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运用操作法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pingguo 感谢 pingguo 上传 0人参与

  操作法是指幼儿通过自身操作教具、学具等各种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经验、知识的一种方法。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几乎离不开操作法教学,它是幼儿自主选择、自发探索、主动活动的一扇智慧大门。幼儿的很多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正是在动手操作中形成的。如果仅给幼儿以语言讲解,而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将抽象的数字符号强加给孩子,那么幼儿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概念,这与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感官认识论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近几年来,如何在数学中正确运用操作法,让幼儿在自己的具体操作中使数学知识技能得到发展、喜爱数学活动呢?笔者在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培养兴趣是数学操作活动的基本前提 
  数学是比较枯燥、单调的,数学中的数量、时间、空间等知识,幼儿难以理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幼儿学习初步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积极因素。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对于幼儿学数学,“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皮亚杰曾经指出:所有智力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对幼儿智力具有促进作用。要让幼儿能主动进行数学活动应当从培养幼儿的兴趣入手。 
  (一)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材料有趣才能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我们应努力挖掘材料的趣味性,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进行积极、自觉的探索。如在比较数的多少、一样多时,提供击球玩具,让幼儿与你比赛击球,比一比谁击得比较多,在操作材料中添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幼儿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在图形的认识中,请幼儿在许多几何图形中给圆形涂红色,给三角形涂绿色,给正方形涂黄色。在涂色过程中,孩子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操作材料的可操作性 
  材料在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环境,所准备的材料应让幼儿有可创造性发挥玩法的余地,引发幼儿自主、自发、自由地活动。如认识时钟时,让幼儿亲手拨动玩具钟盘上的长短针,以获得关于整点半点的概念。又如:投入多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珠子,让幼儿按颜色或形状进行串珠子学习分类,这样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是数学操作活动的物质基础 
  要让幼儿真正理解数学,必须让他们与丰富多彩的材料互动,操作材料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应得到保证,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多种操作材料,使幼儿主动操作,同时,要注意操作物的可操作性和实际价值。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应尽可能人手一份,教师除了用自制和购买的专用学具外,还发动幼儿家长收集经济便宜的自然物,如蚕豆、黄豆、花生等各类种子,火柴棒、小石子、纽扣、开心果壳、纸杯、小勺等各种生活用品以及各种废旧物品等等,确保幼儿都能有充分操作的机会。例如“认识数字5”,除了要为每位幼儿准备好一套“1—5”的数字卡片和“1—5”的圆点卡片外,还要为每个幼儿提供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物品:如积木、蚕豆、纽扣、笔等,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5”可以表示5块积木也可以表示5个扣子,还可以表示5粒蚕豆,5支笔等。 

  三、加强活动的游戏性是数学操作活动的重要途径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它能把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变成有趣的活动。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做中学”、“玩中学”的教育思想。只有通过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才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单调厌倦,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10以内各数的加法”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到河边“小猫钓鱼”的游戏:鱼身上有算式题,小猫的水桶上有数字,让幼儿算出小猫身上的得数,再放入相应数字的水桶,最后相互检查或由老师检查是否正确。孩子们玩得兴高采烈,活动效果明显提高。在认识“上下、前后”时,我设计了“捉迷藏”、“逛公园”的游戏,让幼儿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小朋友和小动物,并完整的讲出:“我在树上找到小松鼠,小猫藏在桌子下”等等,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方位词,轻轻松松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四、保证必要的操作时间是数学操作活动的根本保障 
  幼儿通过操作、摆弄学具来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为幼儿留足操作的时间,使幼儿通过动手、动脑进行积极的探索尝试,最终达到正确掌握知识的目的。特别是对于新入园幼儿,思维欠敏捷,动作较慢,又不熟悉操作方法,他们能在匆忙地摆弄中就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是不现实的。教师要避免“穷追猛打”,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充分的操作时间,自己去操作、探索、去发现问题。教师还要注意个别差异的存在,有的幼儿能力强,动作快,有的幼儿能力差,动作慢,教师要等待那些动作慢的幼儿,让他们完成操作活动;对一些数学能力较差的幼儿多加观察,对他们提出简单的要求,鼓励他们完成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在教学中,教师更不能因为时间的原因,急于求成,以教师的演示法来代替幼儿的操作法,忽略幼儿自己动手实现主动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例如在学习“将物体有规律排序”时,我设计一个数学游戏“打扮树宝宝”,提供给幼儿许多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的小花夹子、软泡沫剪成的大小叶子和红黄两色花朵,还有在雪碧瓶顶端绕上数根小铅丝做成的树宝宝。不同发展层次水平的幼儿在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操作材料。这个活动比较难,幼儿在操作时,有的能力强,动作相对快一点,有的能力差,动作就很慢,我给幼儿留了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开动脑筋,在夹夹玩玩的过程中,体验物体的不同排列形式,认识了数概念。 
  数学活动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但只要教师引导得当,组织有序,操作恰到好处,它会是一节成功、精彩的数学课,但是在数学活动中运用操作法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幼儿变被动操作为主动操作 
  教师应从对幼儿的被动操作转向让幼儿主动操作。幼儿操作前,教师应提出明确操作目标,说明操作的程序和方法,减少幼儿操作的盲目性、随意性。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步骤、操作材料的使用情况,了解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根据幼儿各自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幼儿的操作活动贵在幼儿的参与,积极思考,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幼儿的操作结果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巧妙的方法加以评价,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良好的情绪。 

