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音乐 快乐的享受--泥塑
幼儿泥塑是幼儿以泥为材料,用手及简单的工具塑造立体玩具的一种活动。泥以其柔软又可任意变形的性能,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泥塑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在泥塑活动中,幼儿手脑并用,既促进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幼儿对艺术的兴趣,以及对美的感受个表现力。在新纲要的艺术部分的指导要点里,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关于这一点,我体会尤深。在此,想结合泥塑活动谈谈如何挖掘和发挥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一、无声的音乐 培养幼儿的生活情趣
从《纲要》的这一指导要点里,我们可以看出新纲要更加强调对幼儿创造力的重视。强调幼儿的创造意识、创作能力、创作个性的培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开展了“七彩泥塑”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研究,通过泥塑活动训练幼儿的视觉、触觉、运动觉之间的配合,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从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创造意识、创作能力。泥土是纯天然的物质,它与塑料、绒布玩具不同而更接近自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能满足孩子“多手”的毛病,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见到什么新鲜的东西都要用手摸一摸,总是带着高度的好奇心去对待周围的事物,并与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探索、摆弄,去发挥想象、去创造。泥塑活动能满足孩子的这一需要。孩子能用自己的小手搓、捏、拉、团尽情的摆弄,随意地造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泥塑是无声的立体音乐。孩子能从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大自然中的一景一物都是幼儿创作的主要来源。大多数幼儿的创作总离不开动物、物品、人物等贴近生活的实际题材。因此,我喜欢在创作泥塑作品前,先带幼儿到自然界和生活中去感受和体验,让他们看到最直接的人和物,激发幼儿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在幼儿对生活产生兴趣的同时,创造作品。如泥塑活动“汽车”,我带孩子去马路边看车,一辆辆汽车从孩子眼前驶过。孩子们开心地讨论着:红的面包车、大卡车、白的小轿车……还炫耀着自己拥有的“宝贝”小汽车。在他们兴趣正浓时,我让孩子们进行创作,孩子们乐此不疲,积极主动地探索着,连“淘气包”夏铭恺小朋友都能专注完成作品,让我惊讶的是他的小轿车特别有创意,车身上画满了漂亮的图案,四个车轮用的是飞行棋子,装在了车底,还挖了一个洞,那是车厢。车头形如青蛙,车灯是两只眼睛,还装上了一张大嘴巴。所以我们应该明白一件事,每个幼儿都是有创造力的,创造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应该不断积累幼儿的经验,当他们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们自然有创造的灵感。他们创造的作品才更富童趣,更生动、形象、可爱。
二、快乐的体验 激发幼儿的创造乐趣
在幼儿进行泥塑创作时,到底是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呢?我们组织幼儿进行泥塑活动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捏一件物品?从纲要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其实孩子们创造的过程要比创造的结果来的生动与真实,因为那才是孩子们所真正需要的,那样才能使他们的情绪得到充分的宣泄与满足,才能真正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作为教师,要保护孩子们的创造的兴趣、创造的过程。不是教孩子们捏的像,而是让他们大胆的捏,要好好珍惜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而不是用看似正确的东西去扼杀他们的创造本能。比如说,有一次我班的周佳楠小朋友捏了海豹顶球。捏完了,开心地玩了起来。她边玩边说:“我的海豹表演了……”只见她将一个大大的球顶在了海豹的头上,同伴也投来了赞许的眼光。突然,刚顶上去的球“骨碌”掉了下来。大家笑了,佳楠马上说:“我的海豹向前顶球,它的球顶得好远……”哇,孩子的想象真够丰富的,如果老师去帮助她,让她把球变小,能顶在海豹的头上,这样,看似作品成比例了,但会扼杀孩子的创造。见此情景,我马上拍手鼓励了她,这样就能激发孩子内在的灵性,让孩子的眼光和思想“流动”起来。我们应鼓励、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创造性的表达,学一学孩子的大胆的想象和创造。
频繁的泥塑活动有时也会让孩子厌倦,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和不同的创造形式。让孩子们在乐中学、学中玩。才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作灵感。比如,我改变了单纯塑造作品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和泥,将干的泥和水成烂泥,孩子们特别的开心,大家挽起袖管用力拌着,这种快乐是无法比拟的,满手的泥,满脸的笑,一起堆着小山、高楼大厦、江阴长江大桥……山、房子、大桥堆成了,孩子们围着他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山上有什么呢?桥上有什么?房子里住着谁?……就这样,孩子们又掀起了一个高潮。船、汽车、小动物、树、花……从孩子们的手指间捏了出来,小山上住着各种小动物,大桥上汽车来来往往,小花小草点缀着高楼大厦……我们的城市好漂亮啊!快乐的体验激发了孩子的智慧和灵性。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便于产生联想的情景和环境。允许孩子突发奇想,允许他们“添油加醋”。让孩子们陶醉其中,这样他们的才会真正体会到创造的快乐。
三、成功的享受 接纳幼儿的作品
大部分幼儿的作品,若从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并不是一件“漂亮”的作品。教师要不拘泥在作品的形象和真实上,而应刻意追求作品的个性和创新上。如幼儿捏苹果时,有的幼儿把泥团一下,插一根小棒就完成了,有的幼儿会加以想象夸张,给苹果加上眼睛,甚至加上一对会飞的翅膀,作为教师都要去接纳他们的作品,不要过分强调技能技巧。要善于发现幼儿作品的不同特色,给予不同的鼓励和赞美。比如泥塑活动“漂亮的饰品”,陈怡小朋友搓了五彩的泥条捏在了自己的发箍上,再装上了不成形的泥块,戴在自己的头上,说自己是皇后。难道你认为她捏的饰品不漂亮吗?这次活动,我让孩子们互相评价,让幼儿用自己捏的饰品打扮自己,让他们互相欣赏,互相学习,还让孩子们自我评价,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给幼儿带来心灵的满足,有利于幼儿想象力、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也有利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真正发挥“尊重孩子”的原则。由此可见,孩子们的作品,表现了他们的世界,只要他们在活动进行了创造,得到了情感上的宣泄和满足,就得接纳。不必坚持孩子的作品一定要像什么,要始终对幼儿持有一种接纳和鼓励的态度。没有接纳就没有创造,我们的责任是让他们感到参与创造活动的乐趣,让他们的创造情绪得到满足,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创造中去,展示他们的个性。从而让他们真正的发挥艺术创造的潜能。
总之,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在此基础上,要鼓励、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并接纳幼儿的作品,不要过分强调技能技巧。这些与纲要的精神是一一对应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深入学习纲要,充分领会和贯彻纲要,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手工材料
关键词:泥塑
- 幼儿园泥塑活动主题创作的指导要点 2012/12/25
- 幼儿泥塑技能与创造力的协同发展 2012/12/07
- 在幼儿园中开展泥塑活动的实践研究 2012/12/02
- 幼儿园泥塑活动中幼儿常规的培养 20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