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泥塑技能与创造力的协同发展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usan 感谢 susan 上传 0人参与

   泥塑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因其具有独特的稚拙感、象征力、表现力和装饰性而颇受幼儿园青睐。幼儿可通过泥塑活动发展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组织幼儿进行泥塑活动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而技能的学习则为外显目标、核心目的的达成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手段。 
  泥塑活动是以一定的技能为基础的,主要包括:(1)塑形手法,即搓、揉、压、捏、拉、卷、接、刻、划、刺、剪、切等。(2)造型能力,包括单一造型能力、组合造型能力等。(3)色彩调配技巧,即运用特制的彩色塑型泥进行混合、搭配,以表现事物的特征。(4)艺术表现力,如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比例、均衡与美感以及细节刻划。
  变通性、流畅性、独创性等是创造力的行为表现特征。发展创造力是幼儿泥塑活动的核心目的,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要建立在丰富的感知和体验基础之上,具体而言,是幼儿通过探索、操作,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幼儿泥塑技能与创造力之间是协同发展的关系。撇开技能而谈创造力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纯粹为技能而技能则是舍本逐末。为此,我们在泥塑教学实践中引进了“爱迪坊”创造力发展课程,通过情节导入、实践操作、延伸创造等教学阶段,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空间造型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一、以幼儿年龄阶段特点为依据设定相应的发展目标
  泥塑活动为所有年龄的幼儿所喜爱,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泥塑技能与创造力的发展有着各自的特点,所以,我们在泥塑活动设计上相应地设定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及具体的实现方式。小班幼儿的学习重点是基本塑形手法,活动过程设计注重游戏性以及幼儿的自由体验,教师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中班幼儿的学习重点由基本塑形手法转向色彩调配技巧和泥塑表现形式,以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丰富幼儿对不同泥塑表现形式的感知经验,活动过程设计仍然强调游戏性,并强调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大班幼儿的学习重点是根据某个主题进行整体创作,这个阶段的学习强调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创作的独特性,活动过程中鼓励幼儿开展协作交流。

  二、以多种方式丰富幼儿的感知和体验
  幼儿泥塑活动要以丰富幼儿的感知和体验为先导,方式可有以下几种。
  1.实物或图片展示。教师向幼儿展示泥塑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丰富相关感性经验,并通过集体讨论把握作品的整体特点和细节,再引导幼儿进行创作。如在泥塑活动“南瓜娃娃大集合”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出示了几个南瓜实物和照片,先引导幼儿观察南瓜的颜色、形状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幼儿讨论、总结南瓜的外形特点,最后要求幼儿尝试创作“南瓜”的泥塑作品。
  2.作品展示与分析。教师向幼儿呈现作品范例并引导幼儿观察、分析,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作品的基本特点。如在泥塑活动“爬来爬去的瓢虫”中,教师拿出了几个事先做好的瓢虫泥塑作品,让幼儿仔细观察“瓢虫”的形态特征,一起讨论、分析“瓢虫”各个部分的造型特点,从而丰富并加深了幼儿对瓢虫形态特征的认识。
  3.利用故事、谜语、儿歌、歌曲等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教师可借助故事、谜语、儿歌等创设学习情境,以调动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创作主题的感知。如在泥塑活动“美味的汤圆”中,教师在活动开始时播放了歌曲《卖汤圆》,引导幼儿在欣赏、学唱的基础上回忆自己见过、吃过的汤圆,共同讨论、总结汤圆的外形特点,进而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有时教师在同一个泥塑活动中可能会同时运用以上几种方法。

  三、给予幼儿自主探索和操作的机会
  幼儿的自主探索和操作是泥塑技能与创造力协同发展的关键。幼儿自主探索和操作的过程,既是幼儿运用泥塑技能对所感知的对象进行创造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提升泥塑技能和创造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
  1.预设一定的情境和问题。幼儿的创造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幼儿在进行自主探索和操作前,往往需要教师创设一个情境,并借由这个情境提出一个具体问题,以让幼儿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如在泥塑活动“多种多样的帽子”中,我们一开始用语言描述了一个故事情景:“熊老板开了一家帽子店,但是因为帽子的种类较少,也不够漂亮,所以顾客很少。”进而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能帮助熊老板设计一些漂亮的、多功能的帽子吗?”在这样的情景和问题提示下,幼儿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主探索和操作,问题解决的过程既推动了幼儿泥塑技能运用水平的提高,也推动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2.组织幼儿交流、分享、总结与提升。在自主探索、表现同一对象的过程中,不同的幼儿可能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塑造出不同的形态,获得不同的体验。教师可引导幼儿交流、分享,这样,既可以帮助幼儿归纳出解决同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到解决同一问题可用不同的方法,从而提升幼儿的相关经验,以利于幼儿迁移运用到其他类似的泥塑活动中去。
  3.协助幼儿完成对自身原有经验的重组。幼儿自主探索和操作的过程本质上是经验重组的过程,其中既有对创作主题的感知经验的重组,也有对自身泥塑经验和技能的重组。一方面,教师可帮助幼儿有效重组原有感知经验,以免出现幼儿的创作毫无变通、完全模仿的现象。如在泥塑活动“多种多样的帽子”开始时,教师通过展示帽子的实物和图片,充分调动起了幼儿的相关经验。在幼儿自主探索和操作阶段,教师引导幼儿对帽子的特征进行重组,如将某种帽子的外形跟另一种帽子的颜色加以重新组合,鼓励幼儿创作出不同于所展示的实物或图片的新作品。另一方面,在幼儿进行创作时,教师可引导幼儿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泥塑技能,以创作出新颖的作品,从而获得新的创作经验及技能。
  4.提供点到即止的示范。在幼儿自主探索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仍然是必要的,但一定要适时适度、点到即止。低年龄段或能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幼儿需要在教师提供范例的基础上探索、体验,教师可逐步或部分示范操作步骤,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模仿创作。对于主动性较强、已具备一定泥塑经验、掌握了基本塑形手法、需要进一步提高艺术表现力的幼儿而言,教师可在给予必要的示范指导的前提下,鼓励幼儿自主完成作品创作。

  四、引导幼儿对已完成的作品进行延伸创造
  延伸创造是拓展幼儿的兴趣点,发展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重要环节。幼儿对自己已完成的作品进行延伸创造,不仅需要综合运用基本的泥塑技能,也需要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已完成的作品进行延伸创造可以运用以下两种方式。
  1.为已有作品添加细节。如在泥塑活动“大桥下面一群鸭”中,幼儿已塑造了一些鸭子,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用笔给“鸭子”们添加不同的表情,让每只“鸭子”都变得独特。
  2.利用已有作品重新组合、创造。教师可引导幼儿对已完成的作品进行组合,再配上一定的场景,使之成为新的作品。如在幼儿已经开展了“农场里的居民”“农场里的房子”“农场里的美丽景色”等系列泥塑活动后,教师提供了一张农场背景图,引导幼儿对此前活动中所创作的作品进行组合,于是,一个新的作品“农场的故事”就创作出来了。教师可将幼儿创作的作品作为艺术欣赏活动或语言活动等的素材,也可以作为区角活动和家庭亲子游戏的材料。
  幼儿通过参与泥塑活动,必定会在塑形手法、造型能力、色彩调配技巧、艺术表现力等技能技巧方面得到较大提高。要注意的是,对幼儿泥塑活动的评价重点不在作品的像还是不像上,而应更多关注幼儿操作的过程,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表达方式,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以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泥塑技能与创造力的协同发展。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中班语言活动:快乐的小气球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