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共读之旅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jinxiangyu 感谢 jinxiangyu 上传 0人参与

   一、共读背景
  (一)为什么读?
  我园是江苏省省级示范幼儿园,幼儿园教研气氛浓,有一群爱读书、善研究的教师。然而,教师们的读书大都是个人行为,相互之间沟通的话题比较少。为了让教师之间形成共同话题,加强成熟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沟通,我们决定采取“共读”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每学年选择一本书作为全园共读材料,定期进行共读研讨,朝向一个目标,聚焦一个(类)问题,实实在在更新观念,改善实践行为。
  (二)读什么?
  我们认为,书目首先要是经典的,其次要对教育教学实践确有帮助的,最后商定从领域相关书籍开始。通过分析园内的教师的能力和兴趣,我们决定从美术领域开始我们的共读之旅,选取了日本鸟居昭美先生的《走近孩子的涂鸦世界》作为共读书目。

  二、共读前的准备
  (一)购置共读书籍。
  幼儿园集体添置《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人手一本发放,共读之前各自通读全书。
  (二)制定共读计划。
  共读计划为一学年,第一学期为第一阶段,边实践边阅读,读完全书;第二学期为第二阶段,把读书的感悟运用到实践中去。第一阶段单周四下午集中举行共读活动。
  (三)确定共读主持人
  共读主持人从所有教师中产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法进行。

