学评价。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进教师的教学,全面了解幼儿线条画学习的历程。形成过程和结果的纵向评价。
5、完善园本课程内容。在结合主题教学的情况下,继续构建完善园本课程,确立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线条画的目标,并根据目标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内容力求与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经验相联系。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措施:
(一)、制定了线条画的教学目标
线条画作为实验绘画的一种形式,在我园已开展多年,我们通过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和不断实行线条画教学实验、研究讨论了线条画教学的实施目标。
线条画总目标:培养幼儿对线条画的兴趣、拓展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及动手、动脑的能力,体验审美感、体验成就感,促进幼儿身心整体、和谐、健康、自主地发展。
小班目标:喜欢摆弄简单的美术工具和材料,乐意参加涂画活动,自由大胆表现所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敢于尝试画长线、打圈等,能比较大胆地用线条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增强幼儿小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中班目标:学习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引导幼儿大胆地用不同的线条和形式作画,发现并欣赏儿童线条画的艺术魅力。能围绕主题大胆安排画面,主体画大。尝试使用多种材料(沙皮画、包花纸画、蜡刻画、铜板纸画等)、工具、方法进行线条画。
大班目标:能多方面感受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的美,喜欢欣赏线描画作品。学会用线条和图形结合的方式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能有目的地安排画面,喜欢使用各种材料、工具(记号笔、油画棒、水彩笔、牙签)、方法等进行想象、创造活动,既有独立制作能力又有互相合作的能力,能大胆地表述自己在线条画中的创作感受和体验。
(二)、线条画的内容生活化
教师着手整理以往实验绘画中的线条画内容,在实践操作中我们遵循:
A、寻找生活化的内容
在线描画教学中,我们从幼儿身边熟悉的物体入手,选择那些能唤起幼儿已有经验的物体作为幼儿学习的教材,使幼儿更容易也更愿意去表现和表达。在小班从画身边的物体(水果、饼干、毛线团、鱼、蜗牛等)开始,还有画自己的身体(小手、头发、脚丫、自画像、爸爸妈妈等);在中班我们选择:花仙子、毛毛虫、乌龟、刺猬、孔雀等动物为主的内容,在大班我们根据幼儿想探索周围世界的特点,选择如:海底世界、飞鸟王国、外星人、阿拉丁神灯的故事等等。所表现的内容是幼儿生活中的物、象,比较生活化,这样就容易唤起幼儿的先决经验,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更能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在大班幼儿线条画《外星人》中,由于幼儿刚好进行主题《我们的地球》,孩子们在主题中已急于了解外星人的秘密,因此当老师拿出一张长相奇怪的“人”时,幼儿就产生了观察的兴趣:“老师,宇宙中真有外星人吗?外星人真的长这样吗?”“老师。我在电视里见到的外星人不是这样的......"在幼儿的热烈讨论中,老师顺势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各种样子的“外星人”,因此理解起来很容易。最后每个幼儿也信心百倍地画出心中的外星人。
B、寻找生活中的线描花纹,使幼儿发现线描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兴趣有了,可对孩子来说:为什么要学习线描画呢?简单的线条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答案就让孩子到生活中自己寻找吧!那是孩子们学画线描画的动力。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蜗牛身上的花纹就是螺旋线,电话绳也是螺旋线,由此孩子经常自己命名线条,如:蜗牛线、花生线、太阳线(放射线)、蜘蛛线、海浪线、山坡线等等,画上自己发现、命名的具有生命的的线条,孩子画得特别高兴。
利用寒暑长假,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穿街走巷,平时被忽略的花纹一一展现在了孩子的眼前:衣服上、布料上、家具上、扑克牌上、餐具、装饰品上都有着丰富多样的线条花纹,线条与图形花纹的有机组合,产生了神奇的美感。线条花纹存在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美感。孩子采集了自己的发现,我们的墙面上又多了道风景,孩子的感官受到了冲击,学画的积极性持续升温。
(三)、教学过程生活情境化
1、变“抽象语言”为“具体语言”,运用故事,调动学习兴趣。
  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情绪与效果。因此,在线条画教学中,合理巧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生动的故事情节创设情境,极大地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运用具体语言的描述创设情境。因为幼儿时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他们往往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也比较容易进入游戏情景。所以在线条画教学中,线条是比较抽象而又单调的“语言”,我们就必须变“抽象语言”为“具体语言”,实施在教学中就是过程的情景化。
