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多渠道增强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loran 感谢 loran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期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现代的孩子作为21世纪的主人,除了需要具备较好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创造力外,还要有一定的生存和独立生活本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中班幼儿已经初步适应了生活自理的环境,简单掌握各种自理能力,但从意识上还无法达到独立的程度。因此在此阶段,我们需要通过多渠道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在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中,获得自理的技能,熟练技巧,形成服务自己、帮助别人的意识,从而为其他方面的独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师增强“放手”意识,营造生活自理的积极氛围。
  “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这是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之一。《纲要》颁布以后,许多幼儿园重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却停留在“半自理”的阶段。教师因为时间不允许、孩子做不好等因素,动手帮孩子完成,孩子不可避免的成为被教师包办的对象。
  而幼儿一日活动的自理能力可以体现在多方面,如:喝水、盥洗、吃饭、入厕、穿脱衣服、整理区角材料、餐前准备等,如果教师每一项内容都要帮助幼儿的话,就肯定不能顾及全面。所以,教师应该增强“放手”意识,在一日活动中,合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机会,让孩子学会为自己服务,感受自我服务的乐趣。

  二、重视生活活动,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生活活动零散地分布于一日活动中,属于常规性活动,因而有时教师仅仅把它看做是保育工作,忽视了它们的教育性。要想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必须重视生活活动,利用一切生活活动中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如:入厕后给一个时间,让幼儿自觉整理好衣裤;餐前便后给一个提醒,让幼儿自觉洗手、漱口;集中活动前给一个机会,让幼儿自己准备学习用品。活动中,教师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可采用示范、榜样教育、竞赛、游戏、同伴互助等形式,让孩子在观察、模仿和调整学习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教师可以退居二线,指导、督促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如针对中班幼儿开始有任务意识,喜欢当负责人,会以为成人做事为荣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活动时可以分配些小任务给幼儿去完成。进餐时,值日生可以提前盥洗,然后分工把自己组的桌子摆好,铺好桌布,再分好碗碟调羹。其他幼儿还可以再分工合作,分别收拾椅子、整理玩具等,这样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任务,都有机会参与到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中去。

  三、化零为整,多种形式掌握生活自理的技巧。
  具体形象思维是中班幼儿的主要思维特征,为了把幼儿的被动学习,变成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主动学习,我们合理设计生活课程,化零为整,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儿歌,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理解熟悉内容,从而掌握动作技能。如:很多中班幼儿不能独立地进餐并做到不漏饭,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故事《下巴上的洞洞》,让幼儿有自己吃饭的意识,并鼓励幼儿争做干净宝宝,互相寻找“谁是漏嘴巴”。还可以通过简短通俗的儿歌来提高幼儿的兴趣。如学穿衣时,可以利用儿歌 “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 吱扭吱扭上房子(扣扣子、拉拉锁)”,让孩子边念儿歌边穿衣服,这样很快就能掌握技巧和程序。

  四、发挥游戏功能,巩固幼儿生活自理操作技巧。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喜欢而且必不可少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巩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技巧。如角色游戏“给小猪洗脸”“给布娃娃扣纽扣”“整理娃娃家”等,教师用拟人化的手法构思情节,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洗脸、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幼儿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在幼儿整理、布置游戏环境、材料的过程中加强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再如,竞赛游戏不但能巩固生活技能,还能培养幼儿的自立和竞赛精神。教师充分发挥游戏功能,这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五、重视环境创设,逐层实现全面自理的要求。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创设与教育教学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为了创设能激励幼儿自理的良好环境,教师精心构思活动室的每块墙面、每个角落,充分利用空间,让活动室处处成为孩子能力发展的天地。如布置能干的小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来帮助你等主题墙饰和区角活动场所,让幼儿通过看看、说说、做做、玩玩、评评、比比的系列活动,提高自理意识,不断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
  格式化的时间限制、束缚了幼儿的手脚,只有让幼儿成为时间的主人才能使他们获得最佳发展。教室、寝室四周的小墙面也是幼儿学习自理的好园地,幼儿能够随时看、随时说、随时做。如布置在墙上的扣纽扣、系鞋带、穿脱衣服步骤图等。

  六、家园合作,延伸幼儿生活自理、自我服务的平台。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但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幼儿在幼儿园里基本可以做到自己吃饭、穿衣,初步形成自理习惯,但是据家长反馈,幼儿在家成人包办代替的现象很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为了真正让幼儿养成自理习惯,应该做到家园一致,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向家庭延伸。首先,利用“家教信息栏”“家园共育”等平台与家长互动,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认识。3~6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我们应抓住这个时期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幼儿自我服务、热爱劳动的意识。其次,将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培养内容和幼儿在园学习的自理劳动技能,通过“近期习惯培养”等栏目,向家长反馈,引导家长给幼儿提供锻炼机会,实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在生活中有计划地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和劳动,如吃饭、穿衣、整理、睡觉等环节,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最后,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交流分享育儿经,促进家长间的互动。
  在对中班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时,为了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要注意和重视对幼儿的鼓励和表扬。如:幼儿学习叠被子,教师漠视幼儿叠得杂乱的被子,有可能导致幼儿不再愿尝试自己做事情。而如果教师不失时机地赞赏:“哟!今天你自己叠被子了,真能干。来,让老师瞧瞧!嗯,不错,如果这个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幼儿独立做事的兴趣和信心会越来越强,久而久之,自理能力也会变强。又如在开展小比赛时,用奖状作为奖励;在墙壁上设计“我最能干”的评比时,对完成得好的幼儿奖励五角星等。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要提出相适应的自理要求,让幼儿在鼓励中互相模仿、学习,彼此促进!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小动物怎样睡觉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