  三、共读活动实录
  (一)第一阶段:共读与沙龙(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
  1.第一次研讨
  流程一:组织沙龙研讨
  研讨主题:关于绘画以及绘画教学的直觉。
  主持人:高老师
  问题1:如何“听”画?
  教师1:书中告诉我们要听孩子的画,我感觉很有道理。孩子的画有时候看上去比较凌乱,不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漂亮。我们有时会以画得不像否定孩子的画,总是表扬那些画得像的孩子。其实我们不应该以画得像不像来评判孩子的画,应该通过绘画去倾听、了解孩子。但我有个困惑是一个个孩子听画比较费时,该如何操作?
  教师2:我也感觉听画非常有必要,尤其是中、小班的孩子,我们通过孩子的表达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一次活动中“听”所有的孩子的画是不现实的,我采取轮流听的方法,今天听这一大组,明天听那一大组。
  教师3:我用录音笔将孩子的话录下来,活动后再进行整理的,这样就不会太匆忙。
  教师4:我认为不是所有孩子的画都要听,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希望你听他的画,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在他愿意将画讲给你听的时候,你才去听。
  教师5:可以让孩子将画带回家,讲给家长听,由家长来记录。这样能让家长理解孩子,更好地支持我们的工作。
  高老师:听画是有必要的,但如何听要根据具体状况决定,听哪些孩子的、什么时间听、听哪些内容都没有统一的模式。我们不能刻板地每次必听,每生必听,还是要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他有讲述的需要,我们才听。
  问题2:为什么不要教孩子画形状?
  教师1:书中指出,幼儿园阶段不要急于教孩子画形状,这是为什么呢?要画一幅作品,必须有各种绘画素材,只有教会孩子画各种各样的形状,他才能组合出一幅像样的作品。创作源于经验,如果不教给他们经验,他们如何创作?
  教师2:我也是这样想的。比如画一只小鸡,你任由孩子画,他画出一个扁扁嘴的鸡怎么办?你至少教他把嘴画得尖尖的。
  教师3:我认为你们的想法是不对的。我们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要绘画,绘画是孩子的第二种语言,他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园绘画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画出像样的画,而是让孩子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至于小鸡会画成扁扁嘴,那是绘画前的观察不够,我们应该给孩子充分的经验准备,让他和小鸡玩,细细观察小鸡,那么他在绘画的时候就能很好地进行表达了。
  教师4:书上也有写到:“许多爸爸妈妈经常喜欢以自己的画来指导两三岁孩子画画,不要弄错了,我们教孩子画的形状虽然看上去内容适合孩子,但它们不是孩子的作品。若从这个时候开始教孩子画成人的画,那么,他们就不能画出‘自己’的作品了。所以,千万要注意这一点。”
  高老师:读书是我们解构旧观念形成新观念的一个过程,大家在读书的过程中都在不断地进步。过早地教孩子画形状,不只使孩子失去了想像,还使得孩子失去自己的语言、思维。
  问题3:为什么要丰富经验?
  高老师:刚才大家提到了绘画经验的问题,可以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1:书上写道:“孩子为什么画不出来,主要是跟他们的生活经验不相链接。”我们有时候会让孩子画他们不熟悉的东西,孩子当然画不出来。我们应当多丰富孩子的经验。
  教师2:书中说让孩子自由绘画时,他们画的东西,大都是妈妈或爸爸的脸、自己捉到的小龙虾、正在跳绳的情形,或者是在奶奶家时的事情、第一次坐电梯的事情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印象深刻、快乐、有趣以及心中受到感动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孩子有快乐体验,这样他们的画才会丰富。
  教师3:是的,我在书中也看到这样一句话:“若要孩子画出生气勃勃、充满真情实感的画,就应当先保证孩子能有这样的生活。”所以说,我们要让孩子多体验生活。
  教师4:这让我想起了那次我们(小班)画吹泡泡。在晨间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我用泡泡玩具吹出许多泡泡,孩子们在后面追着玩啊、抓呀,开心极了。绘画的时候他们画得特别生动,讲述得也非常有趣。有的孩子说我的泡泡连在一起开火车,有的孩子说我的泡泡在跳圆圈舞,还有的孩子说泡泡爸爸、泡泡妈妈还有泡泡宝宝在一起做游戏。只有孩子有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才能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绘画才能丰富。
  流程二:撰写读书体会
  面对面的沙龙研讨活动,难免因为各种因素没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对此,大家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写成文字上传到幼儿园空间,继续进行研讨。园长仔细阅读教师的体会,并及时给予回应。(方括号内的内容为园长的批注)
  话是这么说,但心中的疑虑还是无法消退。觉得只是将自己的思维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的美术活动,不叫美术活动,只能叫“思维展现活动”。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是否可以分一分,哪些需要教技巧,哪些留给孩子想象。比如画小鸡,孩子们对小鸡只有个大体的印象,不知道基本的结构,最后将鸡嘴巴画成鸭嘴巴,难道还要去表扬孩子想象力丰富吗?个人觉得“思维展现活动”可以作为“美术活动”的一个活动分支来开展。【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多引导他们观察,让他们用其稚拙的笔触表现小鸡形象,大概才是孩子们所要的,也是我们老师应该给的。关于绘画技巧,教画形象还是不教?参读几本美术书籍,我所得到的答案是:到7岁以后可以教。这不是标准答案,让我们一起探索,一起寻找真谛,好吗?】
  2.第二——六次共读研讨(具体内容略)
  (二)第二阶段:实践与展示(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略)

  四、共读后思考
  共读方式将教师们从零散的阅读状态凝聚到共同体式的共读状态。大家有了共同话题,相互研讨时有了更多共鸣,阅读不再是孤独的,研究不再是零散的,幼儿园形成了一个浓烈的研读、研究氛围,教师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全园共读一本书带来的缺憾就是一起讨论人数太多,每个人发言的机会相对比较少,有些困惑就不能呈现出来,实际问题不能在面对面的碰撞中得到解决。对此,本学期我们的共读活动进行了调整。全园提供两本书作为共读书目(语言、数学),教师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参加其中一个共读团体。我们还增加了一种共读方式,就是“图书漂流”。幼儿园提供大量的书籍,学期初教师自选一本喜欢的图书,一个月后,教师之间相互交换图书。这样阅读相同书目的老师就有了共同语言,可以进行小组式的研讨。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文化建设与幼儿发展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