例如,在“认识点、线”中,把点拟人化为“点宝宝”,并以“点宝宝变魔术”的情节贯穿始终,把枯燥、单调的点变成了形象的胖子、瘦子、爱睡觉的点宝宝、会跳拉手舞的点宝宝……,激起了幼儿极大的学习欲望,“你想变魔术吗?”教师的一句话更是引发了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接下来的认识线中,以“线宝宝跳舞”的情景设置,激起幼儿积极大胆的想象,幼儿已能把直、弧、曲线形象地想象为会跳圆圈舞、拱背、向左右扭腰等各种线宝宝,并且幼儿都积极愿意去尝试学习。
  运用各种故事情节创设情境。在线条画教学中,运用故事情节创设情境,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易于他们接受,特别是幼儿,尤其喜欢。如:大班的“外星人”一课,老师从中国——四川——峨嵋——千手观音——的故事着手让幼儿想象:一千只手长在哪里,一千只手干什么;再从孙悟空、杨剑(三眼)——庙(旗杆)的故事——让幼儿想象:进行故事的解释。千手观音的奇特、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杨剑的三只眼给孩子们无限的遐想,老师在黑板上细描人的身体各个部位又给孩子们描绘、认识的过程,当老师请小朋友说出心中的外星人形象时,孩子的回答“手从头上长出来;眼睛长在手上;肚子上长着大嘴巴……”把我们带到了奇奇怪怪的,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外星球上。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孩子们根据各自的想象画出了自己认为满意、漂亮又全然不同的外星人,外星人在孩子们的笔下真的活了起来,它们超出了真实、跳出了童话、离开了黑板,活生生地跑到了孩子们眼前、心里。
2、巧用声音创设情境,唤起表现欲望。
  愉快的声音,可以使幼儿体验快乐。在线条画活动中,运用音乐表演创设情境,发展幼儿的情感、美感,唤起幼儿的表现欲望。如幼儿画《海底世界》时,老师为孩子放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的音乐,此时各种海底家族成员在孩子们的脑中一一在现。幼儿有了这种时而轻松、时而紧张的心境,再想象着庞大的海龟大叔,漂亮的热带鱼,以及强大的鲨鱼来袭时的情景。所以幼儿的画笔非常流畅,想表现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
还比如幼儿画《漂亮妈妈》,放上抒情的歌,那优美的旋律,让幼儿充满了对妈妈的爱意,幼儿在爱的情感驱动下,在特别欢乐的氛围里首先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又紧密围绕表演情境进行大胆想象,从而唤起幼儿的表现欲望,产生灵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破过去一贯的传统临摹的教学模式。
3、玩游戏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翅膀。
孩子都喜欢玩,游戏就是一种玩耍。游戏是幼儿美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最好载体。在绘画教学中,能为幼儿创设一个游戏实践活动情境,就是给幼儿提供一次直接接触生活和自然的机会,使幼儿在动中有趣,动中有情,从而提高感性认识。如在《形体想象画》中要求幼儿将自己在地面的形体画下来,如果让他们坐在教室里光凭记忆、想象去画,或仅靠一张范画依葫芦画瓢临摹,那不仅效果不佳,更抹灭了幼儿的创造能力,使多姿多彩、各种形态的体态机械化了。为此,在画画前,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木头人”游戏,让幼儿亲身体会在一声“不许动”的条件限制下,摆好各种体态造型,让幼儿相互印画的愉悦心情。幼儿在这种意境情绪的驱使下,展开想象翅膀,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画画中去,体验创造快乐。
4、媒体创设情境,铺设思维通道。
比如,幼儿画《陶罐人》,教师可在投影仪或幻灯屏上随意移动、拼叠图形组装陶罐的外形的,屏幕上就出现皮影戏般灵活多变的陶罐剪影效果,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开拓。这种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既便于幼儿观察,又生动形象,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兴致勃勃,增强了教学活动的活力,从而变教师用外力强迫式教学模式为内在诱导思维式教学模式,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而且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九、课题研究主要成果与分析:
1,通过课题实验证明儿童具有创造的潜能,而且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我们之所以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是因为儿童本身就具有创造的潜力。我们常说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倒不如说保护儿童的创造力,唤醒儿童的创造力。教师通过线条画教学能够有效地、积极地唤醒儿童创造的潜能。 
2、通过教学培养了儿童的观察力,表现力,,意志力,审美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创作了大量线条画作品,对渡过儿童绘画困难期有一定积极作用。
幼儿的作品多次获奖:在全国少儿绘画大赛中,我园有9位幼儿荣获钻石奖,10位幼儿获得金奖,8位幼儿获银奖,12位幼儿获铜奖;在诸暨市少儿艺术节中,我园多名幼儿在诸暨市绘画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在绍兴市青少年科技大赛中,我园有两位幼儿获奖;在诸暨市中小学书画教育成果赛中,有4位幼儿获奖;在绍兴市小燕子杯幼儿绘画大赛中一位幼儿获二等奖。