  (二)操作时间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 
  幼儿的操作活动安排,应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需恰到好处。如大班“学习分成组合”活动,可以让幼儿先操作记录,教师再做演示,这样幼儿印象深刻;而有些找规律的教学,则应让教师先讲解帮助幼儿找出规律,再让幼儿操作进一步理解。如依样接画,大部分幼儿拿到手就画自己喜欢的颜色,此时教师应先讲解,以纠正幼儿不正确的概念,之后再让幼儿操作,教学效果会更理想些。

  (三)不要为操作而操作 
  操作活动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不能为操作而操作,走过场或者操作完全是由教师“操纵”,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主动活动的机会。如在分类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几种做法: 
  1. 老师拿出一个实物,幼儿说出名称后再拿出和老师手里相同的实物。 
  2. 老师说出实物的名称,幼儿拿出该实物。 
  3. 让幼儿把相同的实物放在指定的地方。这些操作,实际上是教师分类,幼儿进行匹配,这种操作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四)要考虑到幼儿个体差异 
  由于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及操作要求应有所不同。但有些教师在实践中往往忽略这点,致使能力弱的幼儿束手无策,无法达到要求,同时又使能力强的幼儿没有得到提高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运用操作法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如排序活动,可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材料;为能力一般的幼儿提供两个变量的材料并配有变量特征的标记让他们按照标记排序;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两个变量的材料,让他们按特征排序,幼儿在完成了一种材料的排序后,可允许他们更换不同层次的材料进行活动。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又能使每个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练习操作。 

  (五)不要让幼儿放任自流 
  幼儿的目的性、坚持性比较差,他们的操作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的辅导,就会缺乏一定的深度,甚至会远离操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如“复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根火柴棒和一根线,让幼儿通过测量巩固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同时初步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测量知识。由于是复习活动,教师把测量的方法教给幼儿,并提出一些要求后就让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也不一一指导,任凭幼儿自己动手,过了一会儿,才发现大部分幼儿拿着火柴棒和线在玩。提问操作结果,只有极个别幼儿能正确回答。由此可见,教师在幼儿操作时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及时观察,指点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没意识到、没注意到的一些问题,启发、引导幼儿寻找在操作过程中产生错误或不完善结论的原因,从而获得正确的概念。 

  (六)给幼儿讨论、评价的机会 
  在操作活动中同伴间的讨论、互相合作,能开拓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互相合作、互为补充的能力,能提高幼儿探索活动的水平。幼儿在操作中出现对操作结果有不同的看法,教师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让幼儿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加深幼儿对所获得知识的印象,同时让幼儿互相学习,互相评价,讨论出正确的答案。 

  (七)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在数学教学中,“操作法”是幼儿探索知识,寻求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是复习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通过幼儿自己的动脑、动手操作去寻求答案的活动,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但它不是唯一可行有效的方法,它的优势也要在与其它方法有机的结合、相互配合下方能显出来。因此,强调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操作法的作用的同时,也要认真考虑与其它多种方法有机结合使用,使每一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充分的发挥。 
  精心设计科学的、可行的数学操作活动,体现数学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达到数学教学的目标,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提供有价值的操作材料,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使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努力提高创造的实效性。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儿童趣味绕口令欣赏(文本):数喜鹊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