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课程开发中预成与生成的价值和关系

来源: 06abc.com 作者: pbacin 感谢 pbacin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幼儿园课程既需要预成,又需要生成。在编制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将预成和生成有机统一起来,兼顾预成和生成各自的价值,寻找预成和生成的适宜关系,平衡预成与生成的适宜比例,从而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成效,实现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课程开发;预成课程;生成课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生成课程,并尽可能地将生成课程与预成课程有机统一起来。但在编制和实施课程时,不少教师却处理不好预成和生成的关系,往往出现预成偏多、生成偏少,不敢预成或随意生成等现象。怎样看待幼儿园课程中预成和生成的作用?预成与生成的适宜关系和适宜比例又是什么样的?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一、兼顾“预成”与“生成”各自的价值 
  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时,教师预先作出的课程计划和活动方案,属于预成课程;在实施幼儿园课程时,教师对预成的课程计划和活动方案进行修正和调整,并由此生成新的计划和方案,则属于生成课程。幼儿园课程的编制与实施,应当既有“预成”又有“生成”,二者相辅相成、辨证统一。 
  从促进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预成课程和生成课程各自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二者的教育价值都应该被充分发挥出来。首先。预成课程是促进幼儿长远发展的基本保障。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幼儿园教育也不例外。这决定了教师不能随意编制课程计划和活动方案,而应系统分析并提供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各种机会和条件,分阶段、分层次地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目标。如在新学期开学前,教师可以集体研究,借鉴以往的课程计划和实施经验,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预成学期计划和月计划:在开学后,在观察了解幼儿实际发展水平、需要和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修订预成的月计划并预成周计划,再通过观察、分析前一阶段实施情况,捕捉来自幼儿活动的各种信息,预成日计划。通过这一连串预成过程,幼儿的全面发展目标得到层层保证,并分阶段得以实现。其次,生成课程是促进幼儿当前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关注每个幼儿的问题、兴趣和需要,并根据他们的现有经验和能力灵活地调整、改进、充实预成的课程计划和教育活动方案,将有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如在一个科学活动中,教师原计划是让幼儿到科学室观察青蛙标本,了解青蛙,但在开展活动前,班里有幼儿在户外捉到了一只活蛙,兴奋地向老师报告。还提出要饲养青蛙,让青蛙长大生小宝宝……教师了解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于是决定将活动内容改为观察活蛙,并鼓励幼儿尝试饲养青蛙。与原来的活动方案相比,如此生成的“新活动”更切合幼儿自己的问题、兴趣和问题。也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价值,因而也更能够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推动他们的当前发展。 
  既然生成课程和预成课程都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编制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时,教师就应该既重视“预成”,又重视“生成”,做到二者兼顾,并且尽可能地发挥它们各自的价值,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和当前发展。 
  二、寻找“预成”与“生成”的适宜关系 
  通常,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总结前一阶段的课程实施,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目标和对幼儿的兴趣、需要、发展水平的认识预成新的课程;而在实施预成的新课程过程中。每次都会生成新的课程。这表明,在课程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往往是“预成”中有“生成”,“生成”后又“预成”,“预成”后再“生成”。是一个“预成”“生成”循环反复的过程。 
  正因为“预成”和“生成”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不容易处理好二者的适宜关系。事实上,由于课程的发展阶段、教育活动的类型、教师的教育经验不同,“预成”和“生成”的适宜关系也将有所不同。例如,就课程的发展阶段来看,“预成”主要是在活动前进行,“生成”更多的是发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编制课程计划时,往往会借助各种教材、教参或原来的活动方案来预成课程。而在实施课程计划时,则会从教育活动中生成的问题人手。查阅资料、寻找策略和教育资源,从而研发出新的课程。又如。就教育活动的类型来看,集体教育活动一般预成性强,小组或个别教育活动一般生成性强。对于面向全班幼儿的集体教育活动,要求教师事先进行周密的考虑并作出审慎的活动方案,其预成性因而较强。对于个别活动和小组活动,教师可不必做统一规定和要求,相反要更多关注幼儿自身的问题、兴趣和需要,因此其生成性往往较强。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再如,就教师的教育经验来看,经验丰富的教师更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更容易把握课程有价值的方面,虽然预成的课程较少,但在活动过程中却能捕捉到较多有价值的信息并生成较多的活动内容。相反,经验贫乏的新教师往往驾驭不了生成性强的教育活动,常出现“放羊”的现象。因此,对于他们而言,比较适合采用预成课程。 
  总之,对于具有复杂性和情境性的教育实践而言,不存在一种放置四海皆准的“预成”和“生成”的适宜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立足于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深入了解幼儿存在的发展问题和发展需要,及时反思每天的课程实施情况,并由此去寻找适合某种教育情境的“预成”和“生成”的适宜关系。 
  三、平衡“预成”与“生成”的适宜比例 
  在兼顾“预成”和“生成”二者的教育价值,并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处理二者的关系时,能否确定出“预成”与“生成”的适宜比例?在教育实践中。广大教师发现,他们只能给出一个适合某种教育情境的比值,却无法给出一个具有绝对意义的用于评估“预成”和“生成”适宜性的参照比例。 
  事实上,在教育实践中得出某种评估“预成”和“生成”适宜比例的量化指标,其本身是否适宜,最根本的还要看参照这种指标实施的课程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广大教师应该从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标出发,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灵活地决定何时、何地、何种教育活动该预成,何时、何地、何种教育活动该生成。 
  这意味着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结合具体的教育情境,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去平衡“预成”和“生成”的适宜比例。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大多是教师主导的预成性活动,相对缺少幼儿自主的生成性活动。因此,在编制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时。教师应该有意减少教师主导的预成性活动的比重,同时提升幼儿自主的生成性活动的比重。例如,某园在编制课程计划时。在三个年龄班中,都把教师制定的预成性活动定为30%,把幼儿自主的生成性活动定为70%。就幼儿的发展需要来看,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教师为其提供的可探究活动应该递增,不可探究的活动则要递减。此外,对于生活、游戏和教学动等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各领域的学习活动以及一日生活的安排,教师都要从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园情和班情以及长期编制和实施幼儿园课程的经验。尽可能地去平衡“预成”和“生成”的比重。 
  总之,没有最好的课程,只有最适宜的课程。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和实施,是一个“预成”与“生成”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要把握好预成与生成性的适宜性,关键还是每个教师的心中要装着幼儿,了解幼儿。为他们提供更具有针对性、适宜性的课程,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实现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克莱门蒂,友谊赛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