六一节,我们在城市广场举办了“庆六一大型画展”,共有300多幅富有个性与创造性的作品展出,参观的人达1万余人,有人赞叹,有人惊奇,有人拿着相机争着拍照…当天傍晚,我们组织了30多个大班孩子进行了现场作画活动,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活动得到了当地美术协会会员们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并在诸暨电视新闻、诸暨日报中播出。
3、制定了线条画的教学目标
线条画作为实验绘画的一种形式,在我园已开展多年,我们通过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和不断实行线条画教学实验、研究讨论了线条画教学的实施目标。
线条画总目标:培养幼儿对线条画的兴趣、拓展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及动手、动脑的能力,体验审美感、体验成就感,促进幼儿身心整体、和谐、健康、自主地发展。
小班目标:喜欢摆弄简单的美术工具和材料,乐意参加涂画活动,自由大胆表现所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敢于尝试画长线、打圈等,能比较大胆地用线条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增强幼儿小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中班目标:学习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引导幼儿大胆地用不同的线条和形式作画,发现并欣赏儿童线条画的艺术魅力。能围绕主题大胆安排画面,主体画大。尝试使用多种材料(沙皮画、包花纸画、蜡刻画、铜板纸画等)、工具、方法进行线条画。
大班目标:能多方面感受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的美,喜欢欣赏线描画作品。学会用线条和图形结合的方式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能有目的地安排画面,喜欢使用各种材料、工具(记号笔、油画棒、水彩笔、牙签)、方法等进行想象、创造活动,既有独立制作能力又有互相合作的能力,能大胆地表述自己在线条画中的创作感受和体验。
     4、编写了可供参考的教材和画册。
      我们实验幼儿园,通过几年反复教研、摸索,在今年成功编写我们幼儿园具有自己园本特色的实验绘画教案集,分为小、中、大班三册。我们幼儿园还成功制作了幼儿画册,上面汇集了幼儿的精品绘画作品。
5、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
搞好教科研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途径,通过实验,他们逐渐掌握从制定方案到实施方案,撰写报告和论文,以及评估实验成果的系列工程,实验中,需要教师带着问题深入实际研究,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一学年中,有多位教师的课题成果在诸暨市获奖;有多位教师的论文在诸暨市论文比赛中获奖。
6、探索了激发线条画的几种生活情境方式:
1.激发幼儿大胆想像的生活情境,如故事情境、声音情境等。教学中将学习内容巧妙地结合到一定的故事情节中,使学生的思维空间依托于一定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案例《有趣的线条》。我们也可以将配合教学内容的有关语言及声音,如风雨雷电声、飞机车船声及动物这些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叫声等,通过录音播放出来,把幼儿带入一种特定的生活模拟声音情境中,促使幼儿找开思维的闸门,积极地回忆想象,达到闻其声、现其形的效果。
2.感觉器官参与的生活情境,如:欣赏好看的画面(视觉),聆听动听的音乐(听觉),感受各种肌理的效果(触觉),品尝食物的味道(味觉),感受事物的气息(嗅觉)等。在绘画学习中把视觉和其他的感觉结合起来,各种感觉的相辅相成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扩大幼儿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浓度。例如《秋天的树叶》、《鼓儿响咚咚》等活动中提出比比、品品、画画、做做、看看、敲敲、听听的活动要求,都表示了对幼儿感知觉体验和训练的提示。
3.愉悦体验的生活情境,如游戏性情境等。好玩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学习大都是一种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活动。幼儿平时生活中有许多自发的和传统的游戏,在活动中都有呈现,如吹泡泡、木头人、网鱼、下雨等等。在《三十二格黑白画》中把幼儿爱玩的找规律游戏,转变成绘画课程,画格子,配黑白,把幼儿对益智活动的兴趣和线条画紧密的结合,情趣盎然,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
十、后继设想:
 1、如何将线条画的教学情境生活化的研究成果运用与其他领域的其他课程,使这一成果特到最大程度的推广。
2、教师如何将线条画的内容与平时的美术教学相结合,使幼儿做到运用自如,把对线条画的热衷程度延伸到美术活动中。
3、线条画教学的研究成果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通过不断试验、总结得出的,每个年龄段的老师只负责本年段幼儿的研究,如何使教师能融会贯通地运用各个年龄段的教学方式,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叶子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