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浅谈幼儿园课程的生命观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ongkun 感谢 songkun 上传 0人参与

      如何能够给儿童一个幸福的童年呢?当我们真正站在儿童的立场,将属于儿童的自由和权利归还给儿童,用生命去体验生命,将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融入幼儿园课程时,儿童的幸福就在他们愉快的游戏、专注的眼神、清脆的笑声中。当生命在自由的生活中快乐地生长时,儿童是幸福的。
 
  一、生命是幼儿园课程的主体
  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因为有生命才有教育的存在,因为教育才使生命得以充盈完善、不断绵续。幼儿园课程不是教师一手包揽、精心策划并严格贯彻实施的课程,它是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儿童兴趣的课程。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设计的,幼儿的生命体便是幼儿园课程的主体。
  (一)儿童是完整的人,是独立的生命体
  1.儿童的成就——成人在改善环境,儿童在完善成人
  人的生命,不仅仅包括生物学意义上的可解剖的躯体,也包括人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关系总和,以及心理学层面上拥有情感和意识的人。因此,人在充满爱的社会中不断延续人类的生活,传递社会文明。儿童这个看似弱小无知的生命,却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不是生理意义上的儿童,而是精神意义上的儿童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是儿童的精神决定了人类未来可能取得的进步。”[1] 因此,成人不要小看了儿童的成就。蒙台梭利曾经多次告诫成人:是儿童创造了成人,不经历童年,不经过儿童的创造,就不存在成人。
  2.儿童是完整的人
  每个人的生命因其具有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而完整,“人不但有肉体的生理的生长,还有精神的成熟以及灵魂、人格和自我的健全”。[2] 儿童和成人一样,也是完整的人,拥有独立的思考行动能力,拥有特定的思维方式,拥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幼儿园课程的主体是完整的人,幼儿园课程应不断满足儿童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了儿童生命在生活中的意义和幸福。
  3.儿童是建构的主体
  儿童是独立的、主动建构自我认知结构的主体。儿童带着巨大潜能来到这个世界,用充满好奇的双眼去观察世界,去倾听声音,用双手触摸物体,去感受自然万物同他一样生长,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儿童不断建构和丰富自我的认知结构。正如皮亚杰所言:个体通过同化、顺应,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生活是儿童建构认知的源泉,儿童积极地在生活中探索自然奥秘和社会的经验,儿童在行动中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图式,不断适应新环境,不断习得新经验。因此,幼儿园课程必须源于并归于儿童的生活中,幼儿是建构幼儿园课程和自我认知的主体。
  (二)教师之于儿童——精神的伙伴
  教育是师幼双方在精神上的交流,并使双方的生命同时得以充实、丰满的过程。教师应该用生命去倾听生命、感悟生命、热爱生命,教师应把儿童作为与自己平等的独立完整的人,教师应该是儿童的精神伙伴。
  1.用生命去倾听生命
  倾听是一种态度,一种信念。只有真正尊重幼儿,站在幼儿身旁才会用心去倾听幼儿的心声。“倾听”的意义代表着对幼儿全心全意的关注。[3] 教师往往更擅长于讲道理和把知识说出来,但却忽视了倾听儿童的思想。倾听包括记录下来所观察的事物,并跟随幼儿一起学习。倾听的双方是平等的关系,教师需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只有双方都专注于互动中,才能共享快乐。
  2.用生命去感悟生命
  用生命去感悟生命就是需要教师理解幼儿,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站在幼儿的角度来看问题。例如,当孩子因为画画而弄脏了衣服时,不应责怪孩子不爱干净,因为他也是在很用心地做事情;当两个孩子因为一个玩具而争抢时,不要大声训斥批评,应给他们时间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当儿童把西瓜涂成彩色的时候,不要去试图纠正他的创作,因为他拥有属于儿童世界的独特精神世界;当儿童用纸牌去当拼图拼出自行车时,试着去欣赏他独特的创意,而不是告诉他纸牌原本的用途。
  3.用生命去热爱生命
  英国的罗素曾说:“正确的爱应是恰当对待正在成长的孩子的自然结果,而不是贯穿在各个阶段所刻意追求的东西。”[4] 教师用生命去热爱生命,应是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用很宽广的胸怀包容孩子的缺点,用心倾听,用心感悟儿童的点滴智慧,在倾注了爱的互动中,生命与生命共同获得精神的满足。
  (三)生态系统中的儿童
  幼儿园课程的主体——儿童,是一个处在层层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生命体,受到家庭、幼儿园、社区等从微观系统到宏观系统的影响。幼儿在遇到更多环境的刺激时,就会不断主动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并在关系中学会与人交往。幼儿园课程不应囿于幼儿园的空间和时间,它是幼儿在不同场域系统、不同时间获取的共同生活的经验,幼儿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充分地利用材料,去体验真实的生活,用从各个系统中习得的经验,用劳动创造自己的世界。

  二、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源泉
  幼儿作为人类社会中拥有无穷潜能和好奇心的个体,拥有特殊的吸收力心理,并积极地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经验以满足求知、审美和创造的生长性需求。这种方式是儿童专属的生活学习方式。幼儿园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是满足幼儿需求的课程,它必须是源于幼儿生活的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身心发展的经验。[5] 幼儿园课程应立足幼儿生活,并最终回归到幼儿的生活中。让幼儿去摇头晃脑背诵他并不理解的四书五经和古诗词时,这时的教育是脱离生活的。儿童从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就是课程的内容。张雪门曾这样解释生活的经验,即儿童在家庭、幼儿园、其他地方所接触的环境中,“耳所听、目所见、手所触、鼻所嗅的都是经验。这些经验若分析起来,不外乎社会和自然”。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幼儿用独特的方式观察、探索和思考,就会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体会到发现的快乐。
  在行动的交往中,幼儿会自然地习得行为。当幼儿在一起合作解决困难时,他们会习得如何与人相处。当他们获得别人帮助时,他们会学会乐于助人。因此,在生活中,幼儿可真正习得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幼儿教育应该让幼儿体验其自身所需要的真生活,通过生活,在生活中,面向生活”。[6] 通过生活的课程,真正让幼儿生活得充实幸福,并且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三、生长是幼儿园课程的目的
  植物因阳光和雨露而生长,人因有充满爱的教育而成长。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的生长性、过程性和创造性。“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涌动流变、充满偶然性的过程。”[7] 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不是教育的结果。幼儿园课程既是为了当下幼儿的生长、生活,也是为了幼儿能持续不断地生长。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们学会学习,并乐于学习,这样,一个人才得以在一生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在真正的生活化课程中,儿童能够感受到获取经验的快乐,获得更多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也是生长的快乐。
  总的来说,幼儿园课程应倾注对儿童生命的敬畏和热爱,应渗透幼儿点滴的生活,应为了幼儿生命的持续不断地生长,真正将生命、生活、生长的意义贯穿幼儿园课程的始终,使得儿童的生命在充满爱的生活中幸福地生长。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电脑多媒体